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村小神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11章 回忆小时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面对五个村子的村干部,其中还有万罗二村刚上任的村干部。

  程太初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说了一遍。

  意思很简单。

  让那些曾经谎报土地面积算计他的村民,拿着大把租金从此改变生活,甚至是改变人生,这已经是他的底线!

  至少让这一批人,掏一半房款买下安置房。

  这就是他的仁慈!

  这些人算计他在先,怎么可能以德报怨地白白送他们一套房子?

  他要是真这么做的,不是在告诉别人,他程太初这个人很好欺负?

  往后,是不是其他村子的村民,也可以在暗地里打他主意?

  反正到最后,他也是既往不咎?

  程太初坚决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至少那个垃圾村民,是不是愿意掏一半的房款,签下搬迁合同,那就是村干部的事情!

  不只是曾经算计过他的不良村民,即便是那些其他家庭。

  但凡有一户人家不肯迁走,这件事情就成不了!

  五个村子的村干部,很能理解程太初的说法。

  如果这件事落到他们身上,恐怕他们一点机会也不会给五个村子,早就掉头去找别的村子了。

  在农村,三只脚的蛤蟆不好找,土地还不是遍地都是?

  程太初又不是非南二村五个村子不可!

  还是那句话:是南二村五个村子的村民需要程太初,不是程太初需要他们。

  别见发生这次欺诈事情后,西边的村子在笑话他们的同时,都在眼巴巴的望着能早日见到程太初的身影?

  五个村的村干部聚在一起一合计,心里就有了决断。

  作为代表的唐村长,主动伸手与程太初握住:“程老板,您刚才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这件事情,就交给我们村干部去办!在没有完美的结果之前,我们不会来打扰您。我们心里都明白,你为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生活条件,已经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我代表五个村子的所有村民,万分感谢您!”

  “唐村长客气了!”程太初汗颜道:“我也是在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发展事业的基础上,若能帮助到更多的贫困村民,我本人自然是非常乐意的。那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程太初把所有村干部送到院子门口,再次寒暄了几句,这才折回院子。

  江波涛一边来来回回将椅子、板凳搬回角落堆放好,一边感叹道:“老程,坦白讲,刚才我看着这些村干部的眼神,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怎么了?”程太初走过去,一手拎起一把椅子搬去角落。

  江波涛说道:“你去他们村子租地,就是直接帮助村民从贫困家庭,摇身一变成了存款十几、二十万不等的小康家庭。再加上搬迁送安置房,住在镇上,不管是医疗还是孩子教育方面,都比住在农村强!”

  他说道:“抛开村干部们的自身获得的利益,从根本上,他们也是希望所有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那是!村干部嘛,心里肯定是想着村民的……”程太初点点头。

  江波涛说道:“你现在肯给他们五个村子第二次机会,他们心里都感激着呢!不提老的一辈,也不提他们这一代,就是为了下一代着想,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好机会!”

  程太初拎着最后两把竹椅,不由得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爷爷是出了名的赤脚大夫,按理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说是全村第一,至少也上全村前五。

  但不是这样。

  他们家,一直是最贫困的人家。

  原因很简单,爷爷辛辛苦苦上山挖草药给村民治病,多半都是不收钱的。

  因为大家都穷,人家根本没钱可付诊金和药钱。

  这要是换了其他大夫,要么没药不治,要么就是拿粮食布匹来抵债!

  再把这些粮食和布匹转身卖掉,就是钱!

  但人品高洁的爷爷,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任何前来看病的村民。

  他记得自己六岁那一年,一位老爷子背着一小袋米来看病。

  米,是陈米。

  还是那位老爷子一个月的口粮。

  扎了针、拿了中药,临走的时候,爷爷硬是把那小袋米还给了对方。

  其实,那时候他们程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

  他问爷爷:咱们家都没米了,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点?

  爷爷说:咱们家没米,可以去地里挖红薯充饥。那位老大爷无儿无女,身体又不好,不能下地干农活儿。如果没了这小袋米,就很可能饿死……

  那时候,由于粮食品种问题,产量不像现在的庄稼产量高。

  一年到头下来,所有收成勉强只够一家几口吃。

  根本没有余粮拿去卖钱!

  后来爷爷去世了,他又到了上学的年纪,靠着种庄稼过活,家里的日子就更难了。

  父亲为了挣钱供他上学,也曾想过去外地打工。

  去外地工地上打工,肯定比在小镇上打零工要强。

  但是,又不放心留下孤儿寡母独自在家。

  那个年代,治安不好。

  习惯有小偷在村子里瞎转悠,家里没个男人在,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没办法,父亲只能选择就近到处打零工。

  但打零工,那个年代一个月下来,也才几百千把块钱。

  找个长期的工作,多挣一点不是不可以。

  但这样一来,家里的几亩地,这些庄稼活儿,就会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一介弱女流,一个人根本扛不下来。

  于是,家里的条件就一再贫穷。

  今年穷、明年穷,每年都穷。

  外公外婆倒是经济条件好,但是那时候,外公外婆被小舅妈哄得团团转,再加上救急不求穷的千古道理,十分看不起他们程家。

  不但看不起,还每个月问母亲要一两百块的赡养费。

  子女给父母赡养费是应该的,于是家里就更穷了。

  他记得,小时候母亲不只一次的感叹过。

  如果他的爷爷奶奶不那么早死,就可以帮她看护孩子。那她和他父亲,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也不至于现在连每一期的学费都交不起……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如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