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误入种田文的极品老太太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二章 血海深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氏将老太太的反应看在眼中,她敢对老太太说这些话,自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可老太太反应告诉她,那些准备都必做了。老太太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知道的人不多,在钱塘县便只有县令知道。我能住在这里,便是他一手促成。如今,又多了一个您。”

  李氏对老太太还是颇为尊重的,不但因为老太太作出了明智选择,更因为这些年的照应。

  寡妇带年幼的儿子生活十分艰难,她有银子却不能显露,有本事更不能被人知晓。这些年,多亏了钱老太的照应,她在这举目无亲的上崖村才渐渐站稳脚跟。

  这些照应不是假的,这些相处都让李氏愿意在最后关头对老太太网开一面。

  好在,老太太也没让她失望。

  老太太慌了,老太太恨不得现在就把李氏赶出去。

  可是,不能。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老太太战战兢兢找了个位置坐了下去,喝了口水,依旧止不住战栗。

  她面前的人可不是一般妇人,而是朝廷钦犯!

  这种大逆不道,要杀头的祸事,李氏为什么对她直言不讳?

  她早不讲晚不讲,偏偏在这个时候讲,是笃定她拿她没有法子吗?

  李氏的目光真诚许多,“您是珠儿的娘,是我的亲家。这些事,您有权知晓。”

  这是她的诚意,也是她为人的准则。

  老太太乐了,问她:

  “你就不怕我知道了这些事退了亲?”

  钱明珠和李霭还没成亲呢,她随时有权拒绝这门亲事。李氏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道出真相,还是让老太太挺吃惊的。

  对此,李氏早有准备:

  “便是退亲,也是霭哥儿的造化。”

  与其稀里糊涂成亲,倒不如把事情都讲明。隐瞒不是最好的办法,开诚布公才是李氏的性子。

  老太太叹了口气,她算是看出来了,李氏不是在威胁她,也没想给她压力。人家是拿着诚意而来,真心要和她成为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那她有什么可说的?

  “你这当娘的,心可真够狠的。”

  老太太慌乱的心得到缓解,不由揶揄了李氏一句。

  她又不肯定钱家会不会退亲,就这么堂而皇之把实情说出,万一李霭没了媳妇儿,她拿什么陪?

  老太太不过抑郁一句,却激起了李氏内心深处的波澜。

  “身上肩负着血海深仇,这点狠又算得了什么?”

  她没有告诉老太太当年发生了什么事,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朝堂大员落得满门流放的下场?

  可一句血海深仇,还会暴露良多。

  老太太心头一颤,问:

  “你打算带着霭哥儿报仇?”

  既然是血海深仇,李氏有记得这般深刻,焉有不报的道理?

  “不。”

  李氏摇摇头,十分坚决:

  “我要把霭哥儿留下,就当他入赘了钱家。”

  既是血海深仇,便是有去无回。霭哥儿有霭哥儿的人生,李氏不会把儿子的一生赔进去。

  李氏来到老太太身边,向来刚强的她,也想柔弱一次。

  她缓缓弯下身子,双膝还未落地,就被老太太搀扶住了。

  “别跪,我,我……”

  跪地的动作,老太太最近尤为熟悉。钱家的几个儿子都爱做这种事,她见李氏弯腰的举动,就知道她要干什么。

  她何德何能,如何担得起李氏一跪?

  “还望嫂子成全。”

  李氏趁着这个机会,像是威逼老太太答应一般。

  “以后霭哥儿就交给您了,他自小就十分聪慧,家务活也是一把好手。您就把他当儿子教养,多给他找点事儿做。”

  能够什么都不做,就白得一个大儿子,还是任劳任怨的聪慧儿子,老太太没有什么不愿的。

  她想到了什么,忽然握住李氏的手。

  “你是不是也要像升哥儿一样,不辞而别?”

  李氏既然要把李霭托付而她,那定是她无法留下。

  想到郝升的离开,老太太仍旧心有挂念。毕竟,他能看得出钱家的妖孽,在老太太心中,他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

  可惜……

  哎!

  当着老太太的面,李氏知无不言。

  “霭哥儿的确不知道这事,我也不打算让他知道。到时候还请嫂子……”

  她想请老太太照料,老太太却劝她:

  “我劝你最好告诉他。”

  郝升的不辞而别,郝氏虽然想得开,也不免惆怅。

  “你们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你若忽然失踪,霭哥儿非得疯掉不可。”

  李霭和郝氏的情况确又不同,可归根结底也都是相依为命的人忽然离开,这打击太大了,老太太担心李霭承受不了。

  对此,李氏颇有信心。

  “没了我,还有他二姐,他疯不了。”

  李霭是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别说她失踪了,便是她去世了,李霭也只会撸起袖子报仇,绝不会作出那么不堪的选择。

  疯?

  李霭疯不起。

  “我……”老太太还想劝阻,她想说什么血海深仇呀,都这么多年了,要不算了?

  可她也不想想,多了这么多年,李氏依然记得这件事,她怎么可能轻易算了?

  “我知道,我这是强人所难。可在钱塘县,我最信任的便是您。将孩子们托付给您,我放心。”

  李氏对老太太有着十足信念,就好像她相信李霭一般,她也相信老太太。

  “我给霭哥儿在城中买了几间铺子,现在不好拿出手,您一并算到珠儿的嫁妆中,交给他。”

  有银子不能花的苦,李氏尝了许久。如今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她自然不想错过。

  别到头来李霭还需要媳妇儿养,那笑话就闹大了。

  老太太还没消化完李氏放在桌上的一百两银子,就见她又拿出两个房契。一间铺子,一间院子。

  “这,这怎么使得?”老太太推脱,哪有夫家买房算进嫁妆里的?

  “没什么使不使得,只要孩子们好,谁给的没有区别。”

  李氏并不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东西,李霭知道,钱明珠知道,日子都是关上门自己过的,哪管外人说闲话。只要他们的日子好,李氏都安心。

  李氏铁了心要给钱明珠送嫁妆,用的还是这套说辞,老太太也不能不收。

  “这就太占你便宜了。”她感到不好意思,就算李氏的夫家有钱,早些年抄家也抄走了不少,李氏能藏这些银子属实不易,就怎么都贡献了出来?

  李氏自有李氏的主张,拿人的手短,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嫂子若觉得占了我便宜,那就帮我好好照顾霭哥儿和二姐儿。”

  她始终要离开这里,两个孩子要留在这里。在她不在的日子里,一切就拜托老太太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