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妻双穿成极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 后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醒没把事情解释清楚, 就是打着潜移默化的主意,让这些便宜儿子,好歹懂得动动脖子上头的东西。

  趁着年纪小还好培养一些, 再大一点若是性格定形, 那是想掰直都不见得掰的直。

  与妻子尚存一二的热心肠不同,刘醒老辣的心思里,是切切实实的利己主义。

  这位的心中, 自有一把长尺来衡量利弊。

  便宜儿子若是教不好, 后头的麻烦定然只会多不会少, 刘醒可没有多少闲情来为人收拾烂摊子。

  这些儿子们,可还没落进刘醒的心里。

  对于无关紧要的人……一劳永逸的方法,刘醒倒是从来不缺。

  不过,如今的日子, 夫妻俩活的是相当惬意, 那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陆秋是不喜欢的, 哪怕她从未当面表示过。

  刘醒深知一二,他也愿意为了她收起噬人的獠牙。

  两人深入骨髓的感情里, 从来没有什么退不退让。

  无数的艰难岁月里, 彼此互相舐犊伤口的场景, 一幕幕为了活下去的经历, 夫妻早就不分彼此。

  世间难得有人能够相知相惜。有时候, 体谅是一中爱重, 而不能算是退让。

  刘醒决定从小就为这些儿子给打好底子,省得到头来长歪了,这也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善心。

  现下是还没有入学,但倘若两个儿子想走的是五弟的路子, 这官场一途可不是玩家家,走一步想十步只是最基本的。

  就是刘华……刘醒都觉得这便宜弟弟太心慈手软,计较起来,此人并不适合汲汲营营的官场之路,反倒适合当一个闲云野鹤的教书先生。

  然而,刘华的读书天份的确是万中无一,称不上真正的过目不忘,但这弟弟的记忆力也相当不俗,只需要三遍的背诵,就能一字不落地记在脑海。

  倘若真不继续往上考,也确实是浪费天资。

  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刘醒和陆秋并不打算再追求虚名,曾经呕心沥血努力过一遭,换来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是谁都会懒得再继续折腾。

  况且,哪怕是避免别人怀疑,夫妻俩也不打算做些出格的事情。

  这世上的聪明人总不会太少。

  当然,古代人命低贱,若不想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是需要一枚护身符。

  便宜小弟刘华,就是刘醒找的极佳护身符。

  一个举人就算不能与县令平起平坐,但也不是能够随便欺压的存在。

  不只是能庇护一家子,一个村若有一个举人,衙门的胥吏亦是不敢随意为难。

  平民百姓最怕的就是遇到不讲理的胥吏与捕快,前朝末年,为何会民不聊生?胥吏之弊,就是其中之一。刘醒曾读过历史古人顾炎武是如何形容胥吏:“行己若狗彘,噬人若虎狼。”由此可知,倘若碰上一个坏的,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也就是新朝建立,朝廷大刀阔斧,斩下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如此杀鸡儆猴的狠绝手段,这才有了焕然一新的新局面。

  他们平津县几任的知县,都是战战兢兢勤勤恳恳。

  新皇登基几十年,拉下了不少曾经贪赃枉法,糜掷民膏的官吏,肃清朝廷内外的手段可谓铁血凛冽,稍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去豪赌上头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上头若是清廉,没了那一些敲骨吸髓的混帐玩意儿,下头百姓的日子,自然就会好过许多。

  但是……谁又确保这样的情况,能够一直稳当下去,不会再生变端?

  刘醒的心思缜密,在这刨士人家和平岁月,再多的本事都是毫无用武之地。

  他是不能科考,也懒得去科考,原身娶妻生子前就断了学业,本身的资质也没像刘华一样惊人。就一下子的时间,他就能变成学富五军,才高八斗的读书人,真当世上的旁人都是傻子不成?

  管中窥豹。

  小小的乡下地方,都能出一个智慧不俗的刘华,老村长与刘老三,这二位平时貌似不显眼,但紧要关头,心性也寻常老人可比。

  刘醒能安份守己,一来是顺了媳妇陆秋的心愿,二来是摸清楚有些老人纵使大字不识一个,却也不是见识浅薄的人物。尤其,刘醒所在的刘氏一族,一些几乎老的掉牙的族老,人家不仅经历过朝廷更迭,更是在乱世里依然能把家族保存下来的能人。

  横竖不打算折腾,但仍不妨碍事先未雨稠谬一番。

  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家里头还是必须有人挡在前头让人忌惮。

  刘华受伤一事,刘醒甚至比起二老都还要上心几分,把一无所知的老人和刘华,弄得是窝心又熨帖。孰不知,刘醒其实另有玄机。

  ↑

  从老村长一处告状回来,瞧见老村长落下的脸色,刘醒的心情立刻感到格外舒坦。

  这不单是为了还掉欠债,而是遇到这样糟心的父母,就令人回忆到不好的事情。刘醒的坏水藏都藏不住,他一不高兴,良心什么的,下意识地就被屏蔽下来。他的良心是半点也不痛,一个劲地动动嘴皮子来煽风起火,老村长的火气果然都被他的巧嘴给烧旺不少。

  拱火拱的开心,毫不在意地丢了一大把的柴火,甭管别人的心肝肺是如何熊熊燃烧,刘醒说收手就收手,毫不见任何的拖泥带水。

  原身欠下的承诺并无人知晓,平常两家亦是没太多的交情可言,忽然热情起来,委实古怪了一些。

  老铁叔的交代就更不能说了。这也就是糟心的古代,凡事都得衡量仔细。

  毕竟,一个死前未娶,一个却是早早成了寡妇……可别让人临时到老,才来一个晚节不保。

  流言可畏,这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石姨,别看家里人丁不旺,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孙,好似孤苦无依,但人家的日子其实是贼好过。

  嫉妒下的碎嘴婆娘,才不管冤不冤枉,一丁点蛛丝马迹,都能给你加油添醋,假的都能说成真的,白的都能染成黑的。

  这是为了报恩,不是为了报仇,引子既然已经抛下,接下来刘醒就不打算再掺合下去。

  旁人的事终究没自家事来的要紧,刘醒没忘抓药的日子,他抬起脚就拐了一个大弯,依照惯例地晃荡出了村子,有人见到了也只会见怪不怪。

  连个遮掩都毫无必要。

  ↑

  作为碎嘴婆娘之一的朱梅春,向来不缺消息来源,知道四叔子出村后,一见刘贵从外面晃荡回来,就忍不住找人念叨:“当家的,你知道你四弟又出村了吗?”

  刘贵刚从外头提水回来,正累得够呛。

  直到此刻,他才体会分家的坏处,光是三天两头都得打水回来用,就让他烦的要死。

  然而分家过活,缺啥都不能缺水,浆洗衣服、烧水煮饭,饭后刷碗……这一样样哪能不用水?

  这装水的缸子若是一空,刘贵想要偷懒不动,朱梅春的一张喋喋不休的碎嘴,不用怀疑地就能立刻把人念叨烦死。

  此刻,刘贵都后悔死顺水推舟的自己。

  当初,会意动分家另过这样的想法,肯定是脑子被门给夹了。

  倘若时间能够重新倒回,刘贵一定会左右开弓地赏自己几个耳刮子,以求来抽醒不知人间疾苦的自己,只可惜世间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