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唐朝做暴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9章 发兵长安(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丽要跟大唐议和,这让白岩城的唐军新军欣喜不已。说实话,谁都不愿意打仗,谁都不愿意流血,能议和自然是好事啊!毕竟,新军不像黑衣卫一样是职业军人,更不想突厥骑兵一样喜欢杀戮。

  所以,白岩城的气氛比往常轻松了很多。

  然而,这天下午,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傍晚的宁静,就见一队百人左右的黑衣精骑冲向了白岩城直奔北王的将军府而来。马上的骑兵衣衫破烂,血迹斑斑,似乎是经历了一场大战。百骑到了将军府,百夫长蹭的一下跳下马背,稳稳的落在将军府门前,大声喊道,;长安六百里密报――

  他话音一落,府外的守卫没有阻拦,百夫长大步走进了将军府。

  李恪在书房看书,就听见王中长匆匆而来,脸色显得很沉重,;殿下,长安来了密报。

  ;恩――看到王中长的脸色,李恪心里一突,说道,;让他将百夫长带进自己的书房说话。

  ;诺――王中长离开。

  须臾,他便领着一身破烂不堪,血迹斑斑的黑衣鹰卫百夫长走进了书房。

  ;参见殿下――百夫长向李恪施礼。

  ;你们遭遇了伏击?李恪看到百夫长的摸样便问道。

  ;这一路上我们遭遇了三次伏击,阵亡了一百名将士――百夫长语气沉重的说道,;殿下,皇上已经立了南王殿下为太子,不日将在太极殿举行登基仪式――

  ;什么?李恪大惊道,腾的一下从椅子起身问道,;你再说一遍――谁要登基?

  ;东王李治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五月初五要在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百夫长喘口气继续说道。.

  ;那父皇呢?他怎么样了?现在――他――李恪急忙问道,但话到这里,他就不敢再往下继续问道。

  ;皇上重病在身,现在既不能说话,也不能行动,现在的国政由长孙无忌和魏征、岑文本三人共同处理――百夫长继续说道。

  ;中风?李恪倒吸了一口凉气,根据百夫长的描述,他清楚了李世民现在的病情,他绝对是患上了中风,他心里很清楚中风这个疾病的治愈率很低。

  ;那房玄龄呢?李恪再次问道。

  ;房玄龄也不能下床――百夫长继续说道。

  ;你下去吧――李恪淡淡的对百夫长说道。

  ;诺百夫长离开了书房。

  ;王中长――召集诸将到本王书房议事――李恪冷冷的说道。

  王中长领命离开。

  半柱香的时间,诸将已经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他们分别是刘仁轨、裴行敛、薛仁贵和蓝东、侯虎,还有新军的徐忠。

  ;父皇身体不适,已经将皇位传给了南王李治,南王将会在五月初五登基――李恪缓缓的说道。

  ;什么――诸将大惊。

  薛仁贵第一个开口说道,;南王有什么资格做大唐的皇帝?皇位该属于殿下你,请殿下给末将三万精骑,末将必将杀到长安城,活捉南王李治。

  薛仁贵愤怒的大吼,就连平时一贯的校长称呼都没有了,直呼李恪为殿下。

  ;校长,新军五万将士们必将跟随你杀向长安城!徐忠也开口说道。

  ;啊――皇位不是殿下的?蓝东吼道,;殿下,突厥精骑随时待命――杀向长安城――

  裴行敛和刘仁轨也是义愤填膺的样子,侯虎已经快要拔出自己的战刀了。

  书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暴躁。

  李恪静静的目视大家一眼,这才说道,;本王必须要回长安――看到大家在认真的倾听,李恪又继续道,;但也要做一番谋划――

  大家沉默不语,静待李恪的命令。

  ;正则,辽东就交给你了,务必给本王灭了高丽!李恪命令道。

  ;诺刘仁轨领命。

  ;徐忠,蓝东,你们的精骑留在辽东协助正则――李恪继续向蓝东和徐忠说道。

  ;殿下――蓝东和徐忠两人还想开口,却被李恪阻止道,;蓝东,高丽城池太多,屠城的任务还将由你突厥大军完成。徐忠,新军的任务是灭高丽,而不是回长安多皇位――

  ;诺――见李恪说的这么严肃,两人也不在争辩。

  ;裴行敛、薛礼、侯虎――李恪命令道,;准备兵马,今晚出发――

  ;诺――裴行敛、薛礼、侯虎三人领命,大步离开了书房。

  随即,李恪又跟刘仁轨和蓝东、徐忠三人商议了一番对高丽的作战计划,这才让他们离开。

  之后,李恪又让鹰卫给太原的陈其传令,让他开始集结大军,又给西北的苏定方传令,让他镇守西域,不要轻易调兵回长安。等办完这些,大军已经准备妥当。

  李恪随王中长出了将军府。

  将军府外,两万鹰卫整装待发。

  李恪骑马出了白岩城,城外早有三万黑骑军和一万狼骑营静静等到。

  看到李恪出城,裴行敛和薛仁贵、侯虎三人上前跟随在李恪身边,鹰卫在中间,狼骑营充当前锋,三万黑骑军紧紧相随,三支精骑将李恪围在了中间,在暮色之中向南方的天空而去。

  这一路上,李恪的行程的走幽北草原入云州,再走太原这条路。

  因为,幽州大都督是程知节,不是他的人,他生怕自己过不了幽州这关。到时候非要强攻的话得不偿失,还会浪费时间。而云州属于代州都督治下,代州都督李孟尝是自己的心腹将领。这条路可以畅通无阻的到太原。

  所以,李恪就选择了这条路。

  其实,他本不想带走这三万黑骑军。但是,他一想到太原的重要性,自己要是调集太多的大军去长安,太原守卫空虚,到时候被敌人有机可乘,那会让他很被动。

  李恪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到了云州,到了云州时他才发现代州都督李孟尝已经在云州等他,两人见面,寒暄了一阵,李恪在云州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继续赶路,花了将近五天的时间,他便赶到了太原。

  太原城早已进入了备战之期。

  特别的皇家陆军学院,学员们在听到南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时非常的气氛,义愤填膺的主动请战。因为,这些学员已经李恪的殖民和侵略思想所毒害,对于这些鹰派好战分子而言,懦弱的南王做了大唐的皇帝,他们将失去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封王拜相的机会。而只有好战的北王李恪,喜欢打仗的北王继承了皇位,才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李恪回到太原时,没有太过伸张,而是将自己的心腹请到了王府的书房议事。

  这次,李靖没有来跟李恪商议,而是给捎来了一份信。李恪拆开信封,信上只有六个字:勿要生灵涂炭。李恪清楚李靖的心思,也就不再勉强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