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此子必携王朝大出天下!(3/5)
邺城,观星宫顶。
“老臣叩见皇帝陛下。”
九层登天梯刚走一半,一袭明黄长袍的北齐皇帝陛下便听到上方大殿传来的跪拜之声。
“文相,朕不是下过旨。”
“无论朕何时来观星宫,你们都一切照旧,不用行跪拜大礼。”
怎么?今天还同朕讲究起礼数来了!
看着恭敬跪伏在地,鹤发童颜的老者。
北齐皇帝高洋,笑呵呵地亲身上前将他扶起。
他尚在潜邸,仍是北齐太子时,眼前老者就在这观星宫中了。
等到他继承大位,一道旨意直接将他提拔到文相的位置。
毕竟这个老者乃是北齐的柱石,儒门榜上有名的不世大儒。
耿万山!
……
“文相,朕都要被那六大王朝的皇帝气死了。”
“你是……”
话说到一半,耿万山出声打断道。
“陛下,老臣这个跪礼老臣不是以臣的身份行使的。”
“老臣这一跪是代替儒门向陛下叩谢。”
‘哦?儒门!’
高洋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这个文相又在整什么花样。
你们都退下吧!
“陛下请看。”说罢他袍袖对着不远处巨大的幕布一挥。
帷幕落下,天际群星闪耀。
高洋眯着一双虎目细看了一会,继而龙颜大悦看着耿万山道:
“文曲星如此闪耀,莫不是我人族又出了一尊儒圣?”
万万年前澜川大陆只有道门和四大王朝。
但自从十万年前道门仙人把这个世界的天地灵气玩脱了以后,他们这些王朝与儒门相互依存,趁势而起。
北齐太祖皇帝高昌功,正是当时儒门圣贤坐下的记名弟子。
哪怕沧海桑田时间流逝,他们这些王朝依然与儒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文曲星闪耀,儒门兴盛是他们愿意看见的。
“陛下慧眼如炬。”
“今日午时,臣发现文曲星依旧闪耀夺目。”
“此征兆,正是我儒门大兴的预兆啊!”
耿万山说这话的时候,整个人激动不已。
浸淫书山学海,踏入不世大儒之境百余年,光是著的书都有数十本了。
按理说来,他纵使达不到释宗‘四大皆空’的境界,也差的不远了。
能让他动容的事情很少了,但这一回,他真的动容了。
‘哎~~’
欣喜过后,高洋忍不住叹息一声,面色失望道:
“文曲星闪耀,对儒门而言是好事。对我北齐而言,却是坏事。”
“不知道引得文曲星异动的圣才是那一王朝的儒生?”
“朕只盼他,不是南宋、北周、后梁的儒生。”
耿万山同样长叹一声,没有人比他更懂陛下的苦衷。
北齐作为四战之地,若是南宋、北周、后梁三大王朝中的任意王朝的儒生中出现一名圣人之才。
那么最快十年,最迟百年。
北齐王朝将面临大厦将倾之危!
甚至灭国的惨状,都有可能出现。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滨县的那个人而改变,一个备受他关注的人。
李淼!
正因为他,以上种种顾虑从这一刻起将不复存在。
倏然间耿万山满面红光,直立腰身,声音如洪钟大吕般:
“请陛下再看。”
观星大殿平台升降板飞速下落……
‘咣当’一声过后,二人身形稳固。
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地宫散发出耀眼夺目的金光。
“这……”
“北齐国运稳住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着眼前的景象,高洋彻底震惊了。
他不过是作为代表参加了一趟‘六大王朝士农工商合作会议’。
他之所以亲自去参加这趟会议,是因为北齐国运光芒暗淡,日渐衰落。
希望借着这次出行会议,同东南大陆最强王朝【大夏王朝】的皇帝陛下碰头。
借取部分国运,以镇住北齐的命脉。
走的时候他都打定主意了,哪怕大夏王朝的皇帝提出再无理的要求他都认了。
受气跟亡国不起来,算不了什么。
然而结果没有他想的那么美好,处处碰壁,受了一肚子气回来。
一回来直奔文相这里本来想同他诉苦的。
哪只文相这头,轻轻松松把国运问题解决了……
早知道文相有这个能力,他还亲自去参加什么劳什子‘六大王朝士农工商合作会议’。
受什么气!?
“陛下受累了。”
耿万山看着皇帝一脸便秘的表情,也不好再隐瞒了。
再拐弯抹角的皇帝陛下的小宇宙,只怕要爆发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天佑北齐,天佑陛下。”
“午时有儒生著书立作,才气镇住北齐国运。”
“自今天起,北齐当再兴盛千年。”
此时他持臣子之礼,整顿衣冠,平复心情,言语铿锵有力道。
而后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道:
“才气镇国,不出十年圣贤必出北齐。”
“介时,圣人必携北齐大出天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