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白眼狼
听他这么说,李家夫妇的神色才缓和了些。
“高老板,那你可得帮我们讨回公道啊!”
“放心。你们先把事情的经过仔细说一遍,包括你们两家之间的恩怨,以及车祸之前发生了什么,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要漏掉。”
夫妇俩相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李豪的父亲挥了挥手,又一阵阴风吹过,李然和王师傅都清醒了过来。
两人被折腾得惊恐不已,如同受了六魂无主的野兽,爬起来就往外窜,一刻也不敢在墓地多待。
他们走后,高阳在公墓前的石阶上坐下,听两个鬼魂讲述起他们的故事。
原来,李豪和李然的父亲的矛盾是在二十多年前,分家时就积攒下的。
当时这兄弟俩的爷爷把祖宅分给了长子李建军,也就是李豪的父亲;而后又给了次子李建平,也就是李然的父亲一笔钱,让他重新去安置家业。
本来兄弟俩都同意这样的做法,两家之间也相处得很和睦。
可是后来,老爷子得了重病,光手术费就是三十万,成功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再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就是掏光了家底也不够救回老爷子这条命的。
于是在是否治疗老爷子这件事上,两兄弟产生了分歧。李建军想倾尽全力一试,而李建平则不愿意为了一场成功率不高的手术背负几十万的债务。
于是,最后筹钱给老爷子治病的只有长子李建军一人。
而事情的结果也并没有让人得偿所愿。老爷子还是走了,李建军则欠下了一屁股债,连同妻子儿子也都得跟着他受苦。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李建军夫妇为了还债,去了沿海城市打工,那个工厂的老板竟然是老爷子年轻时最好的兄弟的儿子。
老板的父亲得知他们夫妻为了救治自己的好兄弟欠下一大笔债,不仅慷慨解囊帮他们还了债,还给了他们一笔安家费,又扶持他们做了点小生意。
李建平没想到哥嫂去了外地一趟,回来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嫉妒不已。
而此时的李建平夫妻俩双双下岗,没了收入来源,生活窘迫不已。他们去求自己的哥哥,希望帮忙安排个工作。
李建军心善,虽然气恼当初弟弟冷酷无情的做法,但到底还是看在兄弟情分上安排他们进了自己开的那个汽车修理厂里。
谁知李建平是个不安分的,进去没多久就嚷嚷着要当店长,仗着和李建军是兄弟,对其他的店员、修车师傅们吆五喝六,日子一长,大家都有了意见。
李建军无奈之下,只得辞掉了这对夫妻。
他也看清了自己弟弟的为人,自私自利,不懂得知足,不愿再和他有什么牵扯,虽没有断绝兄弟关系,却也不再和他来往。
李建平气不过,几次三番给李建军的厂子找麻烦,起初李建军只是警告,没有做出什么反击。然而他的忍让反助长了李建平的气焰。
一天夜里,厂子突然起了火,火势蔓延到了油桶,引发了爆炸,看守的保安一死一伤,厂子几乎被烧尽。
李建军好不容易创下的事业毁于一旦,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他拿出最后的一点积蓄,上下打点,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抓到了纵火犯。
在李建平被抓住以前,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预想。
这一次,他没有再忍让,李建平被判了十五年。
李建平入狱后,他的妻子隔三差五就带着李然来求李建军,想让他想办法给李建平减刑。
起初,李建军不愿意理会,后来见母子俩孤苦无依,又一次心软了。
他无钱无势,没有通天的手段让李建平提前出来。但是他接济了这对母子俩不少,李然上学的学费他也一直交到了李然高三毕业。
再后来李建平出狱,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也是他托关系帮忙找了个保安的工作。
谁知他做的这些好事不仅没换来好报,反而害惨了自己的儿子李豪。
“高老板,我是真没想到李然那小子会联合外人来害阿豪的命!我一直以为他们这对兄弟比我和李然他爸要好,还很欣慰,谁知父子俩都是白眼狼!”
他一边讲着,一边抹了抹眼角。
这一抹才猛然想起自己已经死了,作为鬼魂的他又怎会有眼泪?
在人世时的习惯还未更改,然而肉身却已经化成了灰烬,此间心酸,让高阳这个见惯了悲欢离合的人也不禁唏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建平做了一段时间保安之后,就开始嫌弃这份工作,一向眼高手低的他,竟然让李建军帮他开一家店。
当时的李建军重新创业之后,有了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餐馆,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也算富足。于是李建平就撺掇他开分店,然后让自己当店长。
李建军深知自己这个弟弟的秉性已定,这辈子都难改,所以无论他怎么求自己,都严词拒绝。
这几年间,两家也从没有走动过,只有李豪和李然私下会有些往来。去年李建平的妻子去世时,他和妻子也没有到场,只让李豪送去了一个花圈。
直到前几天,李建平突然来到他家里,还拎来了一瓶酒。
兄弟俩一面喝酒,一面互诉心肠,将过去几十年来的事都回忆了一遍。
酒过三巡,李建平开始痛哭流涕,说自己有多悔不当初,对李建军有多愧疚,希望两家能重归于好。
李建军虽然心善,却也没有傻到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地步,他对李建平的信任早就消磨殆尽了,因此并没有接他的话,只是让妻子铺了床,让他早些休息。
“第二天醒来,准确地说,我们没有醒来,因为再睁开眼的时候我们已经死了。他趁我们睡着的时候下了迷药,又把我们搬上车,然后把车开到了高速上,伪造成酒架出车祸的样子。”
李建军看着墓碑上自己的照片,无比感慨地说道:
“我也是到那时才知道,原来他一直对分家产的事耿耿于怀,他觉得老宅虽然旧,可是地基大,而新买的那处房子,比老宅小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