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大福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9章 第 109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嫂说的对, 不提去年的暴雨,就是黄河水患,若咱们能解决可比在兵部、户部干两年强。”黄河中上游每年都会有水患, 多少年都没能解决,汗阿玛每年为了维护黄河大把的银子往外撒, 结果还不是年年有人受灾。

  若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既能给国库节省银子, 又能让附近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百姓生活好了, 他们才会对大清有归属感, 简直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

  说起黄河大阿哥也打开话匣子, “要我说朝中某些人就是蠢的无可救药, 黄河每年发大水,每次都是堵堵堵,堵了这些年水患越来越严重,他们就没觉得方法不对?四弟你还记不记得, 前两年李光地上折子建议‘堵不如疏’结果被群起而攻之。”

  说起这个他就来气, 他生气不是因为李光地是他兵部的人, 他这人一向是帮理不帮亲,他就是气那群人什么都不知道,就会胡乱指挥。

  康熙三十年李光地奉旨视察黄河, 据说他不分昼夜的忙活, 累了就在黄河边上搭个帐篷休息,就算休息每天也不会超过三个时辰。就是他这样兢兢业业, 才完成了那厚厚一沓子资料。

  汗阿玛考教他的时候,成年皇阿哥都在,哪怕是他听着李光地的描述也像是身临其境,就算之前对黄河不了解的, 那也是茅塞顿开。汗阿玛每个问题他都回答的很清楚,一点犹豫都没有。

  这绝不是一个只站在岸边指挥,没有深入了解的人能做的出来的。

  可就是这样的人提出的方案被朝中大多数人否决,真是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说他不懂装懂劳民伤财。

  要不是明珠拉着他,他这暴脾气都能上去把人给揍了。

  就是因为大半朝臣反对,黄河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朝廷每年都要拨几十万两银子赈灾、治理。

  伊青禾附和,“虽然政治上的事儿我不懂,不过我觉得黄河这个确实堵不如疏。我有一个想法,既然黄河水这么多,咱们何不弄些灌溉区,把黄河水引流过来用以浇灌?”

  黄河之水说过大部分都是北方,而北方历来是旱灾比较严重的。她有田产庄子,对种植多少了解一些。

  绝大多数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的,灌溉一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北方,就算百姓愿意自己去进行灌溉,没有水源,也是白搭。

  既然黄河水泛滥,把它引流过来用以灌溉岂不是两全其美?

  史书上曾经记载,大清之后的那个朝代就是如此运作,虽然依旧会有洪灾发生,可比如今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那个朝代科技比较发达,并不只是用黄河水灌溉这么简单,还有水力发电站。大清如今还没有‘用电’这一说,她也就只提了一个灌溉。

  见大阿哥与四阿哥没有阻止她的意思,她又继续说道:“在一个,下游河道堵死了,我们能不能派人挖开?百姓能赚钱的营生不多,若是雇佣些人挖河沟,想必有的是人愿意?”

  伊青禾能明白为何那群人说李光地劳民伤财。挖河沟是大工程,确实耗费人力财力。但他们也不想想,假如成功了,每年能省下多少银子。与那些银子相比,如今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她一番话,不说大阿哥,连四阿哥目露赞赏。大嫂就是与众不同,虽是女流却一直关注着百姓民生,她这些建议与自己不谋而合。他觉得像大嫂这样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才是真善良,不像富察氏虽然同样救助了不少人,却是别有用心的。

  大阿哥摆摆手,“咱们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没影的事儿呢。”就算他现在上折子换地方,还不知道汗阿玛会不会答应呢,再说就算汗阿玛答应了,也不一定会让他们去工部。

  一切还是要等汗阿玛答应了,到时候在商量也不迟。

  伊青禾却不赞同他的话,“咱们就是要让汗阿玛看到咱们的用心,你提前把事情都想好了,汗阿玛才会考虑给你换地方。再说了,今年不行,就明年,咱们提前准备好,总有用得上的一天。到时候只要把方案拿出来就行,岂不省事?”

  她为何如此积极蹿唆大阿哥,就是想着治理黄河不是朝夕之事,到时候让大阿哥去求皇上,他们一家子全都离开京城。

  在京城就算你不找事,也总有事情找上你。大阿哥又是这个尴尬的位子,她每日紧闭府门都有人以各种理由上门送礼。哪怕是她明明白白的拒绝,那些人也不气馁。

  其他时候还好说,像她与大阿哥生辰、长乐生辰等等,别人送的礼总不能不收?但那礼物实在贵重,一看就知道不是单纯贺寿的。

  贝子府收到的每一份礼物全都让人登记的明明白白,等对方有什么喜事,她就算不出面也会让管家按照他们送的礼加厚一成还回去。

  可就是这一成让伊青禾心疼不已。只去年,他们家就多耗费了五万两银子。五万两不是个小数目,她与大阿哥所有产业加起来,一年的盈利也就比这个多一点。

  如今因为他们,别说存下银子,能平衡收支就是万幸。

  再说她自穿越过来,就未离开过京城,她也想去外面看看。

  听到一家子离开京城,大阿哥眼神亮了,这个好啊。在京城总有人跟他抢女儿,以前有汗阿玛也就算了,如今太子和老三也想插一脚。离开京城好,到时候女儿就是他一个人的。

  想到这里他赶紧催促四阿哥,“老四,还等什么,赶紧回去写折子,咱们尽量争取今年就走。”黄河每年九月都会泛滥,如今距离九月虽然还有大半的时间,他们正好还能多搜集点资料,完善完善计划。

  四阿哥眼神微闪,随后郑重的点头。他也没回去,而是直接去了大阿哥书房,两人相互商量着准备来两份绘声绘色的奏折。

  确认没有问题,四阿哥收起奏折,“大哥,我觉得咱们可以把这件事透露给太子知道。”两人在兵部的作为想必太子心里有数,他想只要他们透露出想要离开兵部找个清闲部门待着,太子应该是愿意帮助他们的。

  三哥虽然也能帮忙,谁让他没有太子在汗阿玛心里重要,也没有太子人脉广呢。所以,他们想要离开还是要靠太子。

  “如今,不只是三哥连十二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你说汗阿玛心里能没说?换做我是汗阿玛,此时我应该会给太子增加筹码,让别人看到太子地位如何稳固。”只要太子地位稳当,别人想再多都是徒劳。

  更何况那可是兵部,自古兵权就是争斗的核心,他觉得太子不会放过的。也只有大家都争夺起来,他们才能全身而退。

  大阿哥却不赞同这么做,“你傻啊,若是他们俩争起来,汗阿玛一生气,让咱们继续待在兵部怎么办?”现在所有成年的皇阿哥里,只有他俩没野心,汗阿玛为了平衡也会把他们留住。

  四阿哥摇头,谁说只有他们没野心,不还有老五。老七今年也十四了,到了该入朝堂的时候,他觉得把这个机会给老七最好。

  老七母族式微,腿有残疾不可能继任大统,在兵部正好可以加深自己的筹码,将来也好封爵。

  这个想法一出,四阿哥顿时觉得自己真是个好哥哥,什么时候都替弟弟想的明明白白。

  若七阿哥在这,肯定要说:四哥太损了,他还没入朝堂就被安排的清清楚楚。还是把他安排在这种必争之地。

  假如真让四阿哥得逞,七阿哥日后恐怕也没好日子过了。

  大阿哥不是老七,他不觉得四阿哥损,反而觉得老四脑袋瓜聪明转悠的快。他伸手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老四你脑子好使,这事你看着办,大哥听你的。”

  有弟弟果真是好,他都不用自己动脑子,什么事情都被安排明白,他只需要负责跟在后面捡好处就行。

  要不着痕迹的透露给太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四阿哥曾经跟过太子一段时日,知道太子的习惯。

  也不能说是习惯,就是太子每日酉时三刻都会从汗阿玛的乾清宫出来回毓庆宫,这是他成年后跟着办差固定的时间点。就算偶尔有所变化,也都是在酉时,从未提前与超出。

  他只要酉时前假装偶遇就成。

  大概老天爷都在帮他,酉时二刻就看到太子远远的过来,四阿哥赶紧过去行礼,“见过太子。”

  太子也没想到会在此看到四阿哥,“这么晚了,四弟这是刚回来?”四弟身上还穿着朝服,肯定是刚从宫外回来的,难道是在兵部忙差事了?

  随后他就皱眉?四弟有这么勤奋,不是说他与大哥每天都按时按点,早走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从来不会多待一刻吗?

  四阿哥一脸无奈,“长乐今日有些粘人,故而回来的晚了些。”

  太子脸色一僵,扎心了四弟,他也想与长乐玩耍,只是大哥防他跟防贼似的,每次看见他过去,都要把人给抱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