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乡村直播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章 产业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想到要是直播间有上千粉丝关注后,自己就又可以有个大礼包。</p>

  上一次的大礼包实在是干货满满,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所以这一次王凡一心怎么让粉丝值慢慢的突破上千人。</p>

  板栗很快有一小篮子后,王凡就开始把那些板栗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然后放在土灶锅里直接蒸熟。</p>

  直播室有人留言。</p>

  “没有糖炒板栗好吃哦,感觉真的好可惜,那么新鲜的板栗……”</p>

  “其实,这样也很好吃的!”</p>

  “但是我更喜欢小哥哥,采摘板栗的时候!”</p>

  “这是农村,农村拿来的糖炒板栗,醒醒吧,农村都这么吃的!”</p>

  ……</p>

  直播间倒是热闹起来了,王凡已经把板栗做好了,放在了桌子上,自己剥开滚烫的板栗,把上面一层赤红色的表皮剥掉后,新鲜板栗诱人的香味飘散出来了,他扔进一颗进嘴里。</p>

  好吃!</p>

  确实很好吃,特别是这些食物,都是经过自己的双手一番努力后,那种味道就更美了。</p>

  一颗不够吃,王凡又来了几颗,简直是越吃越香,唇齿间都留着板栗的清香味道,这一瞬间王凡自己都有些感动。</p>

  这样的味道,有多少年没有尝过了?</p>

  在上京,一份并不是很新鲜的炒板栗,怕是要二三十块钱一斤吧,也就半包的模样,根本就不禁吃。</p>

  哪怕自己拿着上万的薪水,也舍不得得经常买来吃,关键是那些板栗因为运输的缘故,早已经没有那种新鲜甘美的味道了。</p>

  剩下的,只是因为用糖炒出来的,额外添加进去的味道,并没有多好吃。</p>

  “下次,自己来直播糖炒板栗,用新鲜的板栗,肯定美味无比!”</p>

  王凡很快决定,下一次做直播的话,自己需要直播的内容。</p>

  在关掉手机之前,王凡瞄了一眼直播间,关注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多人了,这对于才开了二天直播的王凡来说。</p>

  又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距离千人关注开奖的时间不长了。</p>

  许多的柿子都被王凡从树上摘下来了,足足有几筐子,母亲很是发愁,这么多柿子真要处理起来,怕是得好多天了。</p>

  柿子虽然好吃,可是一下子弄这么多,家里根本就忙不过来。</p>

  “妈,你去问一下村里人,有没有肯打零工的,一天二百块钱,愿意来的直接找我就行……”</p>

  王凡这话刚说完,他妈妈倒是先生气了。</p>

  “哪有这么贵的工钱,这边一天六七十块钱的零工都抢着做,你到底是要干什么?”</p>

  “我看着村里这么多无主的柿子,掉到地上烂掉了,挺可惜的,所以,干脆找一些人帮着处理一下,等天冷一点,这些柿子可以卖掉的……”</p>

  王凡打听过很多人家,村头的柿子树每年都没有人管理,谁想吃谁去摘,要不就都落到地上,最后烂掉了。</p>

  要是讲究一点的,一棵树给五十一百块钱,那就是非常好的收益的,只是村里人搬出去的太多了,你给钱都找不到人家。</p>

  这才是王凡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p>

  “柿子弄点自己吃还好,卖,卖给谁呀,这里到处都没人,而且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这些,自己都吃不完,谁会来买柿子,孩子呀,你莫不是脑子傻了,还要花钱请人?”</p>

  王凡的母亲张菊,这次更不能理解了。</p>

  这些柿子谁家会要?</p>

  家家户户都有,调到地上都没有人肯弯腰去捡,最后都喂了山里的鸟雀。</p>

  “卖给全国各地的人,大城市可没有谁家有柿子树的,这个你就别担心了,我会有销路的,就怕,就怕家里的柿子树产量低了,不够卖……”</p>

  网络是面对全世界人,那用户太多了,这不是母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可以理解的。</p>

  “柿子你要多少有多少,咱们村不够,隔壁几个村不是还有吗?关键,我怕你赔本亏钱,还卖不出去……”</p>

  张菊说到这里,就聊起早几年村里有人吧柿子拿到县城去卖。 WOAIKS.</p>

  虽然县城里,三个新鲜的柿子能卖一块钱,但是销量太低了,除掉运费后只够吃饭零花的钱,卖柿子的人没干二月后,还是出去打工了。</p>

  因为打工稳定有保障。</p>

  “哈哈,那是因为销路太低了,形成不了产业链,没有稳定的收入,大家自然是不愿意了,不过妈你放心,你儿子心里有计较,一切有我了……”</p>

  王凡心里真的有自己的规划,村里那些挂在树上的柿子,他这两天随便看了一下,粗粗估计最少几万斤以上,甚至更多!</p>

  真的都掉地上或者给鸟雀吃了,那才是可惜。</p>

  趁着现在时候更好,赶紧把这些柿子处理一下,然后可以考虑在直播间售卖,或者在某宝上弄一个店铺,也算是能给这大山里的农产品找一个销路。</p>

  间接的也可以增加直播间粉丝关注度,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p>

  张菊虽然对于儿子的行为不理解,但还是答应帮着找人干活,并且告诉王凡,村里在家的人都闲着,要是真需要人的话。</p>

  用不了花那么多钱,几十块钱一天,就能找到一些大妈嫂子帮着干活,但要是力气活,就得出到一百块以上,有那种五六十的大叔肯干。</p>

  听了张菊这介绍,王凡觉得真不可思议,农村老家的劳动力这么便宜?</p>

  “好吧,我这边暂时需要三四个人,工钱暂时定为保底八十以上,也可以计件,多劳多得……”</p>

  因为真的做柿饼的话,就需要大量的柿子,这需要人采摘,可以计件,然后他在网上还定的二台削柿子皮的机器,算着时间也快回来了。</p>

  等机器到了,就可以找人开始生产了。</p>

  当然前期,也可以放出风声来,谁家的柿子树有主的,可以五十八十一棵树承包,让那些人和自己联系。</p>

  他们代收后,可以等到那些人过年回来,再来找他来拿,实在是过年都不回来的,那就记一个账本,表示他王凡不是白拿别人东西!</p>

  王凡这消息放出去后,村里有些闲散在家的嫂子和大妈等人乐坏了,当然也有别的说法!</p>

  </p>

  </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