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38章 我的孩子带着你们的孩子一起都走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至于芙蓉园,就更是如此。

  马周那可是绝对的人才,原本历史上的大唐名相之一。

  除了他之外,无论是曾经带领着幽州军力抗突厥的罗可心。

  还是天赋爆棚的小武珝,这都是管理领域的牛人。

  底下选拔出来的各种能人,还有很多。

  这样人才济济,打理一个芙蓉园产业链,还不是太轻松不过?

  李秋他向来是甩手掌柜。

  没事丢出两句理论,显得还挺高深。

  但要是真让他自己去亲手打理芙蓉园的诸多产业,定然是小白一个。

  漏洞频出。

  不过,他胡诌出来的几句话,倒是让一代明君,公元六百多年前的管理学大师李世民大有触动。记住网址m.vipkanshu.

  几天后,他就总结出了李秋说的这几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便直接将长孙无忌、房玄龄、裴弘献、温彦博等人召集到了一处。

  对他们说,现如今大唐所用的大唐律。

  里面的多数内容都是沿用的隋朝律法。

  有很多粗陋、不合时宜的地方。

  所以朕打算,对这大唐律进行重新的编订和修撰。

  这件事,就交由辅机和玄龄主持。

  这新的大唐律,一定要因地制宜,尽善尽美,考虑周全。

  同时,你们还可以多发动群臣提想法,提建议。

  集思广益嘛,总不是坏事。

  ……

  又半个月时间过去。

  大安宫中最后的那名小公主,也终于到了外嫁的日子。

  一股极度悲伤的气氛,开始在大安宫内部酝酿。

  发酵。

  女孩子,总是多愁善感的。

  眼看着如今连自己都要离开这大安宫。

  唯独只留下了一位老父亲孤零零的幽居至此。

  她的心就如同刀割一般。

  见她这么一哭,本就心中伤感的太上皇就更感到悲伤。

  在李秋和武珝前来接她出去之时,这位小公主更是抱着太上皇哭的无比伤心。

  说什么都不想走。

  嚷嚷着自己不要嫁人,要留下来陪着老父亲。

  看见她懂事的如此之早,太上皇是既欣慰,又感到哀伤。

  然后一边唏嘘着,一边疼爱的摸索着孩子的头。

  告诉她你已经长大了,到了离开这里的时候了。

  这女孩子,不比男人。

  在外面,受到的危险和磨难也会多很多。

  要是遇见了什么困难,危险,你一定要记得来找芙蓉园和李秋。

  假如将来有一天,我已经不在这世间,彻底离你而去了。

  李秋和芙蓉园,也一定会如我一样,一定会尽心去照顾你们的。

  一听到太上皇这类似于临终嘱咐式的话语,不仅是这个小公主哭的更加伤心。

  就是李秋和武珝两个,也是心中感伤,哀叹不已。

  最终,小公主还是带着她自己的那条边牧三步一回头,十分不舍的离开了大安宫。

  至此,这曾经挤满了孩子和狗,满是喧嚣,显得无比狭小的宫殿。

  就只剩下了太上皇和那两条已经同样衰老的边牧。

  想当年,李秋在年节之时将它们抱过来时。

  还是一对小狗崽。

  随后,它们两个逐渐长大,然后又有了它们自己的子女。

  没想到,这时光荏苒。

  现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就连它们两个也已经老迈。

  没有了往日的欢快和轻盈。

  今天由于自己最后一个孩子的离去,太上皇心情不好。

  下午也仅仅是简单喝了两口粥。

  然后便静静的一直坐在那里发呆。

  而那两只同样临近了生命末期的边牧,早通人性。

  同样静静的,趴伏在太上皇的身边。

  陪着自己的这位老主人。

  这时候,太上皇用手摸了摸它们的头。

  然后自言自语般的说道:“现如今……”

  “我的孩子们,分别带着你们的孩子,一个一个的都走了。”

  “就剩下我们,要老去在这大安宫中。”

  “也不知道你们可曾想念你们的那些孩子们。”

  “而我?”

  “呵……”

  “想当初啊,当他们还小,刚来到这里时。”

  “我就总嫌他们烦,嫌他们哭闹。”

  “这原本就狭小的大安宫,也因为他们而显得拥挤,让人烦躁。”

  “也因此,那时候我没少训斥他们,打骂他们。”

  “恨不得将他们全部丢出去。”

  “可是现如今回过头来想一想。”

  “他们都是些懂事的好孩子。”

  “突然间他们这一走,我怎么反倒觉得不适应了呢?”

  “倒还是,挺想念他们的……”

  ……

  在兵部。

  因为之前李世民曾询问过如今僚民迁徙至草原一事。

  所以李秋也就抽空来了一趟这边。

  让程名振等人给他详细汇报一下目前僚人迁徙一事。

  这期间,程名振略微蹙眉的告诉他。

  自从扶州僚民叛乱,北迁之后。

  在李道宗、冯立、席君买等几支大军的周转下。

  已经有五股僚民,合计八九万人,被迁徙至了北边草原之上。

  目前他们的位置,分布在燕云城西北部的地域。

  有范兴带领的幽州军,接收、安置他们。

  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若是从效果上看,这些僚民在到了草原上之后。

  由于环境陌生,又面临着外部的突厥危险。

  他们对幽州军较为依赖。

  再加上范兴对于这些僚民的管理有独到手段。

  所以草原上的情况比当初预想的要好。

  同时,在大唐境内,那些叛乱的僚民都被迁徙走。

  当地的州府自然是轻松了许多。

  这一种手段,确是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若是这么看来,现如今所实行的这种策略,是有奇效的。

  可是,据其他区域州府上表说。

  因为当前我们奉行的这种政策,也使得其他的僚民反应十分的强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