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6章 这些书都不是手抄来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唐朝时,纸张的使用已经开始普及。

  不过最早的雕版印刷术,也是在公元700多年的唐朝中期才被发明出来。

  至于毕昇改进的活字印刷术,已经是宋代的事情了。

  这时候的唐朝,也有书籍出售。

  不过卖的都是手抄的书籍。

  由于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也导致了贩卖的书籍也非常贵。

  大概2000字左右的一本书,价格就要一千文左右。

  一般百姓家庭是消费不起的。

  不过,李秋的芙蓉书院,已经是将活字印刷术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印刷成本极其低廉。

  一本普通梁祝故事书的印刷成本,百文不到。https://m.vipkanshu.

  利润颇为可观。

  在李秋的吩咐下,还是以往的老规矩。

  卖给普通百姓的梁祝,是简配版。

  每本打骨折,三百文钱一本,上面带着芙蓉书院特有logo。

  而面对贵族阶层的金银丝线精装版,则是清一色的桃木匣外包装。

  在书的最后页,还配了梁祝的曲谱,非常有收藏和纪念意义。

  售价,一两黄金一本。

  对于百姓阶层来说,这三百文一本书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

  在当时,怕是三百文连书的成本都勾不上。

  这一定又是李秋王爷大发善心,给长安城的百姓们送福利来了。

  这种书买到手,就是占了一个大便宜。

  因此,来排队买书的百姓们,拥挤的差点把墙给挤塌。

  以至于京兆府都派了大批的衙役,侍卫前来维持秩序。

  而对于那些贵族阶层来说,一两金子就能买一本精装版书籍,也不算是很贵。

  尤其是李秋印刷的书籍,非常干净,字体优美。

  让人赏心悦目。

  更重要的一点是,梁祝这曲子,太好听,太高雅,太出名了。

  眼下谁家买到了精装版书籍,不一定会脸上贴金。

  但若是谁家没有这本书,那可是一定要被客人嘲笑,这家没品位,没实力。

  渐渐的,这芙蓉书院出品的精装版梁祝,已经成为了长安贵族阶层的标配。

  而在出售的过程中,李秋也是处处制造着这两版书的区分度,辨识度。

  300文一本的柜台,人挤人,队伍排出去老长。

  可一旁的一两黄金一本的柜台,窗口数目较多,人数相对较少,基本上交钱直接可以拿到书。

  这样一来,也让那些贵族阶层非常有优越感。

  就这样,连续的一个月时间过去,买书的拥挤现象才渐渐有所缓解。

  其中精装版梁祝,卖出去了三千本本。

  不少是被山东,关陇那边过来的士族给买走的。

  而普通版本梁祝,走量了六万册。

  李秋的纯利润就达到了三千多两黄金。

  端的是一本万利。

  同时,至此之后,梁祝的故事,也深入了人心。

  不知道引得多少人偷偷的落泪,同情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对可怜人儿。

  也就在这时,关于这本书的幕后故事,也被炒的甚嚣尘上。

  说是李秋王爷和武珝小姐两情相悦,就好比这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

  但是却被郑家蛮不讲理的诬陷,生生的把武珝姑娘赶出了长安城,被分隔两地。

  无比的悲苦。

  也就在武珝姑娘临行的前一天,李秋王爷,不忍心中悲痛,才做出了这首曲子。

  实在是让人怜惜,为之落泪。

  于是乎,胸怀悲愤怨气的长安城百姓们,纷纷来到了郑府大门口臭骂。

  烂菜叶,臭鸡蛋,石头子,纷纷砸了过去。

  闹的郑家是好不狼狈。

  后来直到京兆府,甚至是禁军出面,才缓解了这一现象。

  但是,在以后的一年之久,郑家门口处的烂菜叶就没断绝过。

  在御书房之中,房玄龄,张玄素,王珪,戴胄,孔颖达,陆德明等朝中大儒,全跑到了这里。

  见到他们一同觐见,李世民起初是非常诧异的,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后来叫他们提到了李秋和梁祝的书籍后,李世民也是来了话题。

  吐了一肚子的苦水。

  “你们提的这件事,正好说到朕的心里面去了。”

  “这个郑家,还有李秋这个混小子,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经他们两边这么一弄,朕倒是成为了长安城百姓心中的那个恶人。”

  “好像是朕拆散了那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

  “这不是岂有此理吗!”

  不过很显然,在场的这群大儒的心思全然没放在这方面。

  其中资历最老的张玄素,轻叹一声说道:“陛下,臣等今日,不是为了这梁祝的事情而来的。”

  “更不是要来跟陛下讨论民间百姓们怎么去评论这件事。”

  听到他的话,李世民不由得一愣。

  “那你们来此,是为了奏本李秋贩书,牟利?”

  此刻,一旁的房玄龄幽幽的问道:“在这月余的时间里。”

  “芙蓉书院卖出去的精装版梁祝,至少两千余本。”

  “而他卖给民间百姓的,少说也得四五万。”

  “这如今啊,长安城周边的纸张,已经全部被买空。”

  “价格都快翻了一倍。”

  “难道陛下还没有察觉出什么问题吗?”

  直到听了他的话,李世民才瞬间反应了过来。

  “五六万本书?”

  “这么多的数量?!”

  “他就是把芙蓉书院中的那些孩子都动员了起来,短时间内也做不出这么多本书来吧?!”

  这时候,房玄龄又拿出来几本梁祝来放在了李世民的龙案前,缓缓说道:

  “陛下可以随意翻翻看。”

  “这些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应的每一页,甚至是每一个字体都是一样的。”

  “并且每一张纸上,都见不到墨污。”

  “所以臣敢断定,这些本书籍,绝不是由人手抄来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