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1章 尚方斩马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就连长孙无忌都是连连叹息。

  “哎呀,戴大人啊。”

  “这种刺客隐匿于长安城中,绝对是一大隐患。”

  “之前他刺杀了张玄素。”

  “昨夜又潜入进了芙蓉园。”

  “若是不将他及时的缉拿,说不准他还会刺杀谁,造成多大的危害来。”

  “以后关于这个刺客的事,你都不用去请示陛下。”

  “但凡需要什么帮助和条件,我这边全力助你,帮你去协调。”

  “只要能将这个刺客快些擒住,一切都好说!”

  “对了,戴大人,李秋。”

  “这眼看就要年节了,关于昨夜这件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了。”https://m.vipkanshu.

  “一定要约束手下之人,切记不要将这件事传出去!”

  对于长孙无忌之顾虑,戴胄和李秋均是非常能够理解。

  随后,李秋就当即吩咐下去,昨夜死去的两人,一定要予以厚葬。

  他们的家人,子女,也要给予最大的补偿,照顾。

  同时,今天开始,无论芙蓉园还是北平王府。

  安保级别都提升到最高。

  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一方面是尽力的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另一方面也是对孙思邈等重要之人进行重点的保护。

  对于这件事,干系重大,也要极力控制,不许外传。

  ……

  在暂时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后,他们三个又再次返回到宫中,向李世民汇报此事。

  当听到了详细的汇报后,李世民龙颜大怒。

  嘭的一声拍在了桌案之上。

  “真是好大的胆子!”

  “先是刺杀了太子少师张玄素。”

  “如今又来刺杀我大唐的宰相。”

  “他们明天是不是还想要来刺杀朕?!”

  “到底是谁给他们的狗胆!”

  “怎就敢如此猖狂?”

  “戴胄!”

  “朕限你在三个月之内,不惜任何代价,务必要将这些刺客缉拿归案。”

  “要什么,缺什么,朕全都答允你。”

  “但你若是破不了此案,朕定拿你问罪!”

  “辅机,朕赐你尚方斩马剑(尚方宝剑的真实名字,最早于汉代时出现于史书当中),专门督管此案。”

  “但凡有阻拦查案,包庇刺客,甚至是豢养刺客,沆瀣一气者,先斩后奏,绝不姑息!”

  在长孙无忌和戴胄两人退下后。

  李世民特意将李秋留了下来。

  这时候,李世民的情绪已经渐渐缓和下来。

  从之前的震怒变成了担忧和关心。

  “你芙蓉园那边怎么样,可有什么损失?”

  李秋此刻恭敬的答道:“回禀陛下,幸亏昨天芙蓉园那边提前做了些准备。”

  “才没有被那刺客得逞,造成太大的损失。”

  “就是荆无命受伤较重,死了两名侍卫。”

  “均已经处置妥当。”

  听到此,李世民自然是感到诧异。

  “提前做了准备?”

  “难道你们事先知道要有刺客来袭?”

  这时候,李秋也就将今日听到的关于袁天罡之事当成趣谈说给了李世民听。

  让李世民也是感到颇为的惊奇。

  说有机会,他也要亲自见一见这袁天罡师徒。

  同时也对袁天罡所说眼下仅仅是祸事的一个开端而略微皱眉。

  随后,李世民又关心的问向李秋:“李秋啊,你们芙蓉园中现有多少侍卫?”

  “回禀陛下,芙蓉园中加上北平王府,共有侍卫六百余人。”

  “均是臣和云中两人的亲卫人数。”

  听到此,李世民眉头微蹙,摇了摇头。

  “你们芙蓉园占地面积太大,以前朝廷派去的守卫,都要在一千一百人编制。”

  “就你们这六百多人,就是单单守卫芙蓉园都是不够。”

  “更何况眼下你居住在长安城内,还要分出一部分人护卫你的王府。”

  “这样吧,眼下非常之期,也要采取非常之应对。”

  “朕赐你一道密旨,你立即从幽州军调八百名精锐回来。”

  “护卫你家中安全。”

  “一切事宜,无须向任何人禀报。”

  “这件事,立即去办,可不要耽搁了。”

  “眼下这阶段,不仅是你,就是罗可心,武珝,还是孩子她们,也一定要守护好安全。”

  “尤其是你,千万不要仗着有一身武艺而疏忽、大意。”

  “这种潜伏在你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对你进行刺杀的刺客,同你以往在战场上面对的突厥大军完全不同。”

  “他们这种人,手段极其卑劣,刺杀、下毒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你的一身武艺也未必能保得住你的性命。”

  “切记不要疏忽和大意。”

  “若是以后让朕找到了他们的幕后主使,朕绝不轻饶!”

  听着李世民的关切,李秋心中甚为感激。

  连连拜谢。

  随后,他们父子两人就又将话题谈回到日常的政务之中。

  这时候,李世民一边为李秋写着圣旨,一边对他问道:

  “李秋,因官职而去选择人才,且不可仓促行事。”

  “你如今身居右仆射这个职位,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对于朕,都是无比重要的一个位置。”

  “这选人、用人,里面的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你若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

  “而你若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当天下未定之时,用人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

  “丧乱既平之后,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你推举的郭福善这个人,品行尚可,但能力不足。”

  “还是更适合做侍郎之职。”

  “而屈和泰这个人,让他来做兵部侍郎也不妥当。”

  “兵部侍郎这个位置,对我大唐至关重要。”

  “一定要选最为信得过,稳妥之人才可。”

  “眼下礼部侍郎正好有位置空缺。”

  “朕已经下诏,将他调去了礼部。”

  在听到了李世民的一番教导,李秋自然是心服口服。

  就自己肚子里那两笔刷子,他还是清楚,有这个自知之明的。

  反观李世民,那可是千古明君。

  在识人、用人方面,绝不是自己能够比肩的。

  而且,屈和泰受到了提拔,也是好事一桩。

  唯独就是苦了郭福善。

  不但升官失败,反而又失去了一位帮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