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尊严与骨气
赵有林要娶李听雪。</p>
这消息真是太震撼了。</p>
而且比这还震撼的则是赵有林竟然为此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p>
这是该说他痴情,还是该说他傻?</p>
魏征率先出列道:“若是赵有林真愿意如此做的话,臣倒是觉得,郡主该嫁。”</p>
他都开口了,后面的那些人也都不犹豫了。</p>
一个个纷纷开始向李世民表明自己的看法。</p>
当然,这里面多数都是赞成应该将李听雪嫁给赵有林的。</p>
剩下的那些人,也并非不赞成,只是觉得赵有林忽而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是有阴谋存在。</p>
这一下,李世民也有些犯愁了。</p>
毕竟,李听雪可是李承乾不可触碰的底线。</p>
那时候自己要将李听雪嫁到北漠突厥,年近九岁的他就一副要跟自己拼命的样子。</p>
如今,李承乾那可真是翅膀硬的可以。</p>
若自己还要将李听雪给嫁到番邦去,岂不是逼着这小子跟自己翻脸呢?</p>
但换个念头来想。</p>
若将自己这个眼中钉送到西突厥去,来换取大唐边疆数十年的和平,并且还能得来个盟友,倒也很合适呀……</p>
李世民犹豫再三,还是将目光锁定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长孙,对此,你怎么看?”</p>
我?</p>
长孙无忌忍不住苦笑。</p>
李世民打的什么算盘,他怎能不知道?</p>
无外乎,就是想把这皮球踢到自己身边来,让自己来背这黑锅。</p>
长孙无忌出列道:“陛下,臣觉得,此事毕竟事关我大唐与西突厥之间的许多事情,不应该太早下决断,依臣愚见,应从长计议……”</p>
这话无外乎就是在告诉李世民。</p>
别想糊弄我,这锅我不背。</p>
李世民碰了一鼻子灰,颇感无奈。</p>
他直看向另外一旁站在原地看地板的程咬金道:“知节,你怎么看?”</p>
“啊?”</p>
“俺?俺没什么看法。”</p>
程咬金的脑袋摇的就跟拨浪鼓一样。</p>
“俺就是觉得,郡主娘娘跟秦王殿下的关系颇好,这事儿怎么着也应该先问问秦王殿下。”</p>
这话说出来,李世民当时就不乐意了。</p>
“怎么?”</p>
“知节是认为,朕要做什么事儿,还需要看那小子的脸色?”</p>
嗯……</p>
难道不是么?</p>
程咬金在心里面暗暗吐槽。</p>
可在面上,他却不能这样说。</p>
他直朝李世民拱手笑道:“俺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秦王殿下乃陛下长子,早前陛下便有让秦王殿下参与到朝会当中的意思。”</p>
“与其等机会,还不如趁这次,让秦王殿下做个决策,就当是陛下对殿下的考验了……”</p>
呦呵……</p>
说到底,还得是程咬金会给自己找台阶呀。</p>
他这番话的意思,明摆着就是一脚将皮球给提到了李承乾那边。</p>
到时候不论李承乾答应与否,他都不用再背锅了。</p>
想到此处,李世民也不禁觉得心头透亮。</p>
只是……</p>
以他那性格,他是肯定不会答应的呀……</p>
也不等李世民开口,一旁的魏征便道:“程将军,您这话说的就有些不负责任了。”</p>
“以秦王殿下与郡主的感情来说,他是定然会选择郡主娘娘,而并非是国家大义的。”</p>
“若到时候边关再起风波,是您程将军负责,还是要殿下负责?”</p>
魏征冷笑一声道:“怕是到最后,还得是大唐百姓遭殃……”</p>
“陛下,臣觉得,不论如何,郡主娘娘也当嫁到西突厥去。”</p>
“那样一来,不止能让大唐的西北边关重获几十年的安稳太平,而且更能让大唐得到一个强有力的盟友。”</p>
“而且赵有林说的也不止是结盟,更是向大唐俯首称臣呀。”</p>
说完这话,他直朝着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您要以大局为重,要以天下百姓为重啊……”</p>
魏征说话,从来都是不会给李世民留余地的。</p>
此刻,他完全是将李世民给架起来了。</p>
以至于,程咬金刚刚给他找来的台阶,马上就被魏征给刨了。</p>
这瞬间,李世民心头也满是不爽。</p>
他直看向魏征道:“那依魏爱卿的意思,就是怎样也都该将郡主嫁到西突厥去了?”</p>
“正是!”</p>
魏征一脸刚正不阿的模样。</p>
见此情景,李世民也不由得暗叹口气。</p>
这次,恐怕是真要将那小子给得罪了呀……</p>
也就在李世民准备开口答应下来之际,外面侍卫就又进来了。</p>
“禀报陛下,长孙冲在殿外求见!”</p>
他?</p>
他怎么也回来了?</p>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宣!”</p>
时间不长,长孙冲迈步走进大殿。</p>
进来后,他面朝李世民双膝跪地,高呼:“臣,长孙冲,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免礼!”</p>
李世民随意挥手道:“你不是随乾儿去了西北玉门关,怎突然回来了?”</p>
“臣奉秦王殿下之命,特地返回长安城送家书一封。”</p>
说着话,长孙冲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根尺长的竹筒来。</p>
他将那竹筒打开,里面装的赫然是李承乾写的那首诗。</p>
见此情景,李世民也没犹豫,他看了眼身旁的周公公。</p>
周公公立刻会意,迈步走到长孙冲近前,将竹筒双手呈上来递给李世民查阅。</p>
李世民并没有抬头去看,只是挥了挥手道:“你直接念出来。”</p>
“是……”</p>
周公公点头应是后,便开始大声读起上面的内容来。</p>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p>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p>
随着周公公的话音落下,别说是满场大臣,连他自己的脸色都因心中的激愤而泛红了。</p>
李世民也忍不住叹道:“这小子写的东西,果真是越来越好了呀……”</p>
周公公抿了抿嘴,看了眼李世民道:“陛下,下面是殿下的家书了,老奴还要念吗?”</p>
李世民抬手道:“念!”</p>
看了眼上面的内容,周公公犹豫了一下,还是学着李承乾的口吻,开始念了起来。</p>
“儿臣此生不望大富大贵,只望有一日,大唐不再像前朝,向胡人割地,向胡人赔款,用女儿与金银乞降。”</p>
“为此,儿愿替父出征,将己身葬于沙场。”</p>
“若能为大唐千秋盛世出一份力,饶是儿臣身死也无妨。”</p>
“古语有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唐以武立国,一直以来,四方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p>
“儿不望皇姐嫁的高贵,只望皇姐能穿着我大唐的霓裳,嫁给我大唐的儿郎!”</p>
说真的,李承乾实在是太了解李世民了。</p>
他也太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了。</p>
无外乎,就是尊严与骨气而已……?</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