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29章 中书舍人,高季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像魏征,是典型的只求一个清名,其他无欲无求的类型。

  说话、行事,都是为了大唐和这黎民百姓。

  同时又深受李世民的器重和信任。

  所以无论是东宫还是魏王,都拿魏征这种人毫无办法。

  也懒得同他去产生争端。

  就在他们这两边互相较劲之时。

  朝廷中也迎来了一件大事。

  去年年节之时,李世民在视察大牢的途中。

  释放了三十六名死刑犯返乡探亲。

  按照当初的约定,在今年秋天,他们要返回长安赴死。

  当时,在李秋这个后世人的思维看来。https://m.vipkanshu.

  这三十六个死刑犯,怕是肉包子打狗,绝对不会回来了。

  谁也不傻。

  趁此机会跑了也就跑了。

  这天大地大的,躲到哪里都会赚了一条性命。

  就算是换成李秋自己,毫无犹豫,绝对会一跑了之。

  可是,这公元六百多年前的时代。

  人们的思想和信念,还是与一千多年后有了太多的差别。

  这三十六个死刑犯,竟然在没有监视和率领的情况下。

  全都如数返回。

  李世民心中欣慰之下,将他们全部赦免。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

  大安宫中又迎来了一位小皇子和小公主的离去。

  不过这一次,李秋没在长安。

  就由武珝来经手了这件事。

  在大安宫中,在云中的陪同下,武珝前来带小皇子和小公主离开。

  这时候,太上皇也就询问了起李秋及幽州、辽东那边的情况。

  武珝也就简单的将自己所知道的,同太上皇汇报了一下。

  当听到辽东那边又取了两座城,隋人的接收也颇为顺利后。

  太上皇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能又立下一笔功绩,同时还将辽东地域进一步坐稳。

  还没有损伤多少兵力。

  这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

  随后,这位小皇子和小公主含泪对太上皇告别。

  然后领着他们各自的边牧默默的离开。

  看着他们的背影,太上皇的眼神中,一片昏黄。

  颇为的黯然。

  现如今,这整个的大安宫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位小公主。

  和太上皇本人。

  加上眼下正值深秋。

  本就是萧索、凄凉的一个季节。

  总是让人心情感到压抑。

  另一边,在秋末之时,幽州和荆州方面的秋收也都已经结束。

  整个大唐境内的粮食,也都在高速的运转。

  像荆州、岳州、复州三地,虽然只有半数的良田未受蝗灾影响。

  但除了自己境内的百姓可以得到救济赈灾外。

  还向朝廷上缴了几倍税赋的粮食。

  而幽州等十三州,以及燕云新城、辽西之地收获的粮食。

  如同心脏一样,源源不断的发往全国各地,以及前线的大军所需。

  这时候,那群数万之众的隋人,也陆续返回到了各自的故乡。

  这笔功绩,也算是最终完成。

  而李秋,也是再次和唐俭、高季辅汇合,一同返回到了长安。

  李世民自然是龙颜大悦,对他们几个进行了封赏。

  像李秋,早就已经被封赏到麻木。

  对于那些虚职和珍奇玩物,也没什么太大兴趣。

  不过这一次,李世民却是直接把燕云城和整个辽西之地。

  都赏赐给他做了封地。

  同时还督管这几处地域的军政事务。

  这一点还是颇为给力的。

  在以往,这燕云城和整个辽西之地,虽然实质上归幽州方面管理和防卫。

  但李秋并没有真正的管辖权。

  这一次也算是给李秋正了名。

  而唐俭,除了在封赏了一些金银珠宝后。

  李世民还封了他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职。

  继续兼他的尚书右丞之职。

  至于高季辅,却是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直接从监察御史被封为了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这可是一种鸟枪换炮的进阶。

  隋唐以来,中书省掌管制令决策,是皇城之内最高权力机关。

  中书令也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

  在中书令之后,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

  这个级别,就已经能够参议朝政中来。

  岑文本,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书舍人,就是仅次于中书侍郎的核心官职。

  辅助掌管省内机枢政务。

  这中书舍人官阶虽说只是正五品上。

  但是由于中书省的关键特性,导致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

  自从萧瑀被罢相,岑文本高升之后。

  中书省的诸多职位都是空闲中。

  像中书舍人这个经常能够直达天听的重要职位,自然是太多的人想要争取。

  可不成想,李世民竟然直接把高季辅提拔到了这个位置上。

  在魏王府。

  魏王李泰因为高季辅这个事情,不由得叹息。

  “老师,这中书省,本是我们的地盘。”

  “像中书舍人这个位置,我们更是有了好几个人选。”

  “可父皇却直接把这个职位定了高季辅。”

  “他这个人,乃是魏征的亲信。”

  “同那魏征一样,油盐不进。”

  “看见他那德行,我就厌烦。”

  “而且,这一次高季辅作为使臣出使高句丽。”

  “就是出自老师您的举荐。”

  “这以后有他做中书舍人。”

  “老师您定然是颇为不舒服的。”

  岑文本这时候倒是全然没有魏王李泰的忧心和焦虑。

  “殿下,无论到什么时候,您都要谨记。”

  “在这个长安城中,陛下永远都是最为睿智,最不可低估的那一个人。”

  “当初臣等推举高季辅出使高句丽之时,陛下的心中就看的通彻。”

  “只不过这高季辅确实是一个还算合适的人选。”

  “所以当时陛下也没有反对。”

  “而这一次让高季辅来做中书舍人。”

  “从公讲,高季辅这一次出使高句丽。”

  “成功谋划,带回了数万隋人。”

  “立下了大功一件。”

  “陛下将他从监察御史提拔到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并没有什么逾越之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