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妃他富可敌国

报错
关灯
护眼
114、第一百一十四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皇子这次回京, 甚至可以说是凯旋,其声势浩大到即使平日里不太?关注朝堂之事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甚至在?大皇子还未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不少?消息传入了京都?。

  什么大皇子这次为了绍城之事劳心劳力, 为了赈灾之事能够顺利进行, 一概事宜都?亲力亲为。

  还说什么大皇子心系百姓, 体察民情, 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不说,甚至在?赈灾之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民生?,还与百姓同吃同睡。

  还有?什么大皇子殚精竭虑,即便自己感染风寒身体不适,为了灾情依旧不肯休息,还亲自去一线实地考察。

  ……

  一番言论直把大皇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就差没有?说大皇子当为天下皇子表率这种话了。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这些人在?夸大皇子的时候,还不忘拉踩厉王府一把。

  又是说厉王府对这次赈灾之事毫不关心, 又是说厉王府不过?是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 便想要闹得天下人皆知。

  这些话,可把五皇子气了个够呛, 缓了好几天也没能缓过?来。

  这不,听?说明日去绍城赈灾的队伍便要抵达京城的消息后, 直接在?厉王府中,将大皇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能他能就他能!一边说厉王府对灾情漠不关心,一边又说什么厉王府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就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 他就不觉得这话自己说着都?自相矛盾?”

  “还和灾民同吃同住,三皇兄在?外征战之时难道?不是一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吗?还殚精竭虑……我呸!这话他自己说着不亏心?”

  “赈灾有?功而已,谁身上还没有?几个大功了?三皇兄退敌百里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

  ……

  眼见着五皇子越说越过?分, 秦戮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好了,越说越不像样子了!”

  “臣弟这不是心里气不过?吗?”

  当然?五皇子也知道?自己有?些话说得的确不合时宜,到底没有?再继续。

  等到五皇子脸上的神?情逐渐冷静下来,秦戮才重新开口:

  “大皇子想趁着这个机会让

  父皇给他封王,造势厉害了一些,也是正常。”

  “他居然?还在?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在?做梦!”

  五皇子想也没想便低斥了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忿。

  现在?几位成年皇子之中,只有?秦戮一人被封了亲王,这也是秦戮在?面对大皇子之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初秦戮封王有?多困难,五皇子可是一步一步亲眼看过?来的。

  依照前朝的惯例,秦戮在?征战的第二?年,身上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封王的标准。

  但大臣的提议却被父皇按下,说是秦戮年龄尚浅,彼时封王不算最好的时机。

  当时秦戮也不过?□□臣们觉得皇上这话说的的确有?理,便没有?坚持。

  谁知道?这一退让,便是整整四?年。

  接下来的每一年,皇上都?有?新的接口,压下给秦戮封王之事。

  在?秦戮回京那一年,大臣们建议给秦戮封王的谏言再一次被驳回后,三皇子一脉便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除非秦戮再次出征,否则封王机会渺茫。

  事实证明,众人并没有?猜错,接下来两年,这些奏折都?被皇上压了下来。

  直到年前秦戮大婚,这件事才有?了新的转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皇上给秦戮封王,是给他的补偿。

  正妃为男子,以后即便顾砚书亡故,续弦再娶,嫡子也要矮上旁人元配正妻所出一头。

  秦戮战功赫赫,封王尚且如?此困难,大皇子凭什么以为仅仅凭借一个绍城雪灾,就能顺利封王?

  然?而五皇子下意识反驳之后,却没有?听?到赞同的声音,心中便察觉到了不对。

  抬眼再触及自家三皇兄及三皇嫂的神?情时,心里便是一个“咯噔”,颤着声音开口:

  “父皇不会真让他如?意?”

  “十之八.九。”

  说这话的人是顾砚书,也正因为是顾砚书,五皇子心中那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变提升到了顶点?。

  就他对三皇嫂的了解,能够让三皇嫂说出“十之八.九”这样的话,那意思其实就和“十成十”差不多了。

  转眼看向?三皇兄,岂料却看到了秦戮点?头的模样:

  “据说父皇从前两日开始,便已经开始

  在?考虑封号了。”

  “凭什么?”

  当即,五皇子便有?些忍不住了,凭什么三皇兄封个王就这么困难,大皇兄封王就这么容易?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冷哼了一声:

  “当然?是凭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自从京都?日报步入正轨,归园居以及邀月阁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之后,京中的泰半口舌便都?已经掌握在?了厉王府手中。

  在?京中最开始出现大皇子在?绍城的表现有?多么出众的时候,顾砚书便已经有?了察觉。

  但彼时,顾砚书还不知道?大皇子一脉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野心。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大皇子的功劳逐渐在?百姓中名?声鹊起后,再结合大皇子一脉的官员前些天的表现,顾砚书倒是品出了大皇子的一两分盘算。

  那个时候,顾砚书便和秦戮就此事商议了一番,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皇上最终可能会顺势而为。

  至于五皇子说的凭什么。

  当然?是凭大皇子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凭厉王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皇子一脉被压的越来越抬不起头来。

  凭温清衍在?户部之中混的越来越风生?水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连户部尚书也要避其锋芒。

  凭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玩儿的一手出神?入化的制衡之术,端水二?十余年从未翻车。

  “那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皇子的奸计得逞?”

  五皇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一点?的。

  亲王,那是何等的荣耀?大皇子如?何配?

  “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顾砚书轻轻看了五皇子一眼,唇角微微上扬:

  “咱们还要顺着大皇子的意思,推波助澜呢。”

  听?到顾砚书前面一句话,五皇子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顾砚书后面的这一句话,顿时有?些懵:

  “什么意思?”

  然?而这一次,顾砚书却只给了五皇子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没有?再回答他的问题。

  而后,五皇子从厉王府出来后便发现,京中夸奖大皇子的声音是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花样百出。

  就短短的一炷香的功夫,五皇子就听?

  到了不亚于十个人夸赞着大皇子才能过?人,能够让大皇子负责这次赈灾事宜,简直就是绍城百姓之福。

  最后气得五皇子连原本准备去的归园居也不想去了,直接打道?回府,将自己关在?了卧房里生?了大半天闷气。

  可五皇子的这番举动,对于京中的这些言论没有?任何影响不说,这些夸赞大皇子的话语,甚至还愈发地甚嚣尘上。

  最终,这些言论,在?第二?日的《京都?日报》发行的时候,直接到达了巅峰。

  因为翌日,《京都?日报》又久违地增加了副刊。

  有?了上次副刊的经验,这一次,京中的大部分百姓都?知道?,《京都?日报》的副刊,不需要人们识文断字便能看懂,甚至配合图片,还有?可能学到一两个字呢!

  所以《京都?日报》今日增加了副刊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书铺中的报纸,便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相继宣告售罄。

  没错,自从元宵募捐结束之后,《京都?日报》的报社便开始实行批发制,经由书铺零售的模式了。

  而那些没有?买到今日的报纸的百姓,则是纷纷竖起耳朵听?介绍有?没有?叫卖的小?贩,同时与买到了日报的友人们挤到了一起,开始看今日的副刊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很快,百姓们便发现,今日的副刊,好像是上次副刊内容的延续。

  有?了百姓们和朝臣们的捐款后,绍城赈灾银两短缺的问题,瞬间便得到了解决。

  这个时候,副刊还专门画了两幅图,向?慷慨解囊的百姓们表达了感谢。

  这两幅图也是看得所有?人会心一笑。

  当初他们捐款之事,一心只想帮助绍城的灾民,也没有?想着能有?什么回报,得到什么样的感谢。

  但若是有?,大家心情自然?会更好一些。

  紧接着,便是绍城现在?的情况。

  原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吃上了热乎的饭菜。

  感染了风寒的灾民也得到了医治,逐渐康复。

  而那些被积雪压倒的房屋,也逐渐得到了重建。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看得人心情开阔。

  当然?,这里面的每一幅画中,都?有?一个相

  同的身影,从其身上的服饰中的纹样便能看出,那是前去赈灾的大皇子。

  在?副刊的最后,《京都?日报》还专门写了一篇给大皇子的感谢信。

  上面如?实记录了大皇子这段时间赈灾的辛苦,同时在?最后,还赞扬了大皇子的这番行为。

  说面对灾难之时,众人应该像大皇子这般,心中有?大爱。

  也是因为这一份副刊,百姓们心中对于大皇子的赞扬,又一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每日日报发售的时间是在?卯时末,等到朝臣们知道?今日的《京都?日报》的内容时,已经是早朝结束之后的事了。

  看着日报上的内容,不少?人都?直觉不对。

  今日的《京都?日报》,贯彻了以往一贯的水平。

  紧跟时事、除了奇谈怪志板块之外,力求真实,确保公正。

  就连关于大皇子的报道?,也极为客观,几乎没有?夹杂任何情绪,甚至还对大皇子稍稍有?些偏向?。

  但诡异就诡异在?这一客观与偏向?之上!

  要知道?这《京都?日报》可是由厉王府负责的!

  大皇子与厉王可是死对头,有?人会无缘无故去夸奖自己的死对头吗?

  有?了解顾砚书行事风格的,例如?温家、首辅裴大人,已经隐隐约约嗅出了其中的阴谋。

  倒是不太?了解顾砚书的人,例如?大皇子一脉,此时正满腹疑惑地分析着《京都?日报》此举的用意。

  “难道?是厉王府也知道?这一局输了,直接放弃了挣扎?”

  “还是说厉王府发表这一副刊,别有?用意?”

  “既然?是别有?深意,那到底其中的深意又是什么?”

  ……

  官员及幕僚们议论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得出结论。

  就连想来聪慧的四?皇子,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份副刊,也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待到书房内议论声渐止,四?皇子才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转头吩咐着自己身后的长随:

  “你去打听?一下,今日的报纸发行后,百姓是什么反应。”

  “是。”

  那人很快领命离去,不一会儿,便带了消息回来:

  “回禀四?殿下,今日的日报发行后,瞬间引起了京中不少?

  百姓的讨论。”

  “百姓们都?在?说大皇子才能过?人,机敏能干,难得可贵的是心系百姓,心怀大仁大爱,又说有?大殿下这样的皇子,简直就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

  听?着这番回禀,书房内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形容,他们只在?五年前厉王接连打下胜仗之时才听?说过?,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百姓们居然?还能如?此评价大皇子?

  能够得到这样的反应,倒也不枉他们这些天的精心努力与布局。

  就在?众人心中高兴之时,四?皇子却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微微皱起了眉:

  太?高了。

  百姓之福,天齐之福……这样的评价太?高了。

  除了像是秦戮那样救天齐于水火的惊世将领之外,历朝历代以来,也就只有?具有?大贡献的皇上能够得到此番评论。

  大皇兄不过?是赈灾有?功而已,如?何担得起“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四?字?

  想到这里,四?皇子心中一跳,顿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大皇兄此番回京,是带着绍城百姓的万民伞回来的?”

  “对啊,这可是大殿下特地让绍城百姓们准备的,准备回京的时候便打上,这样也能为封王之事添上一些筹码,皇……”

  一说到此事,便有?幕僚点?了点?头,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显然?对万民伞之事极为满意。

  然?而还不等他将话说完,便听?到了四?殿下对着刚刚回来的长随吩咐道?:

  “去,你去!现在?即可出城,定要在?大皇兄回城之前截住大皇兄,让他将那万民伞收起来!不可张扬!”

  “什么?四?殿下,这是……”

  四?皇子瞪了说话之人一眼,又重新看向?自己的长随:

  “闭嘴!还不快去?”

  众人鲜少?见到四?皇子如?此失态的模样,顿时便心下一惊,原本想要反驳的咽了回去。

  看着四?皇子铁青的目光,一个个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然?而就在?长随刚领命出府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有?重新回来了。

  看到长随重新回府的身影,四?皇子忍不住拍桌而起,发指眦裂:

  “本殿不是让你去给大皇兄传话吗?你回来做什么?”

  那长随顶着四?皇子横眉怒目的眼神?,硬着头皮回禀:

  “属下刚出府没多久,便听?到了京中百姓的议论,说是大皇子已经带着万民伞进城了。”

  四?皇子身形微微晃了晃,最后跌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之上,低声喃喃着:

  “完了,都?完了……”

  倒是屋内的其他人,对于四?皇子这一系列反应很是摸不着头脑。

  最后,到底还是有?胆子大的人低声询问:

  “大殿下拿着万民伞回京,这不是好事么?四?殿下何故这番反应?”

  “好事?百姓都?用‘天齐之福’这般形容帝王的话语来夸赞大皇兄了,诸君还觉得大皇兄此时带着万民伞回京是好事?”

  四?皇子冷哼一声,咬牙反问道?。

  一句话,直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众人给点?醒了过?来:

  没错!

  自古以来臣子最怕的是什么?

  无非是功高震主!

  君不见三皇子一封亲王诏书,便因此等了整整五年!

  现在?大殿下不过?是赈灾有?功,便又是“百姓之福,天齐之福”,又是万民伞,皇上心中又该如?何作想?

  大皇子一脉现在?能够想明白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

  就算是想不明白,在?看到大皇子带着万民伞入京之时那沸反盈天的动荡之时,也都?明白了。

  温府,温家六公子连带着温大人一起,正在?书房中下棋。

  此时对弈之人,是四?公子温清衍与六公子温清霄。

  将最后一枚棋子放入棋盘,温清霄向?自家四?哥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承让!”

  “六弟的棋艺,是愈发精进了。”

  看着棋盘上大势已定的局面,温清衍心服口服。

  沉默了整个对局的温三,此时也忍不住开口:

  “多半是因为最近与六弟下棋之人,水平不低。”

  温大公子温清殊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六弟下的最妙的,当还是最后一步棋,顺势而为,借力打力,高!实在?是高!”

  温大人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明明白白的阳谋,小?四?还不得不向?里跳,可不就是高么?”

  明面上是在?说棋局,但说的到底是什么,书房中的温家父子却是门儿清。

  最后,七父子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目光,又将目光重新放到了眼下的棋局之中。

  世人都?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些事情,观棋之人,甚至是下棋之人看的明白,然?而此时正在?棋局之中的大皇子本人,却是一点?也不知。

  在?绍城赈灾的这些日子里,大皇子虽然?内里又不少?私心,但想着回京之后的功劳,以及封王的希望,到底还算是尽心尽力。

  旁的不说,就说赈灾的这段时间,大皇子就整整瘦了好大一圈,原本带去的衣服,都?已经不合身了,皮肤也变得粗糙了不少?。

  受了这么大的苦,大皇子自然?是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

  离京还有?十里地的时候,大皇子便已经早早地吩咐下面的人将那万民伞给拿了出来,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甚至在?离京只有?五里的时候,便派了手底下的人去京中传递消息,务必要让他回京的势头更胜两年前秦戮得胜归来之时的场面。

  待到大皇子回京之时,感受着道?路两旁百姓们的欢迎与爱戴,对今日的《京都?日报》全然?不了解的大皇子只以为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办事得力。

  给了刚刚回京中传信的那人一个赞扬的眼神?后,便开始心安理得地接收起了百姓们的称赞。

  就身下那马,走的好不如?道?路旁那坡脚的老妪快!

  “看把他给嘚瑟的!”

  其中一座茶楼之中,已经知道?自家三皇嫂的计谋来看热闹的五皇子,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依旧有?些不愉。

  五皇子的长随也了解自家主子的性子,低声劝解着:

  “殿下何必生?气?左右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

  五皇子闻言,脸上的表情果然?好了不少?。

  虽然?眼神?中依旧有?些不快,但到底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不多时,五皇子的心情便好了起来。

  只见大皇子还没同百姓们嘚瑟多久,四?皇子身边的长随便不知从什么地方匆匆赶了过?来。

  而后也不知那长随同大皇子说了什么,大皇子

  的脸色便越来越难看,等到那长随一番话说完,便见大皇子脸色已经变成了铁青的模样。

  最后,那长随又说了一句什么,大皇子一改刚刚比老妪还慢的步伐,直接打马快速前行。

  但也不知道?大皇子是故意的还是一时疏忽,一旁被侍卫撑开的万民伞,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收起来。

  “走。”

  看着大皇子远去的背影,五皇子喝下杯中最后一口茶,拍了拍手,站起身。

  没了热闹,这个地方也没必要待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归园居多听?两段评书呢。

  至于大皇子的事……

  还是要在?明日早朝之时,看过?父皇的反应之后,才能知道?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是言泽呀 10瓶;慕泽诺 5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