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69章 四十万突厥大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除了长安城这边的事务,他还要远程指挥,管理着茶叶产销,以及芙蓉酒楼分店的工作。

  比如要派那些合适的人去,要任命谁来当分店的店长等等。

  每天的繁琐事务也是非常之多。

  但马周也全部安排的极其妥当,整个芙蓉园的产业链都经他的手,运转得相当流畅,高效。

  在外人看来,李秋对这个马周实在是过于看重了。

  而且那每年二百两的俸禄,和这么大的权柄交给他,都觉得不值和不配。

  不要说别人,就是马周自己的内心中,都觉得李秋给自己的待遇太高了。

  他自己都配不上。

  以前,马周是怀才不遇,出身贫寒的他,仕途上处处碰壁,受那些门阀士族的排挤和刁难。

  可是直到来到了芙蓉园,遇到了李秋之后,他的人生就出现了前后反转,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李秋真的是对他太好,太器重了!https://m.vipkanshu.

  在马周的心中,对于李秋的这种知遇之恩是无比感激的。

  人们都说,士为知己者死。

  如果有一天,假如真的面对着那样一种环境,马周绝不会犹豫。

  只不过,唯一让马周感到遗憾的一点是,自己这一身的才华和能力,都只能用在这些赚钱的事情上。

  他虽然遇到了自己的知遇之人,但曾经的一番报复,还是实现不了。

  ……

  就在众人各自的忙碌中,一个月的时间随之过去。

  这时候,冰雪开始消融,但距离春耕播种的时间,还有至少半月的距离。

  在黄河流域的几个渡口,尉迟敬德、张亮、李世勣各自率领大军日夜巡防。

  在夏州、盐州、灵州等城池,那些官员和将领们,也是在抓紧布防,多多准备滚木礌石等守城器械。

  在这几处城池内的守军,也都增加到一万人以上。

  就是为了能节节阻击,不让突厥的大军直扑大唐腹地,给泾州那边争取时间。

  而此时的泾州城,在李靖和于志宁等人的率领下,正在没日没夜的抢修,加固。

  由于之前朝廷那边的耽搁和延误,至少还有月余时间,才能修筑到去年同突厥大战之前的那种状态。

  距离李靖预期的,比之前还要坚固的目标,差了一个天地之别。

  在经过了去年的那场大战之后,这位老帅的心里一直都是莫名的惊恐难安。

  潜意识中总感觉今年的局势要远比想象中的糟糕。

  这种现象,在他征战的一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幽州,武珝坐镇中央,王玄策和诸多官员们,已经组织起百姓们的大规模垦荒。

  一切工作都是进行的有条不紊。

  对于武珝的运筹帷幄和超高的执政能力,简直是超乎想象,跌破了宋佑等人的眼镜。

  他们这些人哪里知道,无论当年武士彟任工部尚书时,还是如今担任了荆州大都督。

  其中很多的政务都是由武珝代为处理的。

  别看她是一个女孩子,年纪也不大,但论执政生涯和履历,可是颇为强悍的。

  每到这时候,张蕴古也笑着告诉宋佑等人,当年在长安城时,咱们的这位王妃可就是大有才名的。

  此时,李秋带领张蕴古、宋佑等核心官员的征兵工作也已经彻底完成。

  至此,幽州等十三州,除去维持基本治安和把守连通外界要道的兵士外。

  共有兵士四万八千人。

  按照之前范兴和张蕴古等人的估计,原本能征兵,把兵士人数增加到四万人,都已经最好的结果和极限了。

  没想到,仅仅是因为李秋的铁腕政策,直接把人数扩展到了四万八。

  在这多出来的八千人里,确实有大多数人是不应该服兵役,或是家中已经达到了兵役名额的。

  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先把今年的特殊情况度过去再说。

  在把今年的兵士全部征齐之后,这些士兵就完全交给了罗可心、罗良等军中将领去分配,训练。

  宋佑等官员,则是重新投入到眼下的垦荒和即将进行的春耕准备工作中。

  而李秋,则是让宋佑把王玄策替换了出来,并派他带上人和银钱,火速前往荆州一趟。

  现如今,幽州这边只有战马不足三万。

  可是兵士却有四万八千之众。

  实在是太缺战马了。

  在眼下这个时代,没有战马那可是寸步难行的。

  除了王玄策,李秋也把张蕴古派去了山东地带,以同样的方式去购买战马。

  张蕴古以前可是朝廷的三品大员,自有威望在,人脉在。

  并且在去年接纳山东地带的十万流民之时,那边的各州府可是欠着幽州这边一个巨大的人情。

  所以这一次遣张蕴古去筹措马匹,李秋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也就在他这边紧锣密鼓的厉兵秣马,未雨绸缪之时。

  远在大唐西北的突厥草原上,突厥的突利可汗,主帅执失思力,大将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

  以及所有的部族首领们,共同对着草原神盟誓,他们的大军,也已经准备妥当,即将破釜沉舟,朝着大唐发起他们最猛烈的进攻。

  在他们这群核心的身后,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军。

  这里面,除了绝大多数精壮兵士外,还有着五旬年纪的老头,十四五岁年纪的孩子们。

  在经过了突利几个月的精心准备下,如今的草原各部族也终于全民皆兵,即将发动起一次足矣载入史册的南下入侵!

  “诸位部族首领们,诸位我草原的勇士们。”

  “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向着我们的草原神盟誓。”

  “抛去各部族之间的芥蒂和间隙,齐心合力,打下南面那一片大好的河山!”

  “我想唐人建造的,那座高大,坚固,如山一样的幽州城池,你们都见过,或是听闻过。”

  “现如今,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唯有这一次机会。”

  “如果这一次失败了,一旦让唐人把长安城、泾州城,甚至是夏州城、灵州城建设成同幽州城一样的话。”

  “那我们就再也没有生路可言。”

  “我们所有草原人的未来,注定了是走向衰败和永远的灭亡!”

  “去年,我们起兵二十万,就已经打到唐军喘息艰难。”

  “曾经差那么一点,就要攻下泾州城,直指长安。”

  “而如今,我们叫上了我们的叔叔父辈,还叫上了我们的子侄孩子,齐聚了四十万大军!”

  “在如此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之下,长安必破,大唐必败!”

  “我草原的血脉,永不灭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