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24章 最后一席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直接转身就走了。

  背影,也是无比之落寞。

  不过,就在他临上车之前,还是犹豫了一下,再次转回身来。

  “吴王,可能这也是你我师徒最后的一次相见。”

  “我老了。”

  “也正如你方才所说,大势已去。”

  “你若是听我一句劝,放下心中之执念,安心的当一位王爷。”

  “或许还能平平安安的享一世之荣华。”

  “可若你还是要继续去争,很可能就要落得无比凄惨之境地……”

  萧瑀这一生,三朝老臣。

  几经大起大落,见惯了太多的大风大浪。https://m.vipkanshu.

  对于局势的感触和大局的走势,异常的准确和敏感。

  他对李恪之劝慰,自然也是肺腑之言。

  都是为了李恪好。

  可是他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瞧见了李恪眼神中的那股坚决和执着。

  这时,他也深深的知道。

  这吴王李恪是不会听自己劝说的。

  于是乎,萧瑀直接将后面没有说完的话又重新咽了回去。

  无奈的摇摇头,钻入到了马车之中。

  而吴王李恪,心中对于萧瑀的劝说是非常生气和排斥的。

  自己心中的那个执念,就是毕生的追求。

  哪怕是只有一丝的机会,他都愿意去试上一试。

  与其做一辈子的窝囊王爷,他倒是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赌。

  ……

  而另一边,在魏王府。

  自然是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

  如今他们最大的倚仗岑文本成功登上宰相之位。

  对于整个魏王府派系,无疑都是一支强心剂。

  让魏王李泰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豪情万丈。

  这魏王,聪敏好学,本就比太子李承乾得宠。

  如今又有了当朝一位宰相作为倚仗。

  整体实力上看,比之前明显就涨了一大截。

  魏王府的众人也相信。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

  此消彼长之下,魏王还是有非常多大的希望能超越太子。

  甚至是更进一步。

  在魏王李泰的书房之中。

  他颇为恭敬的笑着给岑文本倒茶。

  “老师,这一次您终于能得偿所愿,登上这宰相之位。”

  “学生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该送些什么礼物来给老师您贺礼。”

  岑文本此时的表情微微含笑,但仍是如同以往一样稳重,内敛。

  丝毫看不出当上宰相,完成毕生所愿的该有的喜悦。

  “殿下,您也是知道的。”

  “无论送什么贺礼,臣也不会要。”

  “而且在这种关键时刻,臣越是谦恭,对于殿下就越有利。”

  “眼下就算是臣更近了一步,但是距离殿下心中之愿,仍是差了太多。”

  “所以,臣以为。”

  “殿下还要吩咐下去,让这些人勿要过于张扬才是。”

  听着岑文本的话,李泰是连连点头。

  “老师所言,学生深以为然。”

  “从即刻起,也定当以身作则,告诫众人继续潜心做事。”

  “老师,这一次工部与民部合并之事。”

  “实在是太过突然。”

  “我们好容易举荐上去的杜楚客,刚做了几个月的尚书,就又变成了侍郎。”

  “而且在如今的工部之中,骨干全都是民部,幽州过来的人马。”

  “这杜楚客的限制也极大。”

  “怕是段时间内,再也难有作为了。”

  岑文本这时候也是轻呼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关于今年民部在荆州、岳州、复州所种农田的政绩,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

  “不然的话,当初前去芙蓉园中拜访之人,怕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过对于我们魏王府来说,这一次仍是从中得了利。”

  “一是同芙蓉园方面交好。”

  “二也是让苏勖,只用了大半年时间,就坐正了工部郎中之位。”

  “以后他与杜楚客两人,也能有个照应。”

  “最为难得的是,苏勖同民部和芙蓉园中几位核心成员关系颇为融洽。”

  “今后也可以通过他,来拉近我们与芙蓉园的距离。”

  “关于这件事,这些天来,臣也仔细想过一番。”

  “这北平王虽然出身卑贱,又不守规矩,时常惹祸。”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位我大唐不可多得的猛将。”

  “他如今刚多大的年纪,就已经立下了这赫赫战功。”

  “眼下可能他一心对圣上效忠。”

  “但圣上终究是有百年的那一天。”

  “李秋终究是臣子。”

  “到那时,他们芙蓉园还是免不了的要在诸位皇子之中站定一个位置。”

  “臣觉得,相对于同他芙蓉园向来有敌意的东宫太子。”

  “他还是更倾向于殿下您一些。”

  “所以,我们魏王府徐徐而为之。”

  “从现在开始就隐晦的对他们表达出我们的诚心和善意。”

  “相信将来总会收到效果。”

  “而一旦得到了芙蓉园和十几万幽州军的支持,到那时殿下您就离胜利更近了一步。”

  听着岑文本的话,魏王李泰是连连点头。

  “这件事,我也是这样想的。”

  “之前像太子,尤其是像吴王李恪。”

  “仗着自己的皇子身份,愚蠢的选择与李秋为敌。”

  “可结果呢,李秋是功勋越来越大。”

  “权柄越来越高。”

  “不仅成为了我大唐第一武将,更是做了尚书右仆射。”

  “反观他们呢,如今又是如何?”

  “呵,我的这个三哥啊。”

  “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自以为是。”

  “如今这萧瑀一去,看朝中还有谁肯支持他?!”

  “对了,老师,我们下一步又该做些什么?”

  这时候,岑文本略微思索了一下,缓缓的说道:

  “正如殿下您所说。”

  “如今这萧瑀被罢相。”

  “以他的高龄,此生怕是都再难返长安。”

  “此番对于吴王府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不过,跟随在吴王身边的官员们,还是有不少。”

  “其中也不乏可用之人。”

  “之前臣不是曾对殿下说,不要在乎文学馆的大额花费和开销吗?”

  “如今这括地志,貌似是时候去呈献给圣上了。”

  “并以此,进一步的将殿下您的势头烘托一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