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眼线之下 自有安排
本来这个计划堪称完美,可是,二刘实在是低估了朝廷收起情报的本领了。
在两人还没有着手行动的时候,两套计划的方案,就已经放在朱佑俭的桌子上了。
这送情报之人,便是刘泽清的亲信,李化鲸。
李化鲸在镇国寺被擒获之后,由军师李岩出面,对其攻心。那李化鲸本也是想考自己的勇武拼功名的人,死不怕,造反不行。
于是,李化鲸便成为转投朝廷,并成为了安插在刘泽清身边的眼线。
当朱佑俭知道了二刘阴险的计划之后,这大将军炮刚好造出一批。于是,朱佑俭便干脆来了一个,以炮制炮。
只可惜,对方的大炮只是四门弗朗机,而朱佑俭这边,完全是一个炮兵营的编制。
就好比,四门迫击炮对二十门重加农,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三轮炮下来,二十多人,无一生还。
朱佑俭道:;那刺客的尸体处理好了吗?
陆炫回到:;已经按照陛下的意思,都送到了汤若望大人那里,供其研究。
钱谦益听了,有些不明白,问道:;陛下,这死尸有何研究的?
朱佑俭解释道:;当然要研究了!让老汤看看尸体的伤口了,以此,检验这火炮的杀伤力。
听了朱佑俭的话,众人都觉得,这皇帝做事,实在是脑洞极大,可又非常实际。
朱佑俭道:;陆爱卿,那弗朗机,你们研究了吗?
陆炫道:;已经看过了,四门弗朗机应该是有些年头了,不过,性能还很好。
;上面可有文字?制造年限?
;有,但是,已经被磨了,字迹很模糊。
;呈上来。
朱佑俭对这四门弗朗机非常有兴趣。
不大一会,四门弗朗机便抬了上来。
只见这弗朗机,五尺长,口径约莫拳头大小,估计一个要二百斤以上了。
;陛下,陆炫说道:;虽然被火焚烧,但弗朗机保存基本完好。只是上面的字都磨没了,应该是两个刘贼的军中之物。
朱佑俭端详了一阵,笑道:;哈哈,陆爱卿,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朕知道这弗朗机是什么,甚至根本不需要看字,就知道这弗朗机从哪里来的。
众人吃惊,齐刷刷看向朱佑俭。
;这是守山海关的周炮。
;山海关?众人听了,不由得都皱起了眉毛。
钱谦益问道:;陛下!您说的,可是真的?
若是这炮来自山海关,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于保说道:;陛下,这刘良佐也曾经在山海关抵御北虏,是不是他的装备?
朱佑俭也是一脸的沉重,说道。
;这个,朕也不是完全有把握。但……
朱佑俭思考了一下,又说道。
;大伴,你把朕自从到了徐州之后,从山海关发来的奏折,都拿过来。
;遵旨!
不大一会,王承恩将一摞奏折,放在了朱佑俭的面前。
而朱佑俭则是一本一本开始翻看。
他还把翻过的奏折交给释衍,让释衍再次检查一下,看看里面有什么蛛丝马迹。
正翻阅一份奏折,就听朱佑俭哈哈大笑。
;哈哈哈!就是这个了!
朱佑俭将奏折交给了钱谦益。
钱谦益打开奏折,看了一遍,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是一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月前发来的一份武器铸造的清单。
钱谦益说完,便朗读了起来。
这份清单,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腰刀、铠甲、弓箭各式各项。
当钱谦益念到:;周炮弗朗机四门,四百斤的时候,朱佑俭叫停了他。
;众位,大家从这里看出什么问题了没有?
大家先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于保道。
;陛下,这武器的更替,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还有手中军饷所定的。这个事情,臣也记得,当时请您御批,您好像也没有反对,那现在……
朱佑俭听了,笑道。
;于爱卿,你也知道,这些武器花了不少银子,他吴三桂自然也有进项,哈哈,这个无所谓。可是,你知道,他这进项不是一笔,而是两笔。
;两笔?
;正是。这武器的铸造、购进是一笔,那更换下来的弗朗机该如何处理呢?
钱谦益道:;当然是将旧弗朗机熔了,铸造新的。
朱佑俭问道:;那若是这旧弗朗机熔了,新的还没造出来,如何防守?
;这……
钱谦益无言以对。
于保道:;新旧武器替换,为保万全,通常是新的武器配备军中后,才会熔炼就武器,这也是军中常理。
朱佑俭道:;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朕认为,这四门弗朗机有可能来自山海关的原因。这些弗朗机,很有可能是将要送到某处熔炼前,先运到凤阳,用作刺杀朕的凶器。
;可是,于保道:;现在还没有证据,陛下还是暂时不要怀疑总兵为好。
于保的话很有分寸,他的潜台词很清晰。
;陛下,你这好猜忌的老毛病,可又犯了!
朱佑俭也有些无奈,总不能告诉于保,这吴三桂是个反复之人吧。
;这样吧,于大人,你以兵部的名义,发一份行文给吴三桂,就问他这些就武器的下落。若他熔铸新武器,那朕没什么可说。
;他若是说弗朗机丢失,或是正在运输的途中,那朕的怀疑,就不无道理。你若有兴趣,朕可以和你打这个赌,如何?
听了皇帝的话,于保非但没有放下心来,脸色反而更加沉重。
他知道,这个赌不好打。这不是关乎君臣输赢的赌,而是在赌山海关的稳固,赌北直隶的稳固。
即便是有关寿这样神级大将,可若吴三桂真有反心,也是很难收拾的。
朱佑俭看大家都在沉思吴三桂,便转移了话题。
;诸位爱卿,这吴三桂先放一放,我们现在还是顾眼前。陆爱卿,这二刘现在何处?
;回陛下,据报,典仪结束后,两人已经各自回到了驿馆之中了。
;好,那就按计划,让他们两人先回去。就说朕觉他二人辛苦,带病随驾,朕着实不忍心,让他们回自己的驻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