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秋的小说抗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52章 芙蓉园与秦王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着高士廉的话,李世民心中甚为反感。

  可是又不得不说,出仕入相多年的高士廉陈述之事,也是破有道理。

  至少是找不出什么漏洞来。

  而且因为李秋那无人所知的真实身世。

  李世民自己也承认。

  自己对于这个愧欠已久的儿子,却是宠溺了许多。

  这若是换成其他的武将,绝无可能有李秋如今的待遇。

  自古以来,被皇帝除掉的军功赫赫的名将难道还少吗?

  所以,李世民也就懒得同高士廉费口舌。

  点点头,应了一句此话却有道理。

  随之,他又将目光看向了黄门侍郎马周。https://m.vipkanshu.

  “马周,你本身就是从芙蓉园中走出来的。”

  “对这次赈灾之事,也更是参与到了其中。”

  “所以这几份奏折你也来看看。”

  “也说说你的见解。”

  随之,马周也从命的恭敬接过几份奏折,认真的看了看。

  自打马周来到芙蓉园之后,也是见惯了太多关于李秋的无端指责和污蔑。

  所以,此刻他的心中倒也谈不上愤怒。

  只是现在芙蓉园的立场上据理力争。

  “回禀陛下。”

  “这几份奏折对我芙蓉园的指责实在是荒谬。”

  “可能连陛下您也可能知晓。”

  “除去长安城中的芙蓉酒楼外。”

  “在我们大唐其他州府,还有着六十余家芙蓉酒楼和芙蓉驿站分苑。”

  “包括各地的茶行在内。”

  “整个芙蓉园的运输链条,自然也是以拥有运河的长安城为中心。”

  “在芙蓉园之内,以及在长安城周边,自然是有着不少的仓库。”

  “用以贮存粮食,药材,茶叶等物资。”

  “供给各地,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粮食,看似量大,但分派到各地之后,也只是正常的供需存储。”

  “这些人总不能因为芙蓉园粮食多了,就以此毫无根据的污蔑北平王有不臣之心吧?”

  “若是以此为论,连芙蓉园都受到如此质疑。”

  “那天下间还有哪个地主,豪绅敢继续的响应朝廷号召。”

  “慷慨解囊,放粮赈灾?”

  “岂不是要寒了天下人的心?”

  “要臣说,这群上奏折之臣子,才是真正的没安好心。”

  “之前我大唐深受水患之痛,无数百姓饿死,溺死之时。”

  “这群官员无动于衷,更无作为。”

  “每月拿着不菲俸禄的他们,怎么就没见到有赈灾善举?”

  “现如今,北平王以自家之人,用自家之粮,赈济百姓之时。”

  “他们却跳出来横加指责,无端污蔑。”

  “这种人,着实可恶,可恨!”

  “回头,再说高大人方才所说,芙蓉园拥兵自重。”

  “瓜田李下之事。”

  “想当初,朝廷疲于应对突厥大军南下,入侵。”

  “更是无暇顾及幽州城的失陷,以及幽州百姓的惨死。”

  “没有支援,没有铠甲器械,更是没有粮饷。”

  “这时候,是北平王,带着一众幽州军将士。”

  “以及所有的幽州百姓,历尽千辛才击败突厥大军。”

  “重建幽州。”

  “而且在那之后,幽州十三州,击溃突厥。”

  “占领了整个草原,攻占了整个辽西。”

  “更是先后接纳,养活了数十万流民百姓。”

  “直到现在,朝廷仍是受着幽州莫大的贡献。”

  “但为何,高大人您只提眼下,却只字不提当初?”

  “话又说回来,我马周敢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担保。”

  “我家王爷如此淡泊明志之人,又怎么可能有不臣僭越之心?”

  “如果说现在陛下下令,我家王爷当即就能放下一切,如他所愿,云游四方去了。”

  “绝对等不到太子殿下不安和担忧的那一步。”

  听着马周这以下犯上,毫不客气的回应。

  高士廉自然是当即大怒。

  心想你一个不知廉耻,商贾出身,芙蓉园的家臣。

  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乱吠?

  也就在他们两个人互不相让,针锋相对之际。

  李世民摆了摆手。

  “你们两个人所说,也都有着各自的道理。”

  “不过在眼下这种国难当头,百姓受灾,垂死求生之刻。”

  “朕也觉得,这群上奏本之人,不合时宜。”

  “缺少分寸。”

  “马周你回头整理一下。”

  “但凡上奏折之官员,尽皆罚奉三月。”

  “做赈灾之用。”

  “这天底下,总没有别人出力赈灾。”

  “他们不但无动于衷,反而横加指责的道理。”

  “同时,高士廉,从即刻起,朕封你兼任太子之老师。”

  “由你悉心教导与他。”

  “我希望有一件事,你,以及太子都要清楚。”

  “那就是朕之太子,大唐之储君,绝没有无能之辈。”

  “更无容不下国之忠臣,功臣,重臣之心胸狭小之人。”

  “他现在应该去做的,不是去排挤,打压异己。”

  “而是要使自己进步,变得同样优秀起来。”

  “也只有这样,朕将来才能安心的把这天下交到他的手上。”

  听着李世民的话,高士廉自然是躬身领命。

  很快,在太子的东宫内。

  李承乾自然也是从高士廉嘴里,得到了很是客观和原版的转述。

  可是实际效果上,却是引来了太子李承乾颇为偏激的回应。

  “哼,什么说起来为我好。”

  “想要促使我进步。”

  “可我就算再刻苦,再努力,是哪一样能比得上那李秋?”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分明就是想要扶植那个李秋做太子,做储君。”

  “我就不相信,那李秋若是没有如此身份,他怎么可能达到如此地位?”

  “这芙蓉园,分明就是当年的秦王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