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妻双穿成极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1章 分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醒找得掌厨人, 还是受到一致好评,毕竟不是谁的嘴巴,都像他这么挑剔。

  刘昱阳和刘昱丰两个小童生, 作为今日的主角, 当然最受到朱家和陆家的长辈欢迎,一堆不要钱的好话,是一句接着一句来。

  把涉世极浅的刘昱丰是弄得脸红脖子粗, 刘昱阳倒是深受自家老子的影响, 谁夸他都能含笑回应。一身气定神闲的气度, 让刘氏族长都伸手摸了不少次的胡子,满意之色是不言而喻。

  一族之中,虽然只有刘老三一支最旺,但族长的教育, 眼界极为重要, 不能有所谓的嫉贤妒能。

  刘家这一支的存活太过不容易,一族里面再不出上一个能人, 再过十来年,恐怕就真的要泯然于众。唯一还记得往日辉煌的, 也就只剩下族长一系, 和几个快要一脚踏进棺材的老人。前朝的后期打压太过, 可都无人再记得, 曾经的刘家, 其实也是位列一等世家的行列。

  并不真的只是普通的耕读世家。

  嫡支一系, 人才辈出,但就是能人太多,这才遭受奸臣迫害。

  他们这一些在石水村的刘氏族人,其实只能算是旁支, 当初迁族逃难,能够顺利而为,嫡支的人是功不可没。

  古代宗族的荣耀,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族长这一支,原先也不算领头人物,但既然被托付到宗族大任,族长还是遵从父亲交代,自觉肩负了重责。

  当刘昱阳在族学里头,渐渐展露出头角后,就已经被纳入观察的范围,族长自以为隐瞒很好的秘密,孰不知早就被人揭个底朝天。

  不过,宗族荣耀什么的,刘醒才无关紧要。

  其一,刘醒又不是古人,最初连刘家事都懒得搭理,就别指望这位来一个感同深受。其二,接下倒霉责任的,早就另有其人,在前头已经有一个优秀能干的,自家养得小孩,充其量只能用来锦上添花。

  刘醒深知肚明。

  反正好处没少拿,背上的责任还更少,这还不好吗?

  刘昱丰读书的资质是没有这么好,但对比村里的同龄人,已经算是优秀地令人难望项背。

  至少,石朱氏就是这样的想法,面上都是不掩欣羡:“堂姐,妳有这一个儿子,以后肯定是能享清福的。”

  新朝的童生,虽然无法免除到田税,但是朝廷倒是允许免除一个徭役名额,这可比前朝的童生多出实惠。很多时候,一个徭役就能让一家子叫苦哀嚎,况且童生见了衙门官吏,人家好歹能够生出几分客气。

  石锦田都认为爷爷的眼光太好,把刘氏一族收到村里,前期看不出来,后头的读书人倒是一波接着一波,周遭的村子,就属石水村最不怕受到欺负。

  自家的弟弟也是童生没错,但也不看一看如今是多少岁数,读书读到二十几岁,才艰难考上一个童生,这就知道寒门出贵子,远非想象中的容易。

  堂妹的话中是好生艳羡,朱梅春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她也是贼精的。

  刘贵可警告不能随意为底下的孩子应下亲事,所以朱梅春得意归得意,但还是牢记在心。因为,别说当家找她算帐,光是底下的孩子,朱梅春就应付不了。

  自家闺女是时不时就威胁她,朱梅春早就没了当娘的威严,她才不学前大嫂作夭的那一套,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香吗?

  ↑

  这前大嫂的事情,随着交集断绝,朱梅春都已经极少想起,更别说陆秋,倘若不是孩子提起,她早就忘了这位的存在。

  陆秋可不像是二嫂子,以前她就极少接触李招娣,寥寥无几见面次数,还能指望她记着无关紧要的人?

  家里的几个儿子,向来就习惯与父母分享大小事情。

  先前的宴席上头,小辈们闲聊的小事,陆秋都未主动探听,一个个倒是就先凑过来与她分享一二。

  陆秋吃核桃的动作都停了,怔忡的神色,有些错愕道:“五丫说,李招娣曾经去贺家找过大丫?”

  孕妇吃一些干果是有益无害,刘醒正为媳妇剥掉核桃的外壳,他把果肉全放在碟子上头,倒是不以为意地接道:“这不是正常吗?李家可是闻道腥味就能扑上来的苍蝇,李招娣和刘富,既然最初能从贺家弄到五百两银子,这李家的人要不生出邪念,这才奇怪?”

  刘昱阳正直地皱了皱眉:“大丫姐真是太可怜了。”

  刘昱砚都觉得有这样的亲娘,这还不如不要呢。

  瞧了几房的伯娘和小婶,他忽然非常庆幸能生在四房,亲爹虽然是贼损的一个人,但亲娘绝对是其它女人拍马不及的。

  温柔大方又贤慧,就是脑子也极为聪慧,时常一眼就能看破事实真相,甚至时不时还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话。

  亲爹的缺点,哪怕有一箩筐之多,这眼光却是没得说的。

  “这李家的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陆秋的表情玩味,道出几个儿子也不知道的事情:“你们以前的大伯娘,当初可是白纸黑字地签下断绝关系的协议。你们大丫姐的坚决,虽然也能算是其中原因,但倘若不是有这一纸协议,你们爷奶也不会索然放弃,我和你爹也不会无功而返。”

  这贺家,虽然有正经为大丫准备婚礼嫁衣,但光叫人亲爹亲娘签上这协议,又没有叫上新娘的娘家人,倒也难怪老人会认为这是卖孙女,而不是嫁孙女。

  然而,陆秋却又从自家男人得知,贺家的当家主母,也并没有真正把刘大丫当作买卖的女人,人家可是正经地找过好日子,让大丫与贺家长子来拜过堂、行过礼。

  成亲一事,除了没有娘家参与,一切流程倒也称得上是没有马虎。

  贺家的当家主母,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人,

  陆秋没有动作,还是看出在贺家,除了丈夫是一个病秧子,刘大丫好歹能够安稳度日,这大房夫妻能够卖上一回闺女,焉能不会卖上第二回?

  古代的父母血缘,是极难扯开牵扯,这贺家虽然瞧不上他们这一头,但靠着门第威吓,这也才能够护住大侄女。

  其中好坏,难以评断。

  不过,现在可又比之前好,刘富这大伯哥,名义上的放妻书,好听一点确实是和离,但实际上却也算是休书一纸。

  新朝虽然放宽对女人束缚,但若是双方和离,一般子嗣归属却还是男方为主,除非女方娘家的权利地位远胜男方,否则要拿回自己生的孩子,这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李招娣不能生的情况,却也没有主动要回唯一的儿子。

  就在于,她也知道这是世俗常理。

  陆秋身为一个女人,自然不喜欢这样不公平的环境。

  然而,换到前大嫂一事,这倒成了一个能够保护侄女的世俗规则。

  作为已经不是刘家妇的李招娣,大侄女却是正经的刘家孙女,哪怕没有贺家协议,刘大丫也可以正经地不予理会李招娣的要求。

  世人都不会生出闲言闲语。

  更别说,这白纸黑字又还没有被人扔掉,李招娣是哪来的底气上门?

  只见大儿子接下来的话,果然印证了陆秋的猜测,刘昱阳是颇为唏嘘说道:“怪不得,听五丫姐说,她娘连贺家的大门都进入不得,就直接被人阻拦在外。”

  “这不是废话,当人家的五百两是白给的?”刘醒的语气轻慢,此刻他彷佛是与贺家同步,都是挺瞧不上对方的。

  甚至,他还语带戏谑:“我看是你们以前的大伯娘,没敢把事实说得更加清楚,李家怕是还不知道这位曾和贺家写过这么一张纸?”

  刘昱砚摇了摇头:“问题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为什么不说啊?”刘昱洵眼睛亮晶晶的,也不晓得是不是听得有一些意犹未尽。

  光从一个举动,刘醒就摸出了背后的意思,他意味颇浓道:“应该是,你们的前大伯娘,心底并不是没有察觉出娘家是什么样的人,只是这人自以为有后盾,最擅于欺骗自己,无私奉献的后头,最后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不像现在后盾没了,这脑子不就变得灵光起来吗?否则,这人又何必存着这样的后手?”

  刘昱阳听出分析,一脸无语:“这不就是好日子不过,平白无故地折腾吗?”

  “问题是,这世上还真不缺这样的人,你们的大伯娘不会是头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刘醒先是意味深长,后面倒又是不着调地补刀道:“反正老子已经娶了媳妇,你们未来自己好自为之。”

  四房的三兄弟:“……”

  亲爹实在是太会戳人心窝子,这给他一讲,几个兄弟对于自己未来的妻子,本来就还没有开窍的心思,此刻又再削减掉不少的期待感。

  最糟心的是,亲爹还当场表演闪瞎人眼的夫妻感情。

  “这核桃吃多了好像也不会很好,所以吃完这一些,隔几天再吃会比较好。”刘醒柔情蜜意地嘱咐,下一刻,似乎又略带沉思,再道:“我记得妳昨晚说想吃水果?我记得现在山上有比较成熟的梨树,等一下我上山去采一些回来给妳削梨吃,不然煮一煮喝梨水也挺不错的。”

  “梨水吗?”陆秋的眉眼一弯:“现在的确是盛产梨子,给你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有一些嘴馋了。”

  见到父母温情满满地相处,三兄弟都是齐齐怨念地望着亲爹。

  这么恶劣的亲爹,到底是为什么能够娶到这么好的亲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