150、第 150 章【三更合一】
小富婆大豪娘, 你看不到最新章是因为订阅不足吼“程氏,你别不知好歹,梅花可是你唯一的小姑子, 她明儿出嫁你不去添妆,你也好意思吃我们盛家的,用我们盛家的?”
被骂的年轻妇人沉沉的弯着腰, 神情木讷,肩膀一抽一耸的, 哭啼啜泣间愣是不还嘴, 可一双枯瘦如柴的手却紧紧拽着银钗子不松手。
越氏气不打一处来,用力推妇人,妇人身量轻, 这一推整个人就直接倒进了草垛。
“今个这簪子你不给也要给!”越氏叉腰骂道, “看把你小气的,半天憋不出个屁来的东西, 也难怪德小子弃了你……”
一提‘弃’字,年轻妇人猛地抬起头, 惊慌的张张嘴:“娘, 你……胡胡说, 德哥他是带着银子跑商去了, 才, 才没弃我……”
“跑商?”越氏摇着小脚走近, 讥笑道,“你见哪家当家的出去跑商跑了七八年的?”
妇人嘴唇颤抖:“他……定是在路上耽搁了,德哥不会不要我的,他不会弃我的,不会的, 不会……”
妇人边嘀咕边踉踉跄跄的从草垛堆里爬起来,越氏瞧她面容恍惚,就想上手夺银簪子。
“娘——”
这时,一道精神奕奕的呐喊声从院门口传来。
熟悉的声音惹得越氏心尖发麻,只见一阵风从眼皮子前划过,越氏小脚站不稳,啪叽一下被撞倒在地。
“哎呦,”倒下去时搁到了石子,越氏疼得嘴咧咧,可她不敢埋怨,只捶腰嘀咕:“不是说这小兔崽子去镇上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哎呦我的老腰……”
盛言楚耳朵灵光,闻言顿住脚,麻溜的将肩上的背篓取下来交给程氏。
“娘,昨晚下了雨,后山腰上冒出了不少春笋,我拔了些回来,您看做个什么菜好?”
背篓里的春笋各个饱满粗.壮,笋叶青绿滴水,只这一眼便知这笋新鲜脆嫩的很。
程氏吸吸鼻子,佯装刚才没被越氏刺激到,强撑着笑容问:“晌午你不是说去镇上吗?咋从后山过来了,这背篓谁家的……”
盛言楚瞥了一眼地里还没起身的越氏,按捺住兴奋,小声道:“娘,原是打算去镇上的,只不过半道听了点好事……”
“好事?”程氏眼睛一亮,“莫不是你爹来信了?”
“德小子要回来了?”越氏揉腰的手停下,伸着耳朵想听。
盛言楚心下叹气他娘对渣爹的执着,面上却奶声奶气道:“娘,我好饿啊,想吃您做的四宝春笋儿。”
儿子说饿是大事,程氏马上哄道:“好好好,娘就去做你最爱吃的四宝春笋。”
提背篓时,程氏下意识的睨向还没走的越氏。
“娘,你先忙去。”盛言楚龇着牙看着越氏,皮笑肉不笑的道,“奶来咱家一趟不容易,就让我来招待。”
搁旁人家,程氏是万万不敢让七岁的儿子去面对难缠的婆婆,只不过古话说的好,恶人自有恶人磨,她继婆婆越氏在水湖村是出了名的跋扈不讲理,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怕她七岁的儿子,每回相见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
楚儿出生当天,听说越氏突然半夜害病,险些就这么去了。
楚儿满三月上族谱的时候,越氏刚走出院子就左脚绊右脚硬生生摔了个大根头,现在小脚走步不顺当,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祸根。
起初她也没意识到什么,直到每年楚儿作生辰,婆婆越氏身上总是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后,她才慢慢相信村里传越氏造孽遭起报应的话。
胎穿过来的盛言楚刚开始认为他过生辰越氏就遭殃不过是巧合罢了,可七年来,他眼睁睁的看着越氏害了七场大病,而且都是在他生辰那天病得气若游丝,他突然觉得,村里的流言约摸九成是真的。
越氏是盛家老爷子的第三任婆娘,换句话说,就是他继奶奶。
他爷年轻时娶的原配才是他亲奶奶,生有他爹盛元德,亲奶不幸死于虎口。第二任婆娘生了他二叔盛元行,死于临盆血崩。
水湖村的人都说他爷克妻,他爷气得摔烟杆,不信命的在第二任婆娘刚下葬不久就花了大把银子娶了越氏回家。
他没投胎盛家之前,越氏命的确够硬,平安生下了大他6岁的小叔盛元文不说,前头还生了个女儿。
今天越氏趁着他不在家过来抢他娘的银簪子,就是为了给女儿盛梅花添妆用的。
添妆?盛言楚真想抄家伙打人!
他娘就是有再多的银簪子,再多的银
钱,他也不会巴巴的送给越氏的子女添妆做脸面。
何况他娘就那么一根簪子!
盛言楚越想越气,七年前他娘临盆之际,老盛家是怎么对他娘的?
说他娘是扫把星,才嫁进盛家就让盛家赔了生意,他娘一介女子大字不识,求爷爷告奶奶愣是没让老盛家的人怜惜他们娘俩半分。
渣爹卷着银钱逃走的第二天,他那没良心的爷爷就把他娘和尚在襁褓中的他赶出了盛家。
还好舅舅程有福冒着大雨及时赶到,这才在抠门的他爷嘴里扒拉出五两银子安家。
至此,他所在的长房就从老盛家分出来了。
老盛家从前是做倒卖女人胭脂水粉货物起家的,太爷爷有手段有眼光,跟着主家不怕苦的南北奔波,很快攒够银子买了铺面,手中有了底子,太爷爷便打算出来单干。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太爷爷终于挣出了脸面,然而银钱一多就坏事,老盛家在太爷爷手中被朝廷界定成了商户。
听到官府的发话后,据说太奶奶等人伤心了好一阵子,但太爷爷却觉得无所谓。
左右独子行商本领尚可又不喜读书,想着判成商户就商户,来日等家底丰厚了,让独子在底下养几个读书的好苗子,待考中科举还是能庇佑老盛家的。
这里的独子说的就是盛言楚的爷爷盛老爷子,可惜他太爷爷做买卖精明一世,看自家人却不上道。
太爷爷一走,老盛家的生意在他爷手中就开始走下坡路,加之他爷年轻时爱享受,致使老盛家在镇上的好几间铺子入不敷出,以至于后来老盛家欠债太多铺子多数抵押给当铺后,他爷依旧不收敛奢靡。
等到花大手笔娶了越氏后,他爷才恍惚发现老盛家没银子了。
可惜为时已晚。
老盛家经历辉煌后很快衰了,他爷从太爷爷那接手的铺子仅存活了一间,如今在镇上要死不活的撑着家用。
再有流传下来的,便是太爷爷当年从官府手中领回来的商户条子。
老盛家没落后,大伙陆续搬回了水湖村,村里的人时常笑话老盛家,说老盛家顶着商户的名头却要下田干农活,这跟让书生上街叫卖胭脂水粉一样难为情。
他爷爷舒坦过活了大半辈子,哪里会种
田,这不,整个水湖村的庄稼苗子,就属老盛家种得最稀稀拉拉,长势荒凉。
不过他爷这点好,不管是克妻谣言还是其他的嘲讽,他爷只当是耳旁风,愣是顶着周遭的耻笑在水湖村扎根住下了。
他爷觉得稀里糊涂的活着没事,可盛言楚不这么认为啊!
前世他苦读二十载后认真工作买了单身公寓,好不容易在大城市有了一席安家之所,不成想一个地震将他送到了老盛家。
既来之则安之,他认命的想着日后走科举兴门楣,总之他不想一辈子留在水湖村转悠。
然而,现实如针,狠狠的戳破了他的科举梦。
——商户子不许科考。
得知这条律令后,盛言楚对老盛家的怨恨简直就如同寒冬的风雪,愈来愈狂。
老盛家现如今才将将能温饱,试问这样的人家和农家有什么区别?
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如果老盛家生意好,盛言楚愿意弃文从商,可现在老盛家别说千两银子,怕是做跑商的本钱——百八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商路堵塞,科举又不通,盛言楚他能不恨吗?
-
这边,越氏蹑手蹑脚的往院门口走,思绪回到现实的盛言楚小跑的上前伸手拦住越氏,仰着小脑袋笑眯眯的喊:“奶,既然来了就进家坐坐呗。”
越氏讪讪而笑,脚尖小心的往旁边移,手下意识的摩挲粗布衣袖。
“不坐了,家里你小姑还等着我去操持出嫁的事呢。”
盛言楚有些好笑越氏对他的恐惧,刚他不过是手沾到了越氏的衣袖,瞧被越氏嫌弃的。
“小姑姑明天就要嫁去钱家了吗?”盛言楚故作吃了一惊,掰着手指数,“不对呀,娘说小姑姑要过了中秋才出嫁呢……唔,难不成真像栓子他们说的那样,是因为小姑姑肚里已经有了钱家的娃,所以才巴巴的赶紧嫁过去?”
小孩的声音清脆朗朗,加上盛言楚故意铆足了劲,这番话就跟长了翅膀一样荡漾在半空。
农忙路过的村民不由得抻着脑袋看热闹
“小兔崽……哎哟。”越氏急得不行,想上手捂住盛言楚的嘴巴可又担心染上晦气,只能‘嘘嘘嘘’以及警告,“楚哥儿再敢胡说八道,信不信我到你爷跟前掰扯!”
盛言楚垂首而立,小儿姿态一脸惶恐:“奶只管去说,正好我也要跟爷说道说道奶来找我娘要嫁妆的事……”
“别别别。”越氏慌了,“楚哥儿你且去吃四宝春笋,别没事上老宅,啊,听话。”
说完跛着小脚逃离了院子。
盛言楚冷笑两声,越氏到底是聪明的,知道他爷好面子,身为继室婆婆抢前头正室儿媳的嫁妆这事一旦传开,以他爷近几年的脾性,越氏一顿打是逃不掉的。
“楚儿。”程氏拿围腰擦干手,走过来摸摸盛言楚的小脑袋瓜,满面愧色:“娘真没用,还要你出面应付你奶……”
盛言楚小脸微红,似有羞涩,只见他拍拍胸膛,小大人似得道:“娘,有我在,老盛家的人欺负不到你头上。”
这话可不是他瞎说胡诌的,自打他能走会爬,哪回老盛家来人找茬不是他扮猪吃老虎赶走了人?
程氏眼睫含泪,欣慰的拥住盛言楚的小身子。
“娘这辈子最宽心的就是生养了你,要是你爹在——”
说着程氏顿了顿,泪水哗啦往下急流,旋即苦涩的抿唇不语。
盛言楚心猛地往下沉,对于渣爹,他是没有半分好感的。
眼瞅着程氏渐渐沉浸在渣爹离家多年未归的痛苦中,盛言楚踮起脚努力拭干亲娘脸庞上的泪水,然后往后退了两步,扑通跪下。
“楚儿?”程氏诧异,惭色道,“你不喜我说你爹,我以后不说便是,何苦跪下央求我?”
“娘——”盛言楚大喊。
之于他娘嘴里说不关心渣爹下落的承诺他早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他膝盖着地往前移动,又磕了一个响头。
程氏更慌了,上手扶住盛言楚。
盛言楚脸上雀跃异常:“娘,儿给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能科考了!!”
程氏长吸一口气,缓了又缓,才接着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咱们盛家是商户啊——”
盛言楚起身,龇着缺了牙的嘴乐呵:“今日晌午镇上贴了告示,说皇商金家于南疆战事提供军需有功,大军班师回朝后,皇上龙心大悦,赏金家后代子孙科考恩典,金家淳朴良善,殿上请求皇上准许天下商户皆可科考……”
为了避免程氏怀疑他识字,他顿了顿补了一句
:“去镇上半道遇见了舅舅,舅舅说给我听的,我全记下了。”
程氏点点头,她大哥读过书,又在镇上做零工,两人大概是碰面了,楚儿为人机灵,能记下这些拗口的圣旨已非不易。
“是所有商户都能读书么?”程氏问。
盛言楚一字一句道:“舅舅说得三代之后,咱们老盛家正好轮到我。”
“楚儿,你这话说得不全。”程氏突然摇头叹气。
“商人重利便算了,这会子竟还抢咱们的饭碗,简直荒谬又大胆!”
“快快离开,别一会儿康夫子问起学问来,你满嘴跑出来的唯有让人笑掉大牙的心算账本。”
……
稀稀疏疏的嘲笑声不绝于耳,这些人都是开过蒙念过书的,有些甚至进过县里的礼房参加过县试,说出的话虽没有农家妇人那种脏污之词,可落在盛言楚耳里,这些比老盛家一些人的阴阳怪气还难听。
他按住程以贵:“这里是私塾,表哥切莫冲动。”
程以贵愤懑道:“楚哥儿,这你也能忍?”
盛言楚暗自摇头,程以贵见状只好松开拳头,他知道他这个小表弟并不是个忍气吞声的小子,既然表弟让他别冲动,那他就静看着。
“怎么?”辛华池见屋里的人都站在他侧,满足的昂首,趾高气扬道:“你莫不是还要我三请四请请你离开?”
“不敢。”盛言楚有模有样的拱手。
辛华池很满意盛言楚卑躬小意的姿态,正准备再给盛言楚一击时,盛言楚突然含笑的走到中堂处。
“几位兄长左一句商贾低贱,又一句商户狡诈,敢问几位哥哥们有谁知道我家是做什么买卖的?”
一句话问倒一片人,见辛华池面色不虞且吞吐,盛言楚掰着小手指指着屋里一排书籍,糯糯开口:“书中说大丈夫要谨言慎行,兄长们都不知道我家是做什么的,就一棍子将我打倒是否太无理取闹?”
辛华池眼神略显飘忽:“我哪里冤枉你了,你敢说你家没有从我们庄户人家手里掠走银钱?”
盛言楚真想爆出口骂一句放你娘的狗屁,你都不认识我就敢胡咧咧?老盛家是买胭脂水粉的,你丫买了吗!
可意识到这里是古代,这里是私塾,且他不是上辈子那
个成年人,便忍着怒气,不动声色道:“我比兄长小,却也明白一个道理——银货两讫互不相欠,你从铺子里拿走东西,我收钱有问题吗?”
“你!”
辛华池本只想借机赶走一个来康夫子这拜师的人罢了,挑来挑去觉得盛言楚人小最好欺负,没想到竟是个牙尖嘴利的。
见几个年长的男人表情难堪扭曲,盛言楚不可捉摸的微笑:“几位兄长一时失言也没什么,还望日后在夫子这,几位兄长能厚爱我,我年岁小,若有做的不好的,兄长们只管说。”
盛言楚的卑谦好态度引得众人更难为情了,纷纷离座拱手羞愧说道:“哪里哪里。”
啃果子的祝永章哈哈拍手叫好,还隔空抛给盛言楚一个红彤彤的果子,笑赞盛言楚是个口齿伶俐的好儿郎。
盛言楚接过果子,只这一眼他愣住了,祝永章给他的果子竟是罕见的褐红色荔枝,荔枝皮坑洼有致,果味香甜透明,好闻极了。
这边,辛华池青筋暴起,扯住盛言楚的衣裳,不依不饶的呛声:“你不愧是商人后代,小小年纪就如此好行小慧笼络人心,怪不得世人说商人家里规矩混沌,伦理破坏,自古商人是下三滥的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哼,使着我等庄户人家的辛苦银,竟还这般恬不知耻……”
盛言楚身材矮小,被辛华池这么一拽险些跌倒,程以贵见状,用力的拧过盛言楚的胳膊将人护在怀里,厉声呵斥道:“楚哥儿又没惹你,你作甚要为难他?他家是商户起家的没错,可他一不偷二不抢的,哪儿碍着你了?”
辛华池怒甩衣袖,大声道:“如何没碍着?夫子每年收学生的人数有限,他一个低贱下作之人进来掺一脚,那我们岂不是凭白少了名额?”
盛言楚拢了拢抓皱的衣衫,难得小脸紧绷着,恼道:“你既跟我掰扯商户,我且问你,你家每年交税多少?”
辛华池噎住,盛言楚满目怒意,道:“一人才一百五十纹而已,你可知我家要交多少?三倍不止,你怎么不算算这个?再有,你怕我占了你的名额,呵,我看你比我大好几岁,我问你,我去年,乃至前年不被准许科考的时候,你怎么没有进到夫子的私塾读书?那时
可没有像我这样的商户子拦着不让你读书!”
一口气说完后,盛言楚气鼓鼓的坐回位子,而辛华池则被骂的羞惭低头握拳。
屋子里气氛异常诡异,就连爱捣乱的祝永章都被盛言楚一番话激得忘了吃果子。
“你果真长了一副能言善道的嘴!”辛华池破口大骂,“今日我算是见识到了你们商人的狡辩!”
盛言楚不遑多让,厚着脸皮拱手应下:“兄长如此高看我,小子惶恐。”
“你惶恐?”辛华池不顾身边人的劝阻,讥笑连连,“你惶恐什么?你今日便是入了夫子的眼又如何?我倒要看你在这仕途路上能走多远,别一会的功夫就嫌读书没你家挣钱轻松而灰溜溜的跑回家找娘。”
“不牢兄长操心。”盛言楚冷不妨的道,“兄长既有心思关心我,不若多掂量掂量自身,年年来夫子这求学却连学堂门槛都迈不进去,小子倒是真心堪忧兄长的前程。”
“你!”辛华池面红耳赤的竖起手指。
盛言楚懒得再废口舌,不去理睬辛华池的挑衅,默默的退回位子正襟危坐。
这时,身后一阵响动。
众人皆疑惑的抬头去看,只见一白胡子黑脸老汉扶着门框扑哧笑得前仰后合。
祝永章率先开口,摇摇晃晃的跑过去扒拉老汉的腿:“叔父~”
盛言楚和程以贵赶忙起身,拱手团团拜倒,众人朗声而喊:“夫子好。”
康夫子拎着祝永章站好,指着盛言楚,赞道:“辛家儿郎说你小子满舌生花,倒没有半点说错。”
盛言楚羞赧一笑,还没说话呢,就见辛华池大快人心的切了一声,康夫子脸黑如锅,恨声道:“你小子读了这么年的书,非要老夫拎着你耳提面命什么叫满舌生花才好么?商贾之家有好有坏,你是读书人,怎好一上来就针对人家?以你之言,商贾之辈均是诡诈刻薄之人,那当今最大的皇商金家呢?”
“南疆战事中,若非有皇商金家鞍前马后预备粮草军需,南疆百姓能过上安定日子吗?”
康夫子重重的拍响桌子,气得胸膛一起一伏:“你那番酸话将金家满族心血置于何地,又将朝廷商户恩科圣旨置于何地?这里还好是老夫的私塾,若是搁在外头,搁在
京城,不说金家人要找你算账,怕是周边商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你给湮了。”
“夫子,夫子……”辛华池这才意识到他口无遮拦带来的后果,满脸惊恐,“夫子,学生知错了……学生不过是跟盛家哥儿玩笑几句罢了……并非藐视皇恩……”
康夫子凝视着辛华池无知的面孔,疲惫的摆摆手:“你去……”
辛华池慌了,扑通跪地求饶:“夫子别赶小子,小子自当改错,求夫子收了学生,求夫子……”
头着地磕的尤为响,不一会儿就破了皮。
康夫子走开几步,铿声道:“这条街上又不止老夫一家私塾,且你上康家求学又不是头一回,该知道老夫的脾气,老夫说了不收你,那就绝无再商量的余地。”
辛华池一脸灰败,突然一股气上头,霍的站起身后,连告辞的话都省了,怨恨十足的跑出拜师房。
周围有人不忍,欲上前求情,康夫子悠哉堵口:“若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老夫说话不留情面的,只管随他一道离开。”
这话一出,屋子静了下来,几人脚步一顿又坐了回去。
康夫子虽名声不好,肩上背过罪名,可人家是同进士出身啊,比廖夫子学问好就算了,束脩收的也低,最主要的事日后外人问起师长时,他们能拿出康夫子进士名头说道一二,届时脸上也有光。
盛言楚和程以贵相视一眼,均提了口气等着康夫子问话。
谁知,康夫子却让人抬出屏风将几人隔开,又交代书童给每人发了张考卷。
盛言楚被分到了屏风右侧小桌前,望着黄纸上的题目,盛言楚头疼不已。
因着上辈子史学研究生的好处,他的确能看懂繁体字,但看懂不代表会写,会写不代表能写好,何况他长这么大从来没使过毛笔字,如今好端端的让他写大字,这不是揭他的短吗?
他偷偷看隔壁贵表哥,却发现贵表哥的考卷和他的截然不同,他的是写大字,瞧贵表哥执笔流畅嘴里嘟囔的样子,似乎是默写文章。
盛言楚不禁苦笑,看来康夫子挺前卫的嘛,还知道照顾他年幼来个因材施教。
“跑商?”越氏摇着小脚走近,讥笑道,“你见哪家当家的出去跑商跑了七八年的?”
妇人嘴唇颤抖:“他……定是在路上耽搁了,德哥不会不要我的,他不会弃我的,不会的,不会……”
妇人边嘀咕边踉踉跄跄的从草垛堆里爬起来,越氏瞧她面容恍惚,就想上手夺银簪子。
“娘——”
这时,一道精神奕奕的呐喊声从院门口传来。
熟悉的声音惹得越氏心尖发麻,只见一阵风从眼皮子前划过,越氏小脚站不稳,啪叽一下被撞倒在地。
“哎呦,”倒下去时搁到了石子,越氏疼得嘴咧咧,可她不敢埋怨,只捶腰嘀咕:“不是说这小兔崽子去镇上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哎呦我的老腰……”
盛言楚耳朵灵光,闻言顿住脚,麻溜的将肩上的背篓取下来交给程氏。
“娘,昨晚下了雨,后山腰上冒出了不少春笋,我拔了些回来,您看做个什么菜好?”
背篓里的春笋各个饱满粗.壮,笋叶青绿滴水,只这一眼便知这笋新鲜脆嫩的很。
程氏吸吸鼻子,佯装刚才没被越氏刺激到,强撑着笑容问:“晌午你不是说去镇上吗?咋从后山过来了,这背篓谁家的……”
盛言楚瞥了一眼地里还没起身的越氏,按捺住兴奋,小声道:“娘,原是打算去镇上的,只不过半道听了点好事……”
“好事?”程氏眼睛一亮,“莫不是你爹来信了?”
“德小子要回来了?”越氏揉腰的手停下,伸着耳朵想听。
盛言楚心下叹气他娘对渣爹的执着,面上却奶声奶气道:“娘,我好饿啊,想吃您做的四宝春笋儿。”
儿子说饿是大事,程氏马上哄道:“好好好,娘就去做你最爱吃的四宝春笋。”
提背篓时,程氏下意识的睨向还没走的越氏。
“娘,你先忙去。”盛言楚龇着牙看着越氏,皮笑肉不笑的道,“奶来咱家一趟不容易,就让我来招待。”
搁旁人家,程氏是万万不敢让七岁的儿子去面对难缠的婆婆,只不过古话说的好,恶人自有恶人磨,她继婆婆越氏在水湖村是出了名的跋扈不讲理,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怕她七岁的儿子,每回相见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
楚儿出生当天,听说越氏突然半夜害病,险些就这么去了。
楚儿满三月上
族谱的时候,越氏刚走出院子就左脚绊右脚硬生生摔了个大根头,现在小脚走步不顺当,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祸根。
起初她也没意识到什么,直到每年楚儿作生辰,婆婆越氏身上总是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后,她才慢慢相信村里传越氏造孽遭起报应的话。
胎穿过来的盛言楚刚开始认为他过生辰越氏就遭殃不过是巧合罢了,可七年来,他眼睁睁的看着越氏害了七场大病,而且都是在他生辰那天病得气若游丝,他突然觉得,村里的流言约摸九成是真的。
越氏是盛家老爷子的第三任婆娘,换句话说,就是他继奶奶。
他爷年轻时娶的原配才是他亲奶奶,生有他爹盛元德,亲奶不幸死于虎口。第二任婆娘生了他二叔盛元行,死于临盆血崩。
水湖村的人都说他爷克妻,他爷气得摔烟杆,不信命的在第二任婆娘刚下葬不久就花了大把银子娶了越氏回家。
他没投胎盛家之前,越氏命的确够硬,平安生下了大他6岁的小叔盛元文不说,前头还生了个女儿。
今天越氏趁着他不在家过来抢他娘的银簪子,就是为了给女儿盛梅花添妆用的。
添妆?盛言楚真想抄家伙打人!
他娘就是有再多的银簪子,再多的银钱,他也不会巴巴的送给越氏的子女添妆做脸面。
何况他娘就那么一根簪子!
盛言楚越想越气,七年前他娘临盆之际,老盛家是怎么对他娘的?
说他娘是扫把星,才嫁进盛家就让盛家赔了生意,他娘一介女子大字不识,求爷爷告奶奶愣是没让老盛家的人怜惜他们娘俩半分。
渣爹卷着银钱逃走的第二天,他那没良心的爷爷就把他娘和尚在襁褓中的他赶出了盛家。
还好舅舅程有福冒着大雨及时赶到,这才在抠门的他爷嘴里扒拉出五两银子安家。
至此,他所在的长房就从老盛家分出来了。
老盛家从前是做倒卖女人胭脂水粉货物起家的,太爷爷有手段有眼光,跟着主家不怕苦的南北奔波,很快攒够银子买了铺面,手中有了底子,太爷爷便打算出来单干。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太爷爷终于挣出了脸面,然而银钱一多就坏事,老盛家在太爷爷手中被朝廷界定成了商户。
听到官府的发话后,据说太奶奶等人伤心了好一阵子,但太爷爷却觉得无所谓。
左右独子行商本领尚可又不喜读书,想着判成商户就商户,来日等家底丰厚了,让独子在底下养几个读书的好苗子,待考中科举还是能庇佑老盛家的。
这里的独子说的就是盛言楚的爷爷盛老爷子,可惜他太爷爷做买卖精明一世,看自家人却不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