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分布
这可是护国大将军最宠爱的女儿,她相公,只怕真的弹劾不动刚刚立了大功的大将军。
“你什么你?结巴了?快滚快滚,我们店铺还要做生意呢。姑奶奶没空理你,下次见你一次,打你一次。”说着,苏茯苓扬起拳头,对着曾夫人挥了挥。
两个丫鬟看了,立即拽着曾夫人往后退,这苏茯苓会功夫,她们打不过啊。
“苏茯苓,你给我记着,这事情我跟你没完。”曾夫人今天是真地丢进脸面了,只得嚎上两句,然后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跑了。
“我也跟你没完。”苏茯苓冲着她的背影喊道。
曾夫人一走,周围围观的群众便散开了。
这位可是大将军的女儿,万一被她看不顺眼,逮若一顿臭骂,那可就是自找的不快活。
看到人群都散了,苏茯苓这才回到大厅里。
“小姐,喝口茶,润润嗓子。”王嬷嬤立即端上来茶水。
苏茯苓喝了一口,正打算继续看衣服,发现身边多了不少人。
“怎么了?”苏茯苓看到为首的好像是店铺的掌柜,其他的都是店铺里的小厮。
“大小姐,我等没想到您来了,有失远迎,还望大小姐见谅。”掌柜的立即躬身行礼说道。
他知道店铺是苏城的,而苏城又最宠爱苏茯苓,所以对苏茯苓不敢有半点不尊敬。
“哦,没事,我就是来看看的。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转转。”苏茯苓说着,对着刚刚挨耳光的小厮招招手:“你来,带我转转。”
这小厮大喜,没想到自己被苏茯苓看中了。有机会给苏茯苓做介绍,说不定日后能得到苏茯苓的重用,他自然欣喜。
掌柜说了几句,带着其他小厮回去继续干活了。
“小姐,小的叫阿辉。”小厮报了个名字,然后给苏茯苓介绍这个大厅的面积和衣服的分布。
“辉哥儿,这里的衣服都是咱们店铺里自己做的?”苏茯苓询问道。
辉哥儿点点头,说道:“都是咱们成衣店的绣娘缝制的。小姐可要看看绣娘们干活?”
“哦?绣娘在这儿干活?”苏茯苓好奇,这个时代的衣服十分繁杂,她还真想看看绣娘们是怎么干活的。
“那可不,十二名绣娘都在后院里。我带小姐过去?”辉哥儿连忙说道。
苏茯苓颔首,随着辉哥儿往后院走去。
这后院,居然还有织布房,染布坊,尚衣房,杂物房。虽然占地大,但是用地也很多,所以显得有些拥挤。
“这儿就是尚衣房,上面是绣娘们平日里住的地方,下面就是干活的地方。”辉哥儿说道。
苏茯苓点点头,随着辉哥儿走进房间里。
只见这儿摆着十几张桌子,除了几张桌子空着,其他桌子都有一名绣娘坐着,正在缝制衣服。
一名管事的绣娘放下活儿,走过来问道:“可是有事?”
“芸姨,这位是咱们店铺的主子,苏大小姐,她来观览一下尚衣房的。”辉哥儿连忙介绍道。
管事的芸姨连忙朝着苏茯苓行礼,同时招呼其他绣娘过来,见过这位主子。
“大家辛苦了。”苏茯苓立即端着架子,对着几位绣娘说道:“我爹把这店铺交给我管,以后,我教大家缝制一些新衣服卖,希望大家能配合。到时候挣到钱,我给大家发红包。”
这些绣娘都是良家妇人,因为有些手艺,所以被邀请到这里来做工。
苏城名下的这家衣店,背景雄厚,福利也不错,所以这些绣娘都很听话,不想离开这里。
听到苏茯苓这话,一个个都点点头,没有任何异议。反正主子交待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呗。做什么样的衣服不是做?
“大小姐,您是打算要做什么样的新衣服?”芸姨连忙问道。
这没头没尾的,她们也不知道苏茯苓想做什么。
“名字我想好了,叫胸衣。”苏茯苓说道,不过具体怎么做,她还没想好。
她就想着跟几个绣娘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凶衣?”芸姨有些不解地看着苏茯苓,不知道苏茯苓到底是要做什么。
苏茯苓对着辉哥儿说道:“这里没你的事,你先出去忙,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女人的事,你一个男人在这里不合适。”
辉哥儿立即点点头,告辞离去。
“你们这里有几个人会写字的?”苏茯苓对着众人问道,这些人都看向了芸姨。
“这里就我一人识字。”芸姨答道。
“行。那我来。”苏茯苓让芸姨拿来笔墨纸砚,然后当着众人都的面,写下一份契约。
“这是一份商业机密契约,你们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个名字,不会写的,按个指印。接下来我要跟你们说的是胸衣的秘密,要是以后有谁泄露出去了,可就别怪我们苏家翻脸不认人了。”
苏茯苓对着绣娘们放出狠话,希望这些人能够引以为戒。
绣娘们都不知道状况,一个个茫然地看着苏茯苓。
在芸姨的号召下,她们都按下了指印,只有芸姨一人死写下名字的
“好,那我现在就跟大家说说胸衣。胸衣的妙处呢,我就简单地跟大家说说。”苏茯苓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把胸衣的好吹得天花乱坠。
一些绣娘还信以为真了,此时都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胸衣该怎么缝制。
苏茯苓便顺水推舟,把胸衣的形状画了下来,然后又捡了布块作为模板演示。
这群绣娘一开始有些害羞,但是在芸姨的带领下,这里又都是熟悉的伙伴,便渐渐地大胆了些。
一群绣娘积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该如何缝制才能让胸衣立起来。
苏茯苓的意见是塞棉花,把棉花缝进两块布里面,就能让布片臌胀。
只不过,芸姨亲自动手做了一遍,结果出现两团球,让苏茯苓尴尬不已。
大家先是沉默了一下,随后又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一边提出想法,一边动手尝试,渐渐的,胸衣的构思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苏茯苓想要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