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食色生香,一品美味小厨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九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完吴玉芝的话,林老爷看向桌上那尊弥勒佛,再看看杨松,露出老狐狸般的笑容。

  时间一晃过去,外面天已经大亮。

  挑担子的卖货郎穿过大街小巷吆喝声不断,没过多久,梁十七等人也都纷纷起床洗漱,林府后厨备好了早膳,大家就在大厅里用膳。

  梁十七没想到公婆也来了。

  一想到昨晚的尴尬,梁十七面颊绯红,在杨鸿云腰上的软肉狠狠拧了下。

  杨鸿云只好讨饶,半是哄着让她多吃点。

  见他们小两口感情好,杨松和吴玉芝就放心了。

  “怎么不见小宝?”梁十七捧着粥碗问。

  吴玉芝给她夹了只煎饺,说:“小宝到了上学的年纪,鸿运要读书又要扩张驿邮的生意,也不好总让他骑马来回跑,我就写了封信给你们舅舅,让他接去燕京让退休的老翰林去教。”

  “燕京……”梁十七担忧,“让他去那边没关系吗?”

  杨鸿云道:“无妨,小宝年纪比当今皇帝小多了,他们怀疑不到他头上,舅舅会安排好他的身份。”

  “那你呢?”崔桓对言儿摆摆手,喝不下第二碗粥,“你就不怕韩永宁和太后查到你头上?”

  “这就要问韩小侯爷了。”

  韩洛叼着牙签翻白眼:“老头子和太后去年就查到了青山村,要不是我偷偷半途掉包了画像,他们早就来捉人了。”

  他叹了口气:“你们就放心,老头子被派去西北赈灾,没两个月回不来。去年又因为宫里死了个娘娘,皇帝没心思选秀,就延迟到今年开春,而四月又是太后寿诞……宫里忙的很,没空来管杨鸿云。”

  崔钰插话道:“我记得宫里就三位娘娘,死的是哪个?”

  “柳妃。”

  崔钰倒吸一口凉气:“嘶!柳国公的女儿?”

  “嗯。”韩洛垂眸,“要真算起来,柳国公和谢家还有几分渊源,柳国公的嫡母是谢雅淳的表姑奶奶,不过因为当时谢家嫡庶纠纷闹得严重,谢雅淳的父亲被赶出府,双方隔阂很深,所以她表姑奶奶出嫁后也一直没有走动。”

  韩洛说完,屋子里却静悄悄的。

  他疑惑地抬起头,就见众人异样的眼神。

  韩洛被看的有点发毛,忍不住往后仰:“你们干嘛这样看我?我脸上有东西?”

  最八卦的崔钰摸摸下巴,咂嘴:“我只是没想到,你居然对谢家这么感兴趣,连人家祖上三代都调查得一清二楚,你是不是对人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

  “八成是。”崔桓笑道,“你从小到大可从来不做没意义的事情。”

  啪——

  韩洛恼羞成怒摔了筷子,提高嗓门道:“药罐子你什么意思?”

  崔桓挑眉:“夸你精明。”

  “我看分明是你嘴里吐不出象牙!”

  “哎呀,看上人家就看上呗,谢家小姑娘挺好的。”崔钰出来打圆场,“不过我一直都以为她意中人是少将军来着,青梅出马两小无猜,听着多配。”

  “怎么可能。”杨鸿云气笑了,“他们一直是兄妹,你可别瞎说,免得毁坏他人清誉。”

  就是。

  韩洛点头啊点头,还不忘瞪崔钰一眼。

  崔桓注意到韩洛的小表情,蓦地就笑开了。

  得,看来是情根深种。

  但感情的事情讲究顺其自然,他们调侃归调侃,完全没有要插手的意思,能不能抱得美人归就看韩洛自己了。

  韩家和吴家之间隔着血海深仇,韩洛的想法多少有点难度。

  至少崔钰并不看好,依照吴勇的性子,不把韩洛腿打断就不错了。

  杨鸿云是不在乎,他和谢雅淳没那么熟悉,也管不着人小姑娘的婚姻大事,不过在他看来,仇恨未必是阻隔,就像他能和韩洛坐在一起,谢雅淳自然也能嫁给韩洛。

  上一代的仇怨没必要延续到下一代,截止在他们这里就够了。

  吃完早膳,按照平日里,梁十七和崔钰要去客来轩“上班”,杨鸿云、崔桓、林阳泽要去书院上课,韩洛和墨汐是自由人,爱去哪去哪。

  但今日不同往日,今天是放榜的大日子!

  梁十七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紧张又开始冒出头,杨鸿云怕她心神不宁的样子,做饭切到手,索性让她休息一天,客栈里生意照样能做。

  林夫人早早就派了人去县衙门口盯着,一旦放了榜立马就会有人来报。

  大概又过了两个时辰,派去的小厮终于骑马回来,他来不及喝口水,就直奔大厅,边跑边高声大喊:“老爷,夫人!过了,都过了!杨公子得了案首,崔公子位列第二!”

  报喜声传到客厅,杨松和吴玉芝激动地站起来。

  林夫人和林老爷连忙笑着恭贺:“恭喜恭喜,既是案首,秀才肯定没跑了!崔大公子考的也好,比我家臭小子有出息!”

  林阳泽望天。

  也不看看人家什么身份,崔桓的祖父可是崔学文催大学士!那可是帝师!

  “都好,都好。”吴玉芝喜极而泣,忍不住拭泪,“哎呀,这下我可算放心了。”

  大人们激动,当事人却一个比一个淡定。

  梁十七也松了口气,戳戳杨鸿云八风不动的脸:“案首呢,怎么都不高兴?”

  杨鸿云抓住她那只捣乱的手,捂在掌心里,没什么情绪道:“要是我连案首都考不到,还怎么回燕京跟韩咏明他们斗?”

  就连崔桓都说,这成绩是在预料之中,没什么可惊讶的。

  两人老成的样子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不管是不是预料之中,该热闹的还是得热闹,走,咱们去客来轩吃饭去!”林老爷一声令下,大家都跟着往外走。

  林管家不忘让人在门口放鞭炮,噼里啪啦惹得左邻右舍都出来看热闹。

  有人就问:“林老板,有喜事?”

  “有,当然有!还是大喜事!”林老爷红光满面指着杨松说,“我这兄弟家的儿子前几日县试,得了案首!”

  “还有这一位。”他又指指崔桓,“他得了第二,你说这第一第二都住在我府中,我能不高兴么!”

  “哎哟,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两位恭喜恭喜啊!”

  他们刚说完,县衙雇来的吹鼓手也来报喜了,在门口好一阵吹打,吴玉芝乐呵呵地给他们赏钱,连崔桓那份也一起给了。

  这下,大伙儿都知道今年县试的案首是杨鸿云,第二是崔钰的哥哥。

  杨鸿云在临安本就有名,梁十七的相公嘛,长得跟仙人似的,走在路上都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大伙儿当然都记得住。

  早在石门镇的时候就听说他读书好,才高八斗,比起林阳泽是有过而无不及,所以大家对杨鸿云考中案首之事,感觉是意料之中。

  反倒是崔桓,他们几乎没见过这么个人,但是他们认识崔钰啊!

  客来轩的大老板!

  “没想到崔老板竟然还有一个哥哥,这次居然还考到了第二!”

  “怪不得在石门镇的时候,那些书生都喜欢往客来轩里跑,风水好啊,你们看看,一个案首,一个第二,都在客来轩里。”

  “不止呢,我听说啊,这次排名前五十的大多都是万里书院的学生,杨鸿云和崔桓的同窗。”

  “嚯!万里书院了不得啊!”

  “现在还言之过早,能考出秀才才叫厉害,不过一场县试罢了。”

  “哟哟哟,你咋不说考中状元才叫厉害呢?”

  “……”

  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县考名次,考得好的喜气洋洋,没被录取的垂头丧气,甚至还有人想不开要跳河。

  府衙为了防止那些没考好的书生轻生,派了衙役分班在河岸边巡逻。

  至于要在家中上吊的,那他们没办法,总不能闯人家家里去。

  多亏杨鸿云和崔桓,今天客来轩的生意又爆了。

  很多书生请宴席都选择客来轩,厨子伙计都忙得脚不沾地。

  梁十七今天也高兴,让人在门口挂牌子:今饭菜满一两者,送状元糕一份。

  状元糕,因各地的做法、食材、外形和风味而不同,但都含祝福之意,大多都是以糯米粉、白糖、花生粉或芝麻粉、桂花等做成的糕点,只要是路过的书生瞧见牌子上“状元糕”三个字,都会忍不住进来坐坐。

  梁十七要做的是广府状元糕,是用糯米磨成粉,拌入杏仁、白糖精制而成,故又名“杏仁糕”,用特制的印模,在糕上印出“状元”的字样,每块如掌心大小。

  梁十七又改了改,将松子、花生等坚果碾成碎末,包进芋泥馅儿里头,再往外包糯米粉,然后放进磨具压实,上锅蒸。

  蒸出来的状元糕色泽雪白,松软香甜,并具有浓郁的芋泥芳香。

  尝过状元糕的食客后,都忍不住想要买些外带回去。

  梁十七便让他们去对门芙蓉斋买。

  吴贵和刘万乐得见牙不见嘴,还是杨夫人厉害,只一块牌子就给他们招揽了这么多生意。

  等到晚上客栈和糕点铺都落钥,崔钰粗粗一盘算,他们竟是赚了两百多两银子,这还不算石门镇那边的账本。

  崔钰感慨:“要是每天都能这么赚,我干脆什么都不做,天天数银子好了。”

  “想得美。”梁十七卷起账本往崔钰头上敲了一记,“这种也只是小门生意,你要是真想赚大钱,就赶紧把庄子开起来,还有,燕京城的地皮有着落了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