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两个孩子都不在
“还愣着干什么?大把的事情要做,你负责把这堆东西清理下。”
她原本只是过来看看情况,现在却被人直接安排上了工作。于文英不想动,有人推了她一下。
最终于文英迫于无奈,跟着大家动手干活,她心里惦记着女儿,就连做事都有些心不在焉。
在被石头砸到两次脚背之后,确认自己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离开,她不得不认命地开始干活。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大家提到,等雪下的更小一些,大家就一起去清理下山那条路。
正是因为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方向,于文英想着能够早些下山找到女儿,这才耐着性子留下来帮忙。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雪花从早上一直下到晚上,竟然一刻都没有停歇。
于文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些人还说,这是几十年难得遇到的冰灾。
现在大家面临最尴尬的情况,家里的农作物被雪压塌,明年的收成很不明朗。
一些人家里储存的粮食和肉不够多,现在被大雪困在山上,短时间内根本没法下山,更不可能去采集物品。
一天两天可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当这雪整整下了一个礼拜,就连学校的修缮,都因为雪下得太大没办法及时完成。
眼下的情况,很多人家里面临的困境是弹尽粮绝,大家不得不把原本过年才打算宰杀的猪崽和母鸡提前杀掉。
山脚下的野菜早就被挖得干干净净,下雪的天气,就连进山挖竹笋都不是那么容易。
在别人家都面临窘境之时,吴玉秀却提了两箩筐蔬菜亲自送上门来。
“嫂子,现在天气冷,雪下的太大,家里的蔬菜没办法运下山去卖,又想着咱们是亲家,这个节骨眼,你们家里的蔬菜肯定不够吃,这就给你们摘了一些送过来。”
吴玉秀说这话其实有些假,正因为现在闹着冰灾,家里的蔬菜特别好卖,一些平常从来不买他们家蔬菜的村民现在都特意找上门来买菜。
这两箩筐蔬菜,是吴玉秀怕于文英家里人口多,没东西吃,特意给她送过来的。
于文英也不是愚笨之人,知道吴玉秀说的都是客气话,她原本是不想收的,可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直到现在打肿脸充胖子没有任何意义。
自己可以不吃,孩子们却是必须吃的,于文英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收下。
两人闲来无事又拉了一会儿家常,吴玉秀好奇的问道。
“咦,我都过来这么久了,怎么没看到兰兰丫头呢?她是不在家还是在屋子里睡觉?”
吴玉秀伸长了脖子,往夏若兰所在的方向看去,这孩子平常对他她最是热情,只要一看到她过来,不管她在哪里,都会飞奔而来向她打招呼。
今天自己特意送菜过来,却没看到那小丫头的人影,吴玉秀被热情招待惯了,现在突然被冷淡,巨大的心理落差,自然让她觉得不习惯。
“唉,别说了,那丫头上周六早上嚷着要下山去医馆坐诊,我看到外面的雪下得太大,就死活不让她出去。
谁知道那丫头脾气这么犟,竟然留了一张纸条就独自一人下山了。结果现在遇到了几十年难遇的冰灾,现在还没看到她回来,我心里这个担心哟!”
于文英双手一拍,极为痛苦的捂住额头,这丫头平常哪里都好,就是脾气太倔,主意太大。
有些事情,只要她决定了,别人说什么都不听。
“这个冰灾来的真不是时候,不过小丫头这么机灵,下了山又有地方落脚,肯定不会有什么事的,嫂子也别担心了,这要是气坏了身体可不值当。”
吴玉秀努力的安慰着于文英,其实她久久没有等到儿子回来,心里也是同样的慌乱,只不过这时候不好意思提起,怕引起情绪炸裂的于文英的焦虑。
谁知道她都已经有心避开,于文英却随口问道:“书云呢?两个孩子这么久没见,也没看到书云来找我们家兰兰,难不成他早已经知道兰兰不在家?
但是也不对呀,书云没有来过我们家,怎么可能知道小丫头的情况?而且连你都不知道兰兰不在家,更别说他了。”
于文英想想觉得不对劲,这件事情怎么样都解释不通,她摇了摇头,否决了自己心里这个想法。
“唉,我原本是不想说的,不过现在既然嫂子问起,那我就实话实说了。
我们家书云,周五下午放学去给住在镇上的姑姑过生日,他跟他姑姑一样感情好,我们做父母的都提前回来了,他却要留在那里住一晚。
原本最晚周日应该会回来,结果现在闹了这么个冰灾,估计我们家书云也被困在镇上,不过他在姑姑家里,安全问题这点我倒是不用担心。”
吴玉秀一说到这个事情就唉声叹气,说起来儿子长这么大,他们母子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吴玉秀感到非常不习惯。
“我就说怎么没看到书云那小子,原来是这么回事。两个孩子都在镇上,要是他们能够碰面就好了。
你们家书云成熟稳重,做起事来也有条有理,我们在年纪小,做事情还有些毛躁,两个孩子要是能处在一起,正好能够互补。
只是可惜镇上这么大,兰兰也不知道书云姑姑住在哪里,两个人如果都不出门的话,恐怕是很难有见面的机会。”
于文英忍不住摇头叹息,吴玉秀也跟着唉声叹气。眼下的情况,两家人的孩子都没回来,大家心中都有着同样的忧虑。
同时她们又清楚的明白,现在天气恶劣,根本没有下山的可能,除了等。还是只能等。
却说温书云和夏若兰,眼看着到了上学的时间,天上的雪却越下越大,他们彻底被困在了镇上。
为了不浪费时间赚钱又想着郑老先生的病情,周一的早上,夏若兰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以后,又厚着脸皮去郑老先生的医馆准备给人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