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与女将军离婚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6章:这份笔迹,会是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206章:这份笔迹,会是谁!(求订阅)

  唉,麻烦啊

  李世民心里有些惆怅

  然而这奏疏并非只有一页

  李世民顺手翻开末页。

  末页上仅有一句。

  “若陛下愿听臣妄言,不妨一探究竟。”

  好你个老东西,倒是算计起朕来了

  李世民哑然失笑。

  不过张曦亦的话,确实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他抬抬手,示意站在龙椅下的吏官将选那几张

  宣纸递上来。

  见到李世民的手势,那名吏官将手举的更高了

  至于国子监祭酒张曦亦的那封奏疏,李世民则

  是随手放在了一旁。

  见到这一幕,文武百官们视线都有些记异。

  不知什么让陛下起了兴超

  当然,除了李世民与陈绍外。

  作为国子监巡查,陈绍虽然不知道那封奏疏具

  体写了什么,但他知道那张卷子是谁写的。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将那几张宣纸捧起来,饶

  有兴趣的望着宜纸上那密密麻麻且逸的字

  迹

  过了两秒,李世民眸子一亮:“这字写的倒是

  有些意思。

  第一张宣纸倒是没什么新意。

  四书五经中的各一篇。

  但往下,便是十首诗赋。

  让李世民有些好奇的是,这字迹有些眼熟。

  魏家的那个小子?还是长孙冲?

  嗯………魏家的那小子应该没有这等才华。

  长孙冲的字迹很生硬,气量太小,根本写不出

  这般飘逸字迹。

  想到长孙冲,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

  前些日子长孙冲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

  顺带也让李世民觉得长孙无忌有些不顺眼。

  思索片刻,李世民已经扫完了第一张宣纸。

  除了飄逸且工整的字迹外,并未给李世民留下

  太过深刻的印象。

  接着,便是第二张宽阔的宣纸了。

  十首诗赋写完后,便是国子监祭酒张曦

  亦奏疏中提的《唐律疏议》了。

  作为亲自出题者、李世民是被《唐律疏议》折

  磨过的人,他对其可谓是深恶痛绝。

  如今,这份痛苦施加于别人身上,效果好的有

  些离谱。

  李世民有些暗爽。

  追根溯源,此律源于隋朝时部分旧律与今唐的

  新律结合而成。

  而这,恰恰是他老爹李渊召集部分学者所著(

  实为唐高宗李治时期,长孙无忌等人所著)。

  这其中的部分学者,便包括了国子监祭酒张曦

  亦

  李世民还未成年时,他爹李渊便要求他们三兄

  弟默背此律。

  哪怕三兄弟面和心不合,但对《唐律疏议》的

  深恶痛绝却是一致的。

  宣纸上的字迹略微草,但依旧工整。

  字迹毫无模糊,亦没有错别字。

  看起来赏心悦目。

  赏心悦目只是其次。

  在这宣纸上,李世民似乎品尝到了当初他爹折

  磨他们三兄弟的乐趣

  待到看完第二张宣纸,李世民嘴角翘起一丝笑

  意

  虽然已坐在帝王位,但他难免凡俗

  第三张宣纸与第二张相差无几。

  即便是看到了同样的字迹,仍旧能看出些许不

  同

  而龙椅下方的大臣们,则是一头雾水的望着李

  世民。

  他们不知道那宣纸上到底写了什么,オ让李世

  民这么高兴。

  距离李世民稍近的陈绍不免有些紧张。

  虽然他不知道奏疏上写了什么,但他在来的路

  上已将宣纸上撰写的东西都看了一遍。

  对于字迹,陈绍自然是不懂的。

  但好的诗赋,他还是略懂一二。

  之所以紧张,则是因为那封奏疏。

  国子监祭酒张曦亦将奏疏交于他时,面色分外

  严肃

  就差没直接告诉他,若是有不对的地方撒丫子

  直接跑。

  或者将黑锅扣在他头上之类的。

  李世民越往后看,陈绍越紧张。

  要是李世民知道了国子监祭酒张暶亦撰写奏疏

  那愁眉不展的模样,肯定会笑骂一句:老东西。

  然而陈绍根本不知道,他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

  已经过去。

  片刻后,李世民已将第三张宣纸看完。

  末张,寥寥数语后,《唐律疏议》便已结束。

  让李世民有些欣慰的是,内容一字无差,更没

  有错别字。

  字迹濠草中透漏出一丝潇酒,却不失工

  若给满分,李世民绝对会给满分。

  李世民收敏起发散的思维,继续向下望去。

  《鵬鸟赋》“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鵬集

  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一篇略有小众的汉赋。

  对于省试而言,这也许算得上是压箱底的难题

  但对于那些甲等生而言,只是一道开胃小菜

  这道题说难,确实很难。

  但没难到《唐律疏议》这种程度。

  在龙椅下的大殿上,文官队伍中的氛围有些怪

  异

  长孙无忌与魏征位列两侧,二人的视线都紧

  着李世民手中拿着的宣纸。

  魏征神色凝重,长孙无忌面色缓和

  站在他们身后的文官们也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

  样,默默的向后退了一步。

  至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面色倒是非常平淡。

  他们主要负责的事物与文试、武试相距甚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