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技术型工种(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03章 第 503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官员的品级不同, 服饰不同,再根据各个星星所代表的神主喜好的服色等因素,尽可能地安排合理的站位, 避免冲撞。

  这些相关的东西,有些已经不能说是单纯的数据了, 起码不能以数字来论, 但在测算的时候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于是就造成测算无法被总结成公式一样的东西, 必然需要全盘的考虑。

  这里面还涉及着朝廷对自身的定义,五德之说还是很有市场的,如现在的朝廷, 讲究的就是水德, 尚黑, 在一些服饰特点上就以黑色为尊, 当然出于贵族身份的考量, 不可能是纯然的黑色, 上面的纹绣之类的必然格外金光熠熠。

  水德对应怎样的星象,该是怎样的主星为主, 该主星的神主又是怎样的脾性, 又要怎样做出符合对方喜好的事情来… …这些琐碎而繁杂的事情, 全部要列入测算之内。

  总的来说,测算不仅仅是算,也包含着“推测”的部分。

  纪墨之前跟纪长纬所学的测算,主要还是在单纯的数字运算上,里面涉及到的这一类变量因素还不是很多, 跟在纪寰身边这段时间, 看到他在这些方面的考量, 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这也太复杂了。

  另外一点就是他真心怀疑这些东西有用吗?有多少用?

  一个大典,庄重些,严肃些,列队站一站,严谨一些就可以了,再要这样把每一个人的位置都安排好之类的,是不是有些过于吹毛求疵了。

  关键是这种好处更像是一种迷信之中的“冥冥”,或有或无,全是星象师一张嘴来说,真正的结果,到底是怎样,谁能求证?

  历史上早有现实的例子,同样是某次大典之后不久,雷火击中大殿,损毁了大殿一角,没有完全烧起来,却也熏黑了不少梁柱,结果星象师并不认为自己的大典安排得有问题,没有得了上天的喜好,反而认定是帝王祭拜的时候心不诚,从而导致了上天发怒,雷神小惩。

  这种“心不诚”的说服最是唯心,也最是无法让人信服。

  某地天灾,干旱三月有余,经过星象师的反复测算,最后的结果就是“天谴,无恕”,然后皇帝在忙于其他的救灾事宜之外,又下了罪己诏,表示获罪于天,唯他一人,求天赦民,普降甘霖。

  从这个角度来看,星象师隶属的司天监,虽是朝廷机构,却也并未为皇帝说话,同样,它也不代表绝对的公正。

  前一个故事之中的星象师当时未被发落,可事后以小纰漏获罪,直接流放外地,死了。

  后一个故事之中逼得皇帝下罪己诏的那位,也没得了好,过往的福利通通不算数了一样,也在事后被问罪,跟前一个差不多的下场。

  这两个故事给纪墨的启示就是,老天爷的代言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与其搞那种玄之又玄的唯心主义,还不如直接用比较严谨的公式来代表所有,数字是什么样,代进去就是什么样的结果,无差。

  当然,这类事情也算是少数,不靠挑衅皇帝出名的星象师,大部分时候都在做一些预测灾祸的事情。

  比如说某星与某星之间的夹角是多少,数值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而这可能意味着某地的枯水期之类的,提前预警,做出准备,就能免去一场天灾带来的磨难。

  这类基本可以通过基础运算得到的结果,还算是比较可信的,在纪墨看来,也是很厉害的。

  如提前多少日算到可能有流星雨,哪怕对流星雨的理解不同,但能够预测到这一天文现象,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事情。

  古时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通常冠以“神”名,这些神有的是让人畏惧的,有的是让人尊敬的,天象更是如此,雷电暴雨都有神主,星星更是如此,大规模的流星雨,在古人看来,便是天地之间或有大变,这种变化通常是乱世之兆,所谓“将星下凡”“煞星下凡”之类的。

  在不能精准预测的时候,便可以看做是一场大劫即将到来,而在能够预测的时候,少了些未知,多了些理解,虽还有类似的含义留存,比如说代表着某地将要生乱子——既然会有这么多人降生,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死亡之类的,但大体上已经是能够理解的现象了,若人之生老病死,必有此世间循环的一遭。

  不过因为此类情形的罕见,同样也要引起重视。

  观星台上,纪墨站在纪寰的身边儿,在他们身边儿还站了不少人。

  朝廷不许人私下研究天文星象,所以这样高大的观星台,只有朝廷这里有,比纪家那个小的观星台还要更高一些,若巍峨高山,登上即可一览四周。

  与之相类的高度就是皇宫之中的一个观星楼了,是专门为了皇帝观星所用。

  此时正值夜深,纪寰带着司天监一众人站在观星台上,各自仰头望天,互不说话,他们在等待的便是一场流星雨。

  预测流星雨的到来对司天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最开始的预测不准,到现在的十之八九,也是走过了很漫长的一段路,到现在,精确度可以到“刻”的位置上了。

  这就很不容易了。

  纪墨感慨这其中庞大的运算量,想到的是自己以后的艰难未来,这种事儿,实在应该找个理科生来干才算是专业对口。

  不过这些也没什么意思,就是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胡乱想想。

  一众人站在台上,几乎毫无声息,宛若木头人一样,夜深人静,也着实是多了几分恐怖气氛。

  若是不知道的见了,还以为这是在干什么呐。

  纪墨还在想着有的没的,不知何人发声:“东方既明,起了!”

  随着这一句,纪墨下意识看向东方,便见一道流星划着长线斜斜而下,不等惊叹这流星的美丽,又有无数星星紧随其后,以一种相似的角度飞速而下,它们的速度必然是很快的,都能擦出火花来,可看在眼中,映衬着那墨色天幕,格外美丽。

  宛若绽放的烟花,划下的流火,漂亮逼人。

  “计——”

  有人高声提醒,若钟罄之声,悠长的尾音若那流星的尾巴,拖拽着,要在天幕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周围再次静默,所有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同时在默记流星方位数量,纪墨也提起精神来跟着记,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录入资料的,也是下一次测算的数据,很重要。

  流星雨来的快而繁,人眼似乎还快就跟不上了,所有的星光很快就被那一道道斜线所遮掩,这些星星就好像是外来户一样,完全不理那些安然在天幕之上的本地居民,流民一般,匆匆而过。

  不过几分钟就如烟花一样易逝,消散了,纪墨擦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开始把自己记忆到的东西总结为数据,每小时多少颗流星划过,速度大概是多少多少,以某处为辐射点,距离主星是多少,又是哪片星区… …

  他这里脑子里还在转化着数据,已经有人在欢呼:“算对了,我算对了!”

  “分明是我预测对了!”

  司天监早有记录,每年两场的流星雨算是范围大,可见度广的,基本上仰头看都能看到,此外就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流星,因时间断断续续,每次划过天幕的颗数也不多,所以不计入“雨”的范畴,而会单独记录,成为映照某人某事的特例来看。

  事实上,每次三颗五颗,过好长时间才来一次的那种,也可看做流星雨,起码在纪墨看来,这种流星雨的观测记录可比什么“将星下凡”之类的更可信。

  “好了,吵什么,无事的先回去,明天说测算结果。”

  纪寰一句话,就把很多人的兴奋打压下去,让一些人退下了观星台。

  这场流星雨是有记录之中最大的一场,数千颗划过天幕的景象,实在是见过一次终生难忘,这才需要更多的人一同观看记录,否则,每小时三五颗的,随便来个人就能记下来了,也不必大家都守着。

  记录下数量方位,明天再对照资料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后再测算一二,这么多的星星,总不可能是没个来历。

  事实上,对天上为何会有这么多星星,古人还是很有想法的,以某星与某星孕育而生某星这样的说法论,天上的星星也被安排出了谱系关系之外的家庭关系,其中的爱恨情仇,编排一部神话传说是绝对没问题了。

  纪墨一直很怀疑那些有关天上神仙的神话传说是不是都是星象师编出来的,实在是太过有理有据了,其中的论证逻辑之严谨,果然还是理科大佬的风格吧。

  看完一场流星雨,得到的不是浪漫,而是作业——观后感!对纪墨来说,就是测算。

  “今日所见,测算一二,明日交给我。”

  纪寰年龄大了,很少熬整夜,离开观星台后,就给纪墨留了作业,让他自去完成,自己先回去睡了。

  纪墨看了看天色,判断一下时间,很想告诉他,严格来说,现在已经是“明日”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