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他就是我岳父了
李靖大咧咧一摆手:“你都这般神机妙算了,我李靖莫说一年,十年都给你当护卫,也不是什么大事。”
苏云笑了。
李靖重义,武艺了得,又有打仗的能耐,这世间能有他做护卫,也更安心。
“像你这样的大将军,给我做护卫!要是别人知道了,还不得骂死我!”
“哈哈哈!你我都不介意,还怕啥!”
“好,这倒也是!”
…
长安,秦王府。
李世民的精英们,皆汇聚一堂。
李世民高坐主位,目光落在身上。
“主公,我已将那燕府底细查清。”
“此祖上也曾出过几位朝臣,不过都是断断续续,比不得累世两千石的名门望族,论地位如今只能算是末等士族。”
“燕氏人丁不旺,其父又早逝,燕宝寿至今乃是白身,只怕照此下去,到他这一代,虽未曾步入官途,但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
房玄龄将苏毅背景,一一道来。
“士族中多有庸才,寒门中亦不乏豪杰。”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
“殿下言之有理。”
房玄龄一拱手。
李世民便又道:“我想知道的,是燕宝寿此人生平。”
房玄龄摊了摊手,无奈道:“据闻此人少年时有神童美誉,却不喜结交权贵,只喜隐居乡野,在此之前他已隐居昌平县一年有余,从未踏出府门半步,故其生平,并未有什么亮点。”
“一年不曾踏出家门?”
李世民眼眸中闪过一丝奇色。
士族子弟们有贪慕权位者,自然也不乏性情淡泊者,隐居山野,不闻世事者也多有其人。
只是就算隐居,也不至于整整一年,不出家门半步吧。
“这个燕宝寿,还真是有点意思....”
李世民自语,嘴角扬起别有意味的笑意。
“此人不过是一无名之辈,殿下为何忽然这般感兴趣?”
一旁的杜如晦不知内情,不由好奇问道。
“这你就有所不知。”
李世民敷衍道。
为了安全考虑,燕宝寿(苏云)献策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连杜如晦也不愿告知,当时之事,自然不想提及。
杜如晦也不追问,拱手道:“殿下进京面圣在即,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商议出个计策,如何将挑起太子与齐王的矛盾。”
“杜先生不必费神,我已有计策。”
李世民捋髯笑道。
杜如晦眼眸一亮,拱手道:“愿闻其详。”
“我既以卸下军队掌控,太子和齐王二人的联盟,必定名存实亡,二人定生矛盾。”
“而长安残破,天子百官又百忙之中。”
“我只需利用他们二人矛盾,以请天子移驾巡防为由,届时他二人必定会追相伴随左右!”
李世民将那日苏云的计策,又当众道了出来。
杜如晦恍然省悟,不禁自嘲道:“我竟没想到,利用二人间的矛盾,实在是惭愧,还是殿下思虑周全。”
李世民干咳几声,表情略有几分尴尬,对杜如晦赞叹受之有愧。
杜如晦却又道:“只是,此计若想成功,还需朝中有内应,为殿下挑拨离间太子与齐王才行。”
李世民眉头不由一凝。
长安那帮朝臣,多为士族名士,且又是先帝朝臣,想找个愿为他做内应,说话又有份量的朝臣,谈何容易。
大堂一阵沉默。
这时。
亲卫入内,将一道信封,从昌平送来的密信献上。
先前,派密探奉命前往宫中,以向侍奉天子为名,打探朝廷虚实。
现下密探有密信送来,必定是打探到了有用的情报。
“此间无外人,房先生,你念吧。”
李世民一拂手。
房玄龄便接过密信,当众宣读。
信中,果然都是一些朝廷形势的信息。
“符节裴寂,苏文静,欣赏殿下,愿为了江山社稷做内应!”
念到这句话时,房玄龄身形一震,蓦然抬头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眼眸一聚,目光急瞪向房玄龄。
“裴寂,苏文静自愿做曹公内应!”
当日燕府中,苏云的那句话,如惊雷般轰响在耳边。
瞬间。
李世民和房玄龄,二人头皮发麻。
“殿下,裴寂,苏文静竟自愿做内应,这当真是天助殿下也!”
杜如晦欣喜道。
堂中炸开了锅。
众谋士们,无不为李世民的好运气兴奋。
议事结束,众谋士退下。
“这个燕宝寿,他是如何推算出,裴寂,苏文静会暗中投效我的?”
李世民盯着那份密报,喃喃自语。
房玄龄未离去,近前叹道:“看来殿下与我,皆低估那燕宝寿了,当日他并非信口开河,此人着实惊人,不如殿下就委屈自己当个女婿?将他拉拢过来?
“此人实有过人智谋啊。”
李世民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良久。
李世民忽然笑问道:“玄龄,依你看,燕宝寿此人,可配得当上我伯父?”
房玄龄神色一震,惊道:“莫非殿下确实打算娶她女儿,有意招揽燕家?”
“的确如此!”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