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升迁宴
;来来,今个儿是爷的升迁宴会,这还是多亏了彦辰你,这不,我先敬你一杯。白从轻拿起酒杯。
霍彦辰也跟着拿起酒杯,不过,这拿着酒杯的手却是被白从轻给压住了。;来这里之前,你娘子给我送了一封信。
白从轻,将那封信拿了出来,递给霍彦辰。
霍彦辰的脸上丝毫没有变化,即便其他人的脸上已经带了几分讽刺的笑意,他却无动于衷,径自将信给打开了。
‘白从轻
我警告你小子,不准给我家相公喝太多酒,这几日来,他公务太重,身体有些不适,你给他喝点花茶便是,我若是在我家相公身上闻到一丝酒味,我就去将你家大门口的两个石狮子给砸了。夕月儿致上’
;你出门前,夕月儿有没有说什么?
霍彦辰憋着笑,;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要知道,我家月娘向来都是以夫为天的。
就是没有想到,她竟然会去威胁白从轻。
在这个年代,一个出嫁的女人给一个未婚的男子写信,说实话,倒是有些暧昧,一般人都会想歪,但是,夕月儿倒是光明正大地让她身边的丫鬟交给了家中的管家,让管家送到白家去,交给白从轻。
管家是老太君的人。
拿到信的时候,虽然不愿多想,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尤其最近,白从轻在京都的风头很盛,便将这封信交给了霍老太君。
恰逢兆宁来请安,看到信的时候,暴脾气的她,二话不说就将信给拆了,随后,笑了个半死。
霍老太君见状,也跟着扫了两眼,也跟着笑了。
这夕月儿也不知道该说她些什么?
信送到白从轻手中的时候,白从轻倒是没有想歪,只是白母不太乐意。
看着白从轻的神情从轻松到僵硬,也忍不住凑过去,瞅了瞅,然后,便怡怡然地离开了。
难怪敢光明正大地送信,这哪里是信,分明就是威胁嘛。
不过这性子,也太对她的胃口了……
;月娘向来如此,既然这般,那我就以茶代酒,给你赔罪了。
霍彦辰倒是自觉,直接将那酒挪开,换了一杯花茶。
;你还真是够听话的,不过就是一个女人而已,有什么好怕的。说话的人,是文华大长公主之嫡长孙,夕知萧。
便是为了给他定亲,长公主也不知道相看了多少贵女。
只是,夕知萧不愿意,长公主自是不勉强。
感情这回事,还要看缘分。
正如她一般,当初她也不愿意嫁,一直拖到了十八九岁,才相中了夕玄。
;大哥,话不是这般说的。夕蕴辞拉了拉夕知萧。
他性格文雅,自是听不惯他大哥如此说话,到底是人家的媳妇,话成这样,不是得罪人吗?而且,他也听他祖父说过了,说着夕月儿乃是一奇女子,在这次西凉城战役之中,立了大功,要不是有她,估计祖父就要交代在西凉城里了。
如此大恩,大哥,竟然还说这种话,未免有些忘恩负义。
;你走开,你还真信了祖父的话,我可不信,一个女人,便是再有力气,还能够比祖父力气大?
搞不好是上面想要给霍彦辰一些功劳,才故意这么说的。
他就是看不惯这个霍彦辰,不过就是仗着祖上的功勋,还有命好,救了皇上,才会让皇上这么疼爱他。
不然,撇开这些,这霍三有什么比得上自己的。
;这位是……霍彦辰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这人长相还有几分眼熟。
;霍三,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文华大长公主的嫡长孙,夕知萧。夕知萧冷哼了一声,;还有这个,是长公主的二孙子,夕蕴辞,夕蕴辞是大房的孩子。
夕蕴辞很恭敬地给他行了礼。;在西凉城,多夕霍公子。
;客气,大将军也是颇为照顾我们。
这夕蕴辞也不愧是长房的孩子,一举一动,都已经有了几分他父亲的风采。而且,这张脸,温文尔雅,倒是也有几分熟悉
看到夕晗进来,便急忙将他引到包厢去了。
这也是霍彦辰的目的,他来这里,主要也是为了将夕晗介绍给这里的人认识。
多少,往后,也会看在他霍彦辰的份上,给一些面子。
夕晗跑得双颊通红的,更显得整个人俊秀,让透过镂空窗子往外看的夕黛缨,看得再次红了一张脸。
;怎么了?是不是太热了,这脸怎么这么红?
文华见夕黛缨脸色通红,忍不住问道。
;不是,就是,是,就是有些热了。她拿出随身带着的团扇,给自己扇了扇,只是目光却仍是不由自主地往外面看去。
这小子真的长得不错,也难怪大姐当时也会动心,这么一看,倒是有几分像二堂弟,夕蕴辞了。
夕黛缨的脸色变化,文华自然看在眼底,她不动声色,也跟着往外面看了看,一个穿着国子监校服的少年,正跟在那掌柜身后,许是之前走得极了,那两颊上浮现的红晕还未曾消退下去。
而且,这孩子,看着有些眼熟。
她似乎是在哪里见过这个孩子。
;这人是谁?我见过吗?文华突然出声,让看得有些入迷的夕黛缨猛地一颤。
;祖母?
;这人是谁?
;就是,就是霍彦辰的小舅子。
;之前你们就是为了他,将人家的店给砸了?还将人霍三是丈母娘给踢得小产了。
想到这里,文华大长公主看夕黛缨的眼神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事情发生的时候,夕黛云并不在,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长公主回府以后,就给她们两个人下了禁足令,不过,事情真相如何,她娘倒是告诉了她,这两个堂姐看上了人家的儿子,却嫌弃人家家世不好,就想将人给阉了,放在身边。
想到娘亲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对这两个堂姐的贤妻,夕黛云鬼使神差地也跟着探头去看了一眼。
就一眼,整个人都懵了。
;这人长得可真像蕴辞。
当年夕蕴辞也是在国子监读书的,这穿上国子监衣服的两个人,几乎有了七八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