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威武(6)
第六章公主威武(6)
崔太妃年纪上来以后越发惫懒,每日里只有一小会儿功夫用来见见底下的小辈。姜虞出了甘露殿的时间正正好,不早也不晚。
只是途径御花园,倒碰上了昭阳一行。
昭阳今天穿着一件浅粉掺着金线的襦裙,外罩着淡黄的半臂,臂间搭着深粉的披帛,梳着凌云髻,髻上点着金花和珠翠,鬓边上插一朵半开的牡丹,额间描着鲜红色的花钿,整个人倒像一朵徐徐绽开的牡丹花。
昭阳迎上姜虞,;大皇姐。
姜虞笑道,;三妹。
昭阳道,;真是巧,竟在御花园见到大皇姐。大皇姐是要去看望太妃娘娘吗?不如和小妹同行。
姜虞点头,;好啊。
既然走在一起便不能不说话,只是两人也不是多亲近的关系,说的话也只是礼貌客气居多,闲扯一会儿后,昭阳问道,;好长时间没在宫里看到大皇姐了,大皇姐是刚刚回长安吗?
姜虞感觉到身边人好像有点小紧张,便转头瞧了一眼,发现还真是紧张起来了,略略思索一番,估摸着是这姑娘昨天也见到她们了。
所以她坏心眼地道,;是啊,昨天刚回。原本想着马上进宫的,只是有一段时间没回来,瞧着长安越发热闹了,在街上逗留了一会儿,便耽搁了。
昭阳一听心便提了起来,转移话题道,;是吗?长安确实挺热闹的,但再热闹再好玩也都住了十几年了,应该没有外面新鲜有趣吧,我听说大皇姐的庄子还靠近狩猎的马场。
姜虞却不接话茬,;是吗?可我出宫建府也不过几年,长安还不曾逛够,未成亲时又很少能出宫,整日里都闷着,这种感觉三妹如今能体会吧?
昭阳神情闪烁道,;没有啊,我觉得宫里挺有意思的啊。
;咦?姜虞稀奇道,;我还以为三妹这样爱玩的性子,应该对宫外的生活很向往的。
昭阳干笑着打哈哈,赶忙问着庄子上的事准备揭过这一层。
姜虞顺着话题说起外面的见闻,声音不疾不徐听得昭阳渐渐入迷,忘记原本的打算。
姜虞说到昨日骑马回城后又突然笑道,;说来,茯苓昨日在街上还看到一件好玩的事。有两个男装的打扮的小娘子跑出来玩,可左右手拿着风车和钗环,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女扮男装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娘子趁着家里人不注意偷着跑出来玩了。
昭阳懵了一下,回神之后立马紧张道,;哈哈,是嘛,那……那茯苓有没有看到那两个小娘子是什么相貌?
茯苓听到昭阳公主点到她的名字,知道自家公主是有意在寻昭阳公主的开心,便上前道,;离得太远,奴婢倒是没有看清模样,不过当日两位娘子的举动十分醒目,奴婢印象很深,若是下次再穿那件衣服,奴婢一定能认出来。
昭阳和银屏听了心里一松接着又是一紧。出宫的衣服哪是那么好找的,这下糟了,再想出去又得花好一番功夫,起码得想办法再找一套宫外的衣服。
姜虞困惑道,;昭阳,你问那两个娘子的相貌做什么,难道你认识?
昭阳强装镇定,开口就胡说八道,;哪有,我只是想着这两位娘子打扮成男子出门,那……那长相也得像男子一般粗犷吧,不然别人一瞧不就露馅了吗?哈哈……我就是好奇,对,好奇,想问问。
银屏在身后偷着扯昭阳的袖子,公主,没必要这么抹黑自己吧。
昭阳……昭阳想咬舌。我天,我在说什么呀。
姜虞差点憋不住笑,神情却犹疑,;哪有长得像男子一样的女子,那也太……
茯苓也踌躇道,;郎君也多有面容姣好者,只要那两个娘子细细装扮,应当能瞒住片刻。那两个娘子是因为手里拿着女儿家的东西才被奴婢注意到,但面貌……应当不至于像三公主说得那般。
昭阳干笑道,;我猜也是,要不然就不好嫁人了。
银屏越发在后面拽得使劲,内心无奈道,公主别说了。
姜虞终于忍不住掩唇而笑,眼睛弯成月牙,神情愉悦道,;昭阳啊,久日不见越发会聊天了。
昭阳被笑得发懵,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会聊天了,但眼见着姜虞不再提那茬,也只好稀里糊涂混过去。只是晚间入睡之时突然从床上坐起,暗恼自己白日失言,竟自己把自己说成那个样子。
不过眼下她面上镇定,和姜虞一起去探望了崔太妃,等到出了殿门又赶快借口离开了。
茯苓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结合昨日情形她敏锐地察觉到自家公主对三公主的态度有变,心里思忖着以后对待三公主宫里人的态度也该有所变化了。
姜虞一回府便叫办事牢靠的人把;古书送进宫去。这书当然不是什么古书,是她自己写的,然后在系统的帮助下做旧了的,还保证任是哪个金石大家都验不出来的那种旧。
等搞定了这事,才开始办自己府上的事。
姜虞一回城,长安城各府上就都接到了消息。早上进宫这个功夫府上的请帖和拜帖就接了一箩筐。虽然公主不一定会来,但这个形式还是要有的,不然举行宴会却把公主这个目前宫外身份最高的撇在一边,那也实在说不过去。
至于拜帖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一些想借着公主府的势力施展才华的人投递来的,毕竟公主也是天子近前,而且世人皆知,永河公主是长孙皇后所出,圣人对其宠爱非常。所以,打从永河出宫建府,这类拜帖也就屡屡不绝。这些帖子姜虞偶尔会挑着看一看,看得比另一类请帖要多,因为这些人大多来自各地,见多识广,很可能见过姜虞所描述的一些东西,譬如土豆、地瓜等等,虽然这些作物现在大多数还种植在美洲一带,但说不准有出海经历的人曾经见识过。
其实此时的唐朝也有自己的海上航线,只不过是在印度洋流域,航线起源在广州和泉州,途径南海诸国,航行于印度洋,穿越红海后,最终抵达东非和欧洲,这条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此时还叫做;广州通海夷道。
这条线路主要运送丝绸、瓷器,再往回输入香料和名种花草。若不是此时身份所限,姜虞也很想顺着这条航线,沿海游历一番,不过早晚有机会,她等得起。
说回正题,就算这些投拜帖的人里没有姜虞所期望的,她也不吝于帮上一帮,让那些有才华的人施展自己的抱负。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沽名钓誉、浑水摸鱼之辈,只要他们敢来,姜虞也不介意让他们体会一下唐时公主的厉害。
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来糊弄她。
门房的人很有经验地将帖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负责的人再从里面挑出来有真才实学或者姜虞嘱咐过有所感兴趣的。
倒是这次里居然还有给驸马赵弘的请帖。他俩住在一府,照理说,请帖往公主府应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从前姜虞从来没见过,一时也有些稀奇。
倒是门房的人说,自从姜虞走后,这些来邀请驸马小聚的请帖很是常见。姜虞来了兴趣,略翻了翻。这里面有她知道的长安那几个学院的学子(估计是从前的旧友),更多的是一些官员们的聚会,还多是鸿胪寺的,吟诗、赏景、上司升迁、致仕、同僚定亲、成亲、生子……
姜虞看了心里一乐,这驸马人缘还挺好。果然应该把人放出去,人还是需要社交生活的,把一个大好青年拘在府上,时间长了,好人也该傻了。
姜虞笑了笑,叫人给赵弘送去,随口问道,;驸马现在在府上还是出去聚会了?
今天是旬日,赵弘应该在休沐。
侍从却答道,;驸马早上被宣进宫了,至今还未回府。
姜虞动作一顿,问道,;何时去的?
侍从道,;便是公主进宫不久后,宫里内侍就来人了,说是圣人宣见。
姜虞默默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莫不是又是自己的锅吧。
赵弘:老背锅侠了。
出于愧疚,姜虞叫人在厨上给赵弘做了些吃食,等到了申时才见赵弘神色恍惚的回来。姜虞眼尖地看见赵弘的领间都汗湿了一小片。
不知道这孩子在他岳丈那经历了啥,感觉人都傻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先晾了他几个时辰。李世民那时正在看奏折,先时确实是有意,后来看着看着就沉迷工作不可自拔,把赵弘彻底忘了。而且李世民还不是太好脾气的君主,气上头的时候,什么;老匹夫这样的词汇也是能骂出来的。
赵弘莫名被叫来本就忐忑,在外殿等候时坐立不安,又听见自家公主的阿耶因为看到一些不愉快的奏折而生气发怒的声音,更是瑟瑟发抖。
有句话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可怜见的,没娶公主以前,赵弘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他爹,可以想见,在被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个领导人此时还处于怒气值up up状态)接见之前他是个什么心情。
※※※※※※※※※※※※※※※※※※※※
穿越古代,土豆地瓜这些农作物好像是标配,因为能养活很多人。因为都写烂了,就不详细展开了,一笔带过吧。反正就是,最后唐朝人民人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