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年初始
转眼就到正月。
客来轩在过年时期赚得钵满盆满,经过临安百人厨艺大会一行,梁十七的名头越发响亮。
至少,在临安城内是响的。
梁十七趁机又招揽了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厨子,也有厨子自恃看家本领高人一等,想来梁十七这里学厨艺。
梁十七教过不少厨子,谁心稳,谁浮躁,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些想把客来轩当跳板,学了厨艺就跑的厨子她是万万不会要,她宁可多花费些工夫調教,也不想给他人做嫁衣。
梁十七这样做,免不得背后被人说三道四,骂她心眼儿小,不招有名望的大厨,只招小鱼小虾,就是怕旁人学了她的本事越过她去。
这些话梁十七听了就笑笑,全然没往心里去。
王富贵在年底带着一群老朋友从汾州府赶回,挑了个好日子把王二丫嫁了出去。
何林在客栈干了大半年,积累了不少财富,他是崔家买的奴才,无父无母,崔钰提了他当管家,让他看管崔府,索性房子也不用买了,让王二丫同他一起住崔府,平日里还是住客栈。
不仅如此,崔钰和崔桓两人还给何林添了不少聘礼,给足了王家颜面。
谁让王二丫是梁十七的贴身丫鬟,大丫鬟嫁的好,主子面上也有光。
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石门镇不知多少姑娘羡慕,王二丫出嫁那天的行头,说是小姐也不为过。
甚至有脑筋转得快的,也想把自家姑娘送去给梁十七当丫鬟,只要伺候好了,说不定也有风光出嫁的那一天呢。
不过也终究只是想想而已,梁十七不收丫鬟,就算要收,也不是现在。
倒是远在燕京城的吴家,送来了两个管事嬷嬷和两个小丫鬟。
都是家生子,其中一个曾经还是伺候过吴玉芝的奶嬷嬷,她年纪大了,本该颐养天年,但是一听吴勇找到了小姐,硬是要从燕京赶过来。
吴勇拿她没办法,索性又寻了两个小丫头一起送过去。
人既是到了临安,也没有送回去的道理,杨鸿云让梁十七留下一个丫鬟负责起居,其他都调给了吴玉芝。
客来轩在石门镇已经站稳了脚跟,刘承福和郑正志也能独当一面,梁十七把他们两个留下,王富贵和王二丫负责管账,带着其他人搬迁至临安城。
——
临安城外。
马车队伍慢吞吞走着,道路两旁积雪堆得厚实,树木只留下光秃秃的枝丫,风吹过,冻得人瑟瑟发抖。
梁十七抱着暖炉,掀开窗帘往外看了眼,叹气:“怎么有这么多灾民?”
杨鸿云拢紧她身上的裘衣,无奈道:“今年风雪比往年都大,怕是有不少州府都遭遇了雪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好在年前皇帝斩杀了不少贪官污吏,震慑了一番,朝中暂时没人敢动赈灾粮款,官府也应当会好好安置这些灾民。”
梁十七点点头:“看来皇帝还是挺有远见之名的。”
杨鸿云闻言就笑:“钦天监和国师又不是只拿俸禄不干事的,雪灾早有预测,皇帝也是顺势而为,拔掉那些蛀虫免得添乱。”
“国师?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起国师。”梁十七眼睛发亮,抱着他的胳膊好奇问道,“他会炼丹吗?”
杨鸿云哭笑不得,点了点她的鼻子:“你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国师乃是帝王师,德才兼备,虽说他擅长五行八卦能推算国运,但和炼丹着实没什么关系,炼丹的不是道士就是骗子。”
“哦……”梁十七面露可惜,她还以为是像申公豹那样的呢。
“不过大周朝历任国师中,确实有一个神棍。”
“嗯?说来听听。”
杨鸿云搂紧她长叹了口气:“你其实也知道一些,子桓身上的毒就是他搞的鬼。”
“什么?”梁十七惊呼,“他跟韩咏明是一伙的?”
“算不上。”杨鸿云语气颇冷,“他就是一个疯子,为了寻求成仙之术的疯子,他视天下苍生为蝼蚁,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先帝半生功半生过,晚年昏聩,多少是因为听了那个神棍的鬼话想追求长生不老。”
梁十七神色悲悯,一旦皇帝要长生不老,苦的肯定是天下的老百姓,始皇不说,汉武帝为了求神拜仙,连自己女儿都赔了,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说话间,马车已到达临安城门口。
守城门的士兵查阅过关文书后挥手放行。
他们先去林家落脚,等郊外的庄子收拾完后,再去庄子常住。
梁十七本想直接去郊外的庄子,然而林阳泽的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去小住一段时间,梁十七想,林父千里迢迢去番邦购买种子香料,不应承也有点不厚道。
她询问杨鸿云,杨鸿云没意见她才答应下来。
林府外,管家翘首以盼,见道路尽头马车影子若隐若现,立马激动道:“来了来了。”
“林管家。”杨鸿云先行跳下马车扶着梁十七出来。
梁十七笑道:“林管家过年好。”
“过年好过年好。”林管家上前拱手,见他们只来了两马车,不禁疑惑,“令尊令堂此行没有一同前来?”
杨鸿云微微颔首:“天太冷,等开春后他们再来临安与我们同住。”
“也好。”
林阳泽从府里出来,见到他们眉眼带笑,上前道:“你们怎么才来,我还正想派人去看看马车是不是被卡着了。”
他同后面的墨汐、崔桓以及韩洛一一打招呼。
“子钰呢?”
崔桓咳了两声,解释道:“他去庄子安排了,天黑前回来。”
“原来如此。”林阳泽反应过来,拍了下脑门,“瞧我,净顾着说话,你们先进门,外面太冷,你身子还没好可别冻着,管家,帮他们把行礼都搬进去。”
“诶诶!”
林府里张贴着喜庆的对联,红灯笼也还没有卸下,留着过年的余味儿。
林父林母得知他们过来,一早就在大堂内候着了,这会儿见到他们这么多人,连连招呼,让人上瓜果点心。
“你们就把这里当自个儿家,千万别客气。”林母笑得喜庆,府里可许久没这般热闹了。
她转了一圈,看到梁十七,万般愁绪划过心头皆化作深深的歉意。
她拉过梁十七的手到一旁说话,从袖兜里掏出一只手镯。
梁十七脸色一变,连忙推拒:“林夫人,我不能收。”
“不,你能收。”林夫人眼疾手快给她套上,“这镯子是你母亲曾经赠予我的,如今我把它给你,也算物归原主。”
梁十七推拒的动作一顿:“我母亲?”
“是,你母亲魏芸芸。”林夫人眼里划过一丝怀念,“说实话,我同她的关系也就泛泛之交,不过当年我的父亲同你外祖父很聊得来,有意当亲家,后来你娘嫁给梁尤新,我瞧着梁家玉石生意不错,便顺势应承了,只是没想到姚秀慧把你养成那样,当时我就……”
林夫人说到此处面上不禁尴尬,自打嘴巴道:“嗐,是我有眼无珠。”
梁十七忙制止她:“别这么说夫人,娃娃亲本就不靠谱,我如今和鸿云过得挺好的。”
林夫人转头看了眼杨鸿云,哪怕她觉得自家儿子天下第一好,也不得不承认,杨鸿云在一众年轻人中最为瞩目。
她笑了笑,如实夸赞:“你眼光确实好,杨家小子一看就是人中龙凤,我家泽儿输给他不亏。”
除了杨鸿云,崔桓和韩洛哪个不是身带贵气,高雅超然,他们三个站在大厅里,就如同皎月烈阳,把林阳泽的光芒压得一丁点都不剩。
林父林母见此没半点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家儿子总算出息了一回,身边不再是那些只知阿谀奉承的酒肉朋友。
想此,二老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真诚,给他们都发了红包。
林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梁十七盯着手里的一百两银票,嘴角忍不住抽了抽,悄咪咪问韩洛:“你们韩家家大业大,过年给小辈红包也是百两起步?”
韩洛撇嘴:“有个屁的红包,我那便宜爹脑子里就只有女人那点事儿,哪里顾的到我们。”
“哦。”梁十七给予他一个怜悯的眼神,转而看向崔桓。
崔桓咳了声,摊手:“家风严谨,读书好才有红包。”
“懂了。”就跟好孩子考一百分的道理一样,不及格只有笋条炒肉。
林阳泽听到他们的话,插嘴道:“这算小的了,这两年因为董家总想着打压林家,我爹未雨绸缪就在外地置办了不少家业,银子都花生意上了,不然按往年,最少得有五百两。”
“五百两?!”连墨家少主苗疆圣女的墨汐都忍不住惊呼。
靠!
空气里逐渐弥漫起一股酸味。
林阳泽没察觉到众人异样的眼神,自顾自继续说道:“石门镇那家客栈,就是我爹去年在我生日时送的,让我做生意练练手,唉,可惜,我比我爹差远了,还是老老实实念书。”
众人:……你还是别说话了。
杨鸿云旁敲侧击,和林父聊了几句后,对林家的富裕程度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林家究竟有多富呢?
也就是一年的税收占据了大半个临安州府的总税收。
饶是这样,他在江南富商榜上,都排不到第三。
韩洛啧啧感叹:“燕京那些纨绔子弟总觉南方小家子气,是穷乡僻壤,殊不知,历来天下第一富都在南方,瞧瞧林阳泽,他可比那些纨绔有钱多了。”
“风气不同。”崔桓道,“北方多出名人名仕,毕竟朝堂就在燕京,出门掉块匾额也能砸死个三品官,这跟南方商贾多是一个道理。”
杨鸿云随即接话:“先帝在位时,废除‘商贾之子不得科考’这条律法,算是少有的圣明之举。”
韩洛闻言便笑:“三分功七分过么。”
晚上崔钰办事回来,众人和洽地吃了一顿晚饭。
翌日。
杨鸿云要前去拜访知府王苏王大人,张正信要二月接任,也就是县试之后,这倒是便宜了杨鸿云,县试府试都是张正信主考,不用担心有人从中作梗。
他此次去拜访王苏,是因为去年年底他没来得及见吴勇一面,王苏多次写信给他,让他去府衙,但那时他要去书院读书,客来轩生意又忙,后来赵氏和杨柏的事情一闹,他抽不开身就给忘了。
为了赔礼,梁十七准备了不少年货让他带去。
王苏就住府衙后院,没设另外的府邸。
听闻杨鸿云拜访,王苏二话不说就亲自出门迎接。
他甫一见着杨鸿云的相貌,吓得话都不敢说,愣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像,你和他真的像。”王苏拍拍杨鸿云的肩膀,上下打量,越看越是惊讶,“不仅容貌相似,身形都差不多。”
杨鸿云眸光闪了闪,只朝他拱手,没有说话。
他当然知道王苏说的是谁,但外面人多眼杂,他不敢胡乱开口,免得被人拿捏了把柄寻上门来。
王苏也明白这个道理,伸手将他迎进门。
见他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王苏眯着眼乐呵:“你人来就来,怎么还带这么多礼,也不怕旁人看见告你贿赂,哟,怎么还有只猪蹄呢?”
杨鸿云神情平淡,不过比起以往还是多了几分柔和:“不怕,探望长辈何来贿赂一说,都是内子亲手做的吃食,不值多少钱,略尽孝心罢了。”
“你小子。”王苏指指他,“走,陪我喝两杯。”
王苏和吴勇熟识,故而比起张正信,他更同杨鸿云亲近。
杨鸿云把带来的东西交给仆人,王苏却是好奇极了:“你带的都是些什么?能打开看看吗?话说你媳妇儿今天怎么没跟着你过来,我听坊间说她长得貌若天仙,可你那舅舅又说她长得很胖,到底哪个是真的?”
当天的百人厨艺大会他不想闻到董泰宁那身铜臭就没去,也错过了梁十七在比试上大放光彩的那一幕。
后来他听到大街小巷都在传梁十七的名字,心里就痒痒,很想一睹风采。
方才他听杨鸿云说这些都是梁十七亲手做的,就忍不住想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