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充满非议的绝妙主意!
路远知道父亲心中的疑惑,但并没有做什么解释,而是直接道:
“爸,需要你们的交换机的单位,主要是什么单位?”
“电信局啊!”
“电信局有钱吗?”
“当然有钱!年年往电信局拨款,自然有钱的很!”
“电信局的职工有钱吗?”
“电信局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好,这些职工比起普通老百姓,相对来说确实要富裕一些!”
“那好,既然电信局这么有钱,电信局的职工也这么有钱,而且电信局还是你们的主要客户,那你们为什么不把电信局变成你们自己人呢?”
“嗯?变成自己人?”
“是啊!方法很简单,你先从咱们肥陶市电信局开始,和电信局的职工集资成立合资分公司,这样字电信局就成了华兴分公司的股东,但同时电信局又是华兴分公司的主要客户。”
“没人这么办过啊?能行吗?”
“肯定可以!这样子对双方都有好处。对电信局来说,既是分公司的股东,又是分公司的主要客户,既可以取得便宜的电信器材,又能够享受分公司的盈利收益!
对华兴来说,电信局员工入股,既解决了您初期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没有市场的问题!通过这样子操作,和电信局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关系代替买卖关系,利用排他性,还能够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路远笃定的口吻说道。
想了想,路爱国道:“听上去倒是可行!但是,这样以来,估计会有很大的非议!”
路远道:“非议确实会很大,而且很可能会大到超乎您的预期。但确实是一个既能解决初期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弯道超车,快速抢占市场的一个好方法!”
路远心想,怎么会没有争议呢!
前世,华为就是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快速从国际巨头手里抢下一块还没来得及顾及的蛋糕,但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时候,遭到了强大的竞争,很多中心城市和发达省份的电信部门,根本不信任华为的产品。
于是,任正非苦思冥想,想出一个外国同行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办法,游说各地电信局,由华为和电信局职工集资共同组建分公司,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
华为的合资模式率先在四川取得成功,一年的时间,华为在四川的业务合同,就从前一年的4万元猛增到亿元,一下子涨了倍!
当然,作为合资方,四川电信分到了%的丰厚利润。
四川模式让华为吃到甜头,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先后与天津、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组建了家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把华为的电信设备,卖给合资的电信公司。
这一模式,让华为转眼之间就成了各地电信局的“自家人”,自家人采购自家人的设备,俨然成了最合理的事情。
电信局的设备由上面拨款采购,而产生的利润,则可以分一部分给内部的职工,这实在是让各地的电信局难以拒绝的好想法。
通过这一模式,华为在河北省的业务量,从零一下子做到了亿元,在山东省,则从原来的亿元,猛增到亿元。
当时有些电信局甚至拆了其他公司的设备,改装华为的机器。当然,如果父亲路爱国选择走这条老路,路远肯定会提醒这其中的度的把握,万万不能出现拆除其他公司的设备,改装华兴机器的事情。
因为这种模式,华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陡然做大,迅速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电信企业。
当然,也因为这种模式,华为饱受同行的攻击,被质疑为“不正当竞争”!
任正非曾经试图在每个省都组建合资公司,但由于告状的企业实在太多,后来被迫整编了这些合资公司,并将其出售。
不过这个时候,华为已经完成了其市场目标,合资公司的使命也已经完成,它成为全国电子企业中成长最快的黑马企业。
其实,在年代这种模式是被允许的。
年代,企事业单位搞三产,是合法合规的,不过这一现象到了年后,就被要求取缔了。
听完路远的话,路爱国陷入沉思。
他自然能够看明白其中的好处,但这其中冒的风险和非议,也是不少。
沉思良久,路爱国道:“这样以来,我拉起一只队伍,组建华兴公司,背负的非议就太多了!而且这种模式,前期抢占市场可以,但后期,恐怕后患无穷!”
。
(4月日到4月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