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43章 最坏最坏的打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唐,长安,芙蓉园。

  随着罗可心的产期越来越近,整个芙蓉园中所有人心中的那根弦,也全都紧绷起来。

  孙思邈和产婆,已经全天候待命。

  那宫中的太医,也如同勤劳的小蜜蜂一般,每天都要不同时段来这边探望几次。

  至于太监徐德,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每天必来打卡。

  就是长孙皇后和平阳公主,也会动不动的就过来一趟。

  罗可心,也被照顾成了国宝大熊猫一般。

  可是这时候,罗可心却始终在等待着,期待着李秋的归来。

  现如今,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了夫君这一个至亲之人。

  在接下来自己即将面临的人生最大、最危险难关时,她的身边真的离不开李秋的陪伴和支持。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关于李秋的消息少之又少。https://m.vipkanshu.

  且从这些人的神情中,她也隐隐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

  其实当初李秋那么急匆匆的离开,以及阿珂的行踪怪异,罗可心已经感觉到了什么。

  要说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李秋的人,非多次生死与共的罗可心莫属。

  只不过因为害怕武珝等人过于担忧,她把所有的疑虑都压在了心底。

  之前,王珪也偷偷的将马周,叫到了绝对隐蔽处。

  将青州那边发生的事情以及目前李秋的动态,全都毫不隐瞒的告诉给了马周。

  在那一刻,马周同样的是吓得头皮发麻。

  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神经,都紧绷起来。

  他是贫贱出身,最底层的书生。

  连读书的权利,都是他费了好大力气和机缘猜得到的。

  不然,没有门阀士族们的允许,你连书都不允许去读!

  所以,他更知道清河崔氏对于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知道这一次事件,对于整个芙蓉园中意味着什么。

  随后,王珪又嘱咐他,眼下这种情况,明摆着朝廷和陛下,都在极力维护着李秋。

  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也不至于危及性命。

  所以,眼下芙蓉园中最重要的就是罗可心的即将临盆。

  这种时刻,你马周身为李秋平日里最器重、最信任之人,一定要照顾好这个芙蓉园。

  千万不要让这个事情被罗可心和武珝等人知道。

  听着王珪的嘱咐,马周深以为然。

  在王珪走后,仅用了一两个时辰,他就清晰无比的捋顺了所有的思路。

  以及目前芙蓉园中该做的事情。

  第一步,是进一步加强对芙蓉园的监管。

  所有的生意往来和闲杂人等,全部隔绝在芙蓉园外处理。

  眼下这种时刻,还顾忌哪门子生意?

  其次,在芙蓉园内部,马周开始命令工匠,潜入地库之中。

  保养、维护之前储存下的那些守城器械,朝廷禁制的盔甲和陌刀等兵器。

  同时,他也暗中开始挑选身法最好、武艺最高,心性最为稳妥的那些孩子们。

  目前芙蓉园中最坏的打算,就是一旦有变,所有人拼死反抗。

  然后尽力的去拼死把两位王妃平安的送出去。

  最坏,最坏的情况,也要想办法把王爷的后人保住,平安的送走!

  这个马周,也真是一个大才。

  心中装着这么大的一件事,依然能够面不改色。

  做出这么多详细的安排,竟然连心细非常细腻的武珝和罗可心两人,都没能察觉到异样。

  还别说,就当马周封闭了整个芙蓉园后,还真过来了一些真真假假的闲杂人等。

  对于他们,马周直接在芙蓉园大门外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小茅屋。

  就在茅屋里面处理公务,把守着大门。

  对于那些谈生意的,统统赶走,不谈。

  对于那些体系内部,有急事要来禀报的,马周自己大权独断。

  也轻易的解决。

  而那些贼眉鼠眼,装作无比谨慎的样子,谎称自己是从青州或幽州而来。

  有无比重要的军情禀报,必须面见王妃的那些人。

  马周一摆手,让侍卫将他们统统关押起来。

  放进了不远处,芙蓉园外另一边的茅屋之中。

  如同私人监狱一般,严加管理。

  但凡有乱喊乱叫者,直接堵上嘴。

  再严重点,直接杀了。

  以芙蓉园的体量和地位,想要偷偷杀个人,谁能查出来?

  没有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谁人敢查芙蓉园?

  另一边在宫中,长孙皇后无时不刻不在担忧着李秋和罗可心这边的情况。

  而李世民,不用说了,整日都是焦头烂额,受着几乎所有朝臣的围攻和施压。

  这时候,也幸亏宰相王珪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长袖善舞,尽量的缓和朝中的关系,为减轻朝廷面临的压力。

  同时还能让整个大唐的政务运转不至于瘫痪。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个事件虽然依旧严重,但相对来讲已经是略有平息。

  也幸亏有了王珪相助,李世民这才能相对更安稳一些。

  至少能有一刻的喘息之机。

  在御书房,李世民看着同样是满眼红血丝的王珪,不由得轻叹一声。

  “王珪啊,以前还在武德年间时,朕还是秦王。”

  “就已经知道了你和魏征两人的大名。”

  “不过当时,朕身边有辅机,玄龄、克明。”

  “也没觉得怎样。”

  “尤其是朕命你当了这大唐宰相后,你虽然做的不错,但顶多算是中上之资。”

  “可是现如今一看,你王珪一直以来,是在对朕,对这个朝廷藏拙啊!”

  “也直到此刻,朕也才真正的看清楚,你王珪着实是一位治国之相才。”

  “相信就算是历史上,在后人的评说中,这千古名相之位,定有你一号。”

  “而假若当初是太子建成成事,你王珪的名声和地位,怕是还要大得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