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画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5章 想抱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华婕一行人飞在天上, 朝沈阳飞行时,遥远的法国,一位蓄着长须的法国中年男人,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柔软沙发椅上, 认认真真阅读一份杂志。

  伊万是法国圣都会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副馆长, 这个身份在当下社会, 是非常尊贵的。

  代表着他在艺术圈里的地位, 和权利。

  而拥有这一切,他不仅要在艺术圈有很深造诣和影响力,还要非常有钱。

  伊万的家族在法国也是有相当权势的, 他含着金汤勺长大, 醉心艺术, 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一步步走到今天, 也依靠了家族的不少助益。

  可伊万没有赶上特别好的时代,各流派画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他拥有权力后, 也没有新的流派盛行。

  他无法像美第奇家族一样, 聘请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多纳泰罗等艺术大家帮忙画教堂、画家族画像, 来使家族名姓流芳百世。

  也没能成为任何一个他觉得可以流芳百世、成为可媲美莫奈、梵高的穷画家的有钱、有权朋友,在他帮助和资助的画家之中, 他尚未觉得哪一位真的能在历史中永垂不朽。

  而现在,他已经54岁了,机会不多了。

  近两年,他的心境越来越沉闷。

  自己没有心情画画,博物馆也没有什么值得他兴奋的事儿,连资助、辅办的凡尔赛双年展, 也没有什么格外惊心动魄的艺术家横空出世。

  平平无奇的几年,平平无奇的日子。

  而现在,他正在如往常一般,喝着咖啡,坐在并不算很明亮的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阅读关于艺术的文章。

  然后,他读到了华婕。

  文章里,将她形容成神秘的东方女孩儿。

  对色彩的天赋令人惊叹,拥有连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匹及的对世事的洞察和感悟,画出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探讨,和对艺术的崇高追求。

  这读起来就不像是在形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它仿佛在描绘一个神女。

  令伊万鼻腔里发出低哼。

  这又是哪一位不小心高价买了来路不明画作的冤大头,在费尽心力的宣传他想脱手的画作的作者?

  16岁的少女?来自东方?神秘?早熟?智慧?呵……

  摇摇头,他又向后翻看,报纸中没有这位东方女孩儿的画作,也没有关于她的更具体的信息。

  这像是一个没有依据的都市传说,只能博他一笑,却无法说服他相信。

  丢开报纸,他又抽过秘书放在他桌上的另一本杂志,翻开阅读起来。

  然后,巧合的是,他居然再次读到了这个东方女孩儿。

  她叫华婕,奇怪的中国名字。

  文章中说,她来自中国北方小城,是曾经在法国、意大利都开过画展的油画家沈佳儒的学生。

  她画的一副《和谐》,正在巴黎被艺术圈人士广为探讨,大家纷纷递出申请,想要到收藏夹伯纳德·尼尔家中,欣赏一下这幅画。

  可伯纳德早已疲于接待这样的客人,这些对挑起色彩革’’命的画作《和谐》好奇的画家、艺术家、学者们,只好悻悻等待,期望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伯纳德能兴起开办一场可以鉴赏这幅画的party……

  伊万捋了捋胡须,居然是伯纳德买了这幅画?

  可是伯纳德的眼光一向很好,绝无可能失手高价买到不值得的收藏品。

  难道,这幅画真的有些说法?

  认真将手中杂志读完,已经汲取到许多关于其他艺术品和艺术界大小事的信息后,伊万心里最挂念的,仍是关于《和谐》和它的创作者华婕的事。

  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他喝一口咖啡,想了想,还是绝顶先将今天的报纸杂志都看完再说。

  免得自己做出冲动而不值得的事。

  于是,他又拿起放在办公桌上的最后一份杂志,这是一份更正式的杂志,甚至有一些学者、教授,以在这份杂志上刊载文章为荣。

  伊万让椅子转了个圈儿,面对向窗外的茂盛树枝和树叶,悠闲的翻开手中读物。

  然后,他再一次的,看到了华婕这个中国女孩儿的名字。

  一位心理学家根据华婕《和谐》画作的配色,分析阐述了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文章中提及这种影响在警’’察办案与罪犯谈判过程中、在教育环节里、在治疗病人时等等,都会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不用提在商界,它完全可以成为宣传等环节更为重要,更需要被重视、被研究、被运用的科学……

  伊万终于放下手中的杂志,拿起电话,寻找电话薄中伯纳德的名字,然后毫不犹豫的拨号,等待对方的接通。

  ……

  ……

  在6月的最后一天,沈墨对思念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这份苦涩,他可真是尝的够够的了。

  铁锤也无法分散他的痛苦,阅读也不能令他解脱。

  他就是无法习惯,华婕不在身边。

  终于!

  终于,他跟在华父身边,一起站在了火车站台边,等待迎接华婕回家。

  是的,他们根本没办法等在火车站外,靠着华父的关系,他们混进车站,与工作人员一块儿,等着火车进站,要在第一时间接到人,见到人。

  目光盯着南边,火车会从那里驶来。

  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望穿秋水。

  “况且况且,呜呜呜……”

  火车终于进站,往日里最为稳重的两个人,忽然都焦躁起来。

  来了来了,华婕他们坐着火车,朝他们驶来了!

  人群拥挤着下车,一个人,两个人……

  三个人,四个人……

  怎么华婕还没有下来?

  这么不积极的吗?

  她难道不想他吗?

  不想第一时间冲下车,看到他,以慰藉思念之情吗?

  沈墨瞪着火车小门,焦虑,着急,燥的慌,还生气。

  陆续下车的人感受到他的凶狠视线,忍不住瑟缩,他们只是正常下车而已啊,难道是姿势不对了吗?

  人们揣着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的忐忑,快速离开小门,给后面的人让路,并匆匆逃离沈墨的视线范围。

  终于,在忽略掉沈佳儒和赵孝磊后,什么在一群土豆脑袋中,看到了那个,他唯三能认出的人。

  华婕手中什么都没拎,箱子在钱冲手里,背包被陆云飞挎在肩上,连上车前买的一兜橘子,都有方少珺帮拿着。

  她空着双手走下车,甜甜的喊一声‘爸爸’后,对上了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的眼睛。

  她忙补了句‘沈墨’,不然应和上他那个眼神,总有种也在喊他‘爸爸’的错觉。

  华父接过华母手里的东西,再转头看向女儿时,发现沈墨已经走在女儿身边,两个人正凑头不知道说什么。

  一脸阴沉却满眼丰富纷杂情绪的沈墨微微低头,华婕仰着脑袋,笑着不停的说。

  说她去商场给他买了好多礼物,他肯定喜欢;

  说她画了好多东西,回头给他看;

  说她即便是在上海,也有认真学习看书,功课不会落下太多;

  说她早上在火车上吃了一个鸡腿面包,还有一根脆脆肠,方才只吃了橘子,现在好饿……

  沈墨都认真倾听,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她,仿佛她说的是什么了不得的国家大事一般。

  听到她的声音了,在不到一米的距离里,不是隔着电话,真好。

  可是还不够。

  他一个月堆积的情绪,还无法只因为听到她的声音,就得到平复。

  还不够……

  他深吸一口气,浑身的细胞都在叫嚣着想要靠近她,甚至想将她扣进自己的衣服里,狠狠困住她,让她再也跑不了了。

  可是,前后左右都是人,华父华母在聊天,父亲和来接钱冲他们几人的家长在聊天,四周全是眼睛,沈墨什么也做不了。

  甚至连想单独跟她呆一会儿,好好看看她都不能。

  他抿着唇,明明看到她这样开心,听到她的声音这样预约,却还是因为欲’求不满而有些闷闷不乐。

  拒绝了跟沈佳儒赵孝磊一起回家,沈墨以帮华婕和华父拎东西为由,坐上了华父的车。

  一路绝尘,直奔山坡上二道街工人新村,华婕的家。

  车一停好,华父拉开院子的门,就将里面早已准备好的挂鞭捞了出来。

  打火机啪啪点燃炮捻子,华父退后到墙根,跟华母、华婕和沈墨站成一排。

  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便响了起来,震耳欲聋。

  华婕忙捂住耳朵,笑着转头问亲爹:

  “爸,我们就跑出去一个月,你又不是娶媳妇,至于放炮庆祝吗?”

  “瞎说什么呢?不是庆祝你们回家,是庆祝你们在上海买了6套房!”华父一脸喜笑颜开。

  在大上海拥有房产了,还是6套,这种事儿可比买车和普通买房厉害多了。

  怎么能不好好庆祝庆祝,也给街坊邻居们炫耀炫耀呢?

  之前买车时,筹备不周,没有放炮,华父一直遗憾到现在。

  今天可总算把之前买车的得意,一起炫耀出来了。

  听着炮仗声,街前街后的邻居们不一会儿的功夫就都跑出来了。

  娱乐匮乏的年代,放炮昭告天下的事儿,绝对是天大的八卦,必须得出来看看才行。

  于是,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这一片认识的、不认识的就都知道了,华兆元他们家在上海买房了。

  五套大楼房,一栋大别墅,老牛b了!

  “别看人家现在住的还是这种小破平房,但人家在上海可是有多套房的大地主了。”

  “哎呀,人家那闺女可真是出息啊,咋这么厉害呢。”

  “听说人家买房子名字挂的可是人家媳妇,哎呦,我这个当老娘的,可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好命哦…”

  “……”

  沈墨本来以为一回家,华父华母说话,准备吃饭,他就可以跟华婕到她房间里,两个人单独坐会儿了。

  却没想到华父还有这么一手,一时间他们被人群包围,庆祝的、八卦的……乱七八糟吵吵嚷嚷。

  他不仅没办法跟华婕俩人呆着,甚至还忽然多出来十几号人。

  苦涩。

  就这样熬过半个小时,谈天说地的人终于尽兴了,纷纷回家。

  沈墨舒口气,想着这下可以回去,跟华婕谈谈心了?

  这时候,一辆大车停在了巷子口。

  本来大车司机想喊华父将车挪一挪,他好继续寻找送货地点的,结果一开口问地址,华父挑眉接话:

  “就是我家啊。”

  华婕探头一看,虽然买的大量礼物没到,但卖钢琴的老板非常给力,给钢琴空运加货运,比华婕提前2天出发,跟华婕同一时间抵达了。

  还没散干净的邻居于是又问,这车上卸下来的老大一个家伙啊。

  是啥玩意呀?

  因为东西太大了,不得不在院门口拆完了,才能抬进院子,抬进屋里。

  华父只好跟沈墨搭手,俩人开始了费劲的拆包行动。

  留下的邻居也站在边上看着,等着瞧一瞧,老华家还有什么惊喜。

  然后,包裹最后一片防撞棉被撤下,黑色的、油漆锃亮的一架三角钢琴,展现在众人面前。

  钢琴???

  居然是架钢琴!

  这个年代,买个电子琴都是个电器大件儿,哪有人买钢琴的?

  而且还是住在头道街这种普通工人穷家庭的平房里,邻居里还有看黑白电视的呢。

  华婕家居然都买钢琴了!

  于是,方才已经看完热闹回家的邻居,又纷纷跑出来,他们要看看这个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东西。

  不,最好还能摸一摸。

  这个吵嚷劲儿,还真像老华家要娶媳妇。

  华父看着钢琴,转头问华婕:

  “你学画画都时间不够,还要学钢琴?”

  “不是给我买的,是给妈妈买的。”华婕笑着道。

  “……”站在边上盯着邻居,怕邻居们把他们家钢琴摸坏了、刮到了的华母,听到这话瞬间一愣。

  好几秒钟后,她才回过神来,目光偏转,不敢置信的看向女儿。

  这钢琴,竟然是买给她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