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八零逆袭成白富美赵香云江卫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想法不谋而合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香云看着李建设和蒋芳萍两个,其实还挺欣慰的。

  他们两个,虽然出去好几年没消息。

  可一回来,就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说他们赚了钱,可钱怎么花,是不是给村里人,他们说了算,没人可以道德绑架他们。

  可他们,却做到了,将自己的收益,拿出来一部分给其他人。

  几人交谈见,赵志远回来了。

  说了一下,他在杨淼那边,得到的答案。

  杨淼那边,不反对,并且去喊村里代表了。

  赵香云高兴之余,也和赵志远说了蒋芳萍和李建设两个的想法。

  “你们两个,既然有心帮着自己村里改变,那我肯定也支持!要不然这样,开会的时候,你们一道去。

  咱们这一次,就当是两个村,深度合作。

  至于你们要建什么厂,那就得你们回去,和自己村里干部商量,如果需要经验,可以来我们村。”

  赵志远道。

  能够去旁听,李建设和蒋芳萍两个,都挺高兴的。

  大家半点时间也不耽误,去了村部。

  他们前脚刚到,后脚来开会的,陆陆续续都来了。

  村部的会议室里,没多久,就坐满了人。

  杨淼将主持的机会,给了赵志远。

  赵志远站在会议室中央,给大家提,在村里修汽车站的事情。

  “原本,我们的计划,是咱们村到县城这条路!但是现在,李建设和蒋芳萍两个,还想加一条线,从他们村,到咱们村,再到县城!  往后,这两个村的村民,就可以坐着去县城,再也不用走上十几里路,走上大半天了!”

  赵志远说完,一群人开始鼓掌。

  同时,也问起了资金的问题。

  江卫民和李建设两个同时站起来,“资金方面,我们两家负责!”

  有人负责资金,大家当然支持。

  但是这时候,赵香云说了,“我们的本意,是方便日化用品厂的职工,再就是本村的村民,但是这个过程中,要是有外村的,要搭车,我们肯定不好拒绝。

  不拒绝就有可能导致自己村的村民坐不上车。

  所以我的意思是,虽然钱是我们全权出,但是我们也得保证,汽车运动的秩序!所以,收费制度不能没有,日化用品厂的职工,任何时候,坐车都享受免费。

  他们的近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未成年兄弟姐妹,享受五折待遇,也就是如果坐一次车是两毛钱,这些人,只收一毛钱!至于其他普通村民,就打八折,也就是两毛的车费,收他们一毛六。”

  听到本村人要收一毛六,也有人质疑了,“这会不会不公平?

  他们要是不愿意咋办啊?”

  “不公平?

  车子我们出钱买,维修费用,我们负责,如果真的是按照去县城的班车算,收两毛都算便宜的!至于他们不愿意,那就不愿意好了,有钱的可以坐车,没钱的,就走路!”

  赵香云一开始,就是怕不收费,乱了秩序。

  所以才想了这么个收费制度。

  要是这也不愿意,那不如不坐车好了。

  听赵香云这么说,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倒是蒋芳萍问赵香云,“我们村,似乎没有多少在你们日化用品厂工作的,如果他们坐车,要怎么收费呢?”

  日化用品厂之前对着整个县城招工过,招了不少人。

  可唯独蒋芳萍他们村过来的人不多。

  所以如果用赵香云这个标准,蒋芳萍他们村,就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了。

  赵香云笑了,“倒也简单!你们不是要弄个副业?

  到时候,就用这个,作为给员工的福利之一,其他的也按照我们这边这么算!”

  “这个可以有!”

  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赵香云不愿意全部免费。

  但是她这么说,肯定有她的道理。

  蒋芳萍在这件事上,不发表意见。

  会议结束后,村里人离开,修汽车站的成本,还有人工,维修费用,以及再开一条公路出来,需要的费用,由李建设和江卫民两个人计算。

  除此之外,江卫民还要负责将要修的那条路,选好地方。

  整个工程,计划的时间,是六个月,也就是半年时间。

  等蒋芳萍和李建设这边路修好,汽车站的事情,再在三个月之内搞定。

  也就是说,最迟在今年年底,村里人就有通县城的班车。

  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村里人各个都挺高兴的。

  本来大家因为赵香云他们回来,就有各种好奇,如今一回来,就帮着大家做了件好事儿,没有谁不高兴的。

  蒋芳萍和李建设回到村里,立刻和村里干部商量修路,以及建厂的事情。

  村里干部,也是配合。

  开了好几天会,最后也是商量出了好几个方案。

  修路的事情,没什么好争议的。

  那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说什么也要赞成,就是建厂,属于拿不定主意的。

  有要见砖窑厂的,也有要建什么布厂的,商量来,商量去,越来越离谱。

  蒋芳萍和李建设两个,拿不定主意,就去赵香云家里借电话,给儿子安安打电话。

  本来是问问他的意见,结果听说选项里有砖瓦厂,安安直接拒绝了。

  “污染这么严重,不好!”

  “污染?”

  九十年代,大家只有办厂赚钱的心,没有想过对空气不好,有污染这种事情。

  不过儿子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那布厂?”

  “也不好,厂子太小,做出来的布,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到时候没有订单,也很容易就破产了倒闭了。”

  “那你说什么厂好一点?

  难不成,也和你香云姨他们一样,做日化用品厂?”

  蒋芳萍随口说了一句。

  马上就又被安安给否决了,“这个更不行了,香云姨他们,已经做出了品牌,就像爸你的玩具,在国内外都有名气了,别人想轻易超过你,肯定也不容易,同样的,也适用香云姨那儿。

  你们要不朝着食品加工厂努力?

  做做真空包装的卤蛋,或者方便面之类的,再不然,豆制品也可以。”

  “啥?

  卤蛋?

  方便面?

  豆制品?”

  李建设听的一头雾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