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罪奴她又名动天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章 老臣不走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巡视了半天,江虹也解说了半天,才让这位户部尚书相信,他真的只是封山等待朝廷旨意,并未伤及山中村民。且声称他这几日一直住在李家村,和村民相处融洽,还从人群中拉来族长为他作证。

  江虹这才不再怀疑,吴庸封山是否居心不、良!他看着整座矿山,两眼发光的样子丝毫不避讳他人。

  “整座山啊!真的是整座山!这哪里是黑矿山?分明是金山银山……”

  吴庸陪着笑脸,暗自腹议:呸!户部尚书又如何?还不是一样见钱眼开?想他初见此山时,也仅仅只是震撼惊叹,哪像这位老尚书这般,满脸的贪婪之色?

  吴庸只是一个地方知府,尚没资格进入京都朝堂,又岂能理解户部尚书的难处?

  吴庸趁机请罪:“下官有失察之罪!那安宁县令隐瞒不报,已被下官革职查办。”

  “此事本官已知悉,李秀才今早击鼓鸣冤,状告范通草菅人命霸占新矿,本官已代为审理此案,将其暂押大牢等候处决。你身为知府对下属有失察之责,念在你封山之举还算妥当,便既往不咎。”

  李秀才今早击鼓鸣冤?安宁县令被押入大牢等候处决?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知府惊愕,村民们欢呼雀跃。

  江虹一门心思在矿山上,转首对身边下属交待:“即刻写折子,连夜送入京城,告知陛下,就说老臣不走了,要留下来盯着矿山开采事宜。张侍郎,立刻去张贴告示招募能工巧匠前来挖山凿壁。不不不,这是晋州管辖,安宁县衙如今无人主理,此事还是劳烦吴知府下山跑一趟!”

  江虹蹲在地上研究石块,问:“张侍郎,周侍郎,你们快看看,此矿石和那煤球有何不同之处?若是也拿去卖,作价几钱划算?”

  吴知府十分无语,只得听命下山张贴告示去了。

  县衙无人主理,难道他的知府眼下就不缺人主理吗!偏偏官大一级压死人,吴庸只是一介地方知府,招惹不起户部尚书这尊大佛,哪敢说半个不字?

  京都。

  丞相收到吴知府的请罪折子,没几日,户部的折子也进了京。

  这日,青龙国朝堂上两

  个派系又吵翻了天。

  “陛下,开采矿山乃我工部之责,与他户部有何干系?还请陛下召回江大人。”工部尚书愤愤不平。

  户部官员辩解:“此言差矣!我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矿山也是田地,恰恰是职责之内。”

  “开采矿山,兹事体大,招募再多能工巧匠也是杯水车薪,派兵驻扎,方能事半功倍。陛下,老臣请旨。”兵部尚书也来凑热闹。

  礼部尚书不落人后,忙道:“陛下,我礼部掌吉、凶事务,矿山开采,需用到火、药,届时地动山摇,吉凶难料,微臣岂能不在场?”

  青龙帝稳坐龙椅,听了半晌,听得头疼,一眼扫见吏部、刑部两位尚书没出列,便问:“韩尚书、王尚书,两位爱卿可有何话要说?”

  吏部尚书正皱眉苦思理由,好半天才找到一个,说道:“回禀陛下,那晋州安宁县令如此昏聩,乃微臣失察之责。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与升降、调动事务,臣请旨微服出访,定为陛下肃清朝中贪腐官员。”

  刑部尚书跟着说了一句:“臣也请旨。”

  好嘛,六部尚书全部要离京……

  矿山肯定是要派官员前去坐镇,是召回户部尚书另外委派呢?还是顺了江虹之意,让那个胆大包天,竟敢先斩后奏的老尚书继续留在矿山坐镇呢?

  这是个肥差,人人都争抢着要去。

  青龙帝一时难以决断,便问丞相:“矿山该派何人坐镇?丞相有何高见?”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需一重臣前往方可。”

  太子冷嘲热讽:“这重臣该不会是丞相大人自己?”

  “若是陛下信得过微臣,臣自是义不容辞。”

  太子怒骂:“厚颜无、耻!”

  这两个派系的首领,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也不是头一回了,当庭怒骂也是家常便饭。

  青龙帝见怪不怪,轻咳了一声,斥责:“太子,慎言。”

  太子袖袍一甩,怒意不减,却道:“父皇,安宁县令隐瞒不报,晋州知府难逃罪责,丞相与吴知府本就有师徒之谊,正该避嫌才是。”

  丞相也道:“陛下,臣此次前去,正要好好问问我那门生,因何知情不报?江

  尚书身负户部重任,理应速速召回。”

  “江尚书那是明知矿山事关重大,才会向陛下请旨暂缓返京。”

  “那是请旨吗?分明是先斩后奏!”

  “陛下宽厚,江尚书乃两朝元老,数十年来殚精竭虑,偶有僭越之举也是形势所迫,谁敢质疑我户部尚书对陛下的忠心?”

  “若真是忠心,就该尽早回京复命,为何迟迟未归?”

  “那是因为朝中奸佞当道,国库空虚,老尚书五旬高龄,这才跋山涉水,远赴晋州。丞相这般质疑我户部尚书的忠心,其心可诛!”

  ……

  好一番唇枪舌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青龙帝听的不耐烦了,才道:“不是去宣旨,让那秀才进京面圣吗?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千里之外,安宁县。

  自那日击鼓鸣冤后,李秀才便在县衙客房养伤,等待着进京这一天的到来。

  晋州知府吴庸来过一趟,见了他,倒是十分热络,好一番嘘寒问暖。白日里暂代县令处理公务,晚膳时定会请他前去,一聊就是大半夜。

  无非就是,让李秀才在圣上面前,替他多美言几句。

  隐瞒不报这事的确是安宁县令范通一人所为,李秀才想想,也就应下了。

  李秀才养伤期间,大牛和铁柱两边跑。

  白日里去作坊看楚颜玩泥巴,日落后回县衙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毕竟挨了一顿打,伤在比较尴尬的部位,李秀才连走路都要有人扶着才行。

  起初是大牛和铁柱,后来赵氏下了山便一力承担,不让他人再插手。

  这下,那两人得了空闲,朝作坊跑得更勤快了,有时一整日也看不见他们的人影。

  秀才夫妻二人,在县衙终于过上了有吃有喝的日子。

  风行一世说

  小年二十六啦~~~

  周日,照旧两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