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罪奴她又名动天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8章 邯郸新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杀鸡儆猴,点到为止即可。”

  这位楚姑娘只一句话,就让余怒未消的太子,当场改变了主意。

  “好!愣着干什么?你们也聋了吗?没听见楚姑娘说的话?”

  众官员眼见太子不仅对这位楚姑娘和颜悦色,还言听计从,可一转头对着他们,那语气要多凶有多凶。哪还顾得多想其他,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恭恭敬敬站立两旁。

  楚颜从高椅上跳下来,走到众官员中间。

  “各位大人……”

  “楚姑娘。”

  众官惶恐,纷纷躬身作揖。到了此刻,谁还敢小看这位稚龄女童?

  “韩知府惹出的流民之乱,起因想必各位大人都清楚,他既已受到杖责,此事便就此揭过,不/会/再问罪其他人。太子,表个态。”

  众官员一时间半信半疑,目光齐齐望向,堂上刚端起茶碗的太子。

  “啊?”太子愣了下,才道:“好!楚姑娘说什么都对,楚姑娘继续,本宫先喝口茶。”

  楚颜真想翻白眼,太子分明没听到她刚才说的话,这么敷衍对语气真是欠揍。

  众官员听后却一个个目瞪口呆。

  “太子请便!小女子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大人。”

  “不敢,不敢……”众人愈发惶恐。

  “流民之乱只是暂时平息,后续该怎么办?流民安置在何处更为妥当?府衙粮仓存粮够赈济流民多少时日?”

  楚颜一连串问题,问得在场官员们哑口无言。

  昨日便是因为事发突然,未能妥善安置才惹来这场暴乱。这些问题,他们哪来得及去想?

  “各位大人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楚颜的话又引来一阵缄默,她才又道:“若是没有,小女子倒有点想法不吐不快。”

  一名官员机灵,急忙作揖道:“还请楚姑娘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有/两件事,需要仰仗各位大人。其一,近千名流民皆需登记在册。有朱雀国官籍者,可换成我青龙国官籍,将这批流民纳入邯郸府辖下,和城中百姓一视同仁。未携带官籍者,需有两人以上作保,才可给予官籍。

  其二,划出田地,由流民自行伐木建造房屋。各位大

  人府上若是缺人手,也可收纳这批流民,为奴为婢悉听尊便。其余流民,暂缓时日,另有重任。”

  楚颜说完,又问了两句:“各位大人能做到吗?需不需要小女子再重复一遍?”

  众官正听得专心致志,忽被问话才惊觉她已经说完了,纷纷作揖称“不用不用”,又齐声表态。

  “我等定当竭尽全力。”

  “太子随行官员中,有没有在户部和工部任职的官员?”楚颜问话。

  “有。”太子应了声。

  “登记流民便交由户部官员,协助各位大人。建造房屋,则由工部官员负责绘制房屋构建图。太子?”

  太子道:“好!罗将军,传令户部张侍郎和工部陈侍郎来府衙待命。”

  “是,末将这就派人出城去请。”

  罗将军前脚去传令,楚颜后脚就打着哈欠出了大堂。

  “太子,饿了。”

  太子这才起身朝外走,道:“准备饭菜。楚姑娘的话,以后都给本宫一字不差记清楚,倘若再有疏漏或阳奉阴违者,本宫摘了他的乌纱。”

  “是是是……”

  众官员连声应着,等太子出了门才各自擦了把冷汗。

  “今儿之乱多亏了楚姑娘。”有官员感叹,“也幸好有楚姑娘,在太子殿下面前,为我等求情。”

  “可不是嘛。”另一名官员道:“也难怪太子殿下大发雷霆,委实是我等办事不力才惹来此乱。若非楚姑娘求情,我等岂不是也要和韩知府一样,被杖责五十大板?”

  “这还是太子殿下宽厚,只打了板子,并未当场摘掉知府大人的顶上乌纱。”

  “没错,正是如此。”

  “这位楚姑娘真乃奇人!拨乱反正不说,又令太子殿下在百姓心目中树立威望,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机智,世间罕见啊!”

  “那两件事,可都不好办!近千人登记造册,我等加在一起才不过数十人,只怕数日不眠不休,也难以做完这一件事。”

  “依我看各位同僚不如及早回府歇息,明日也好早些来府衙报到才是正理。”

  “正是,正是,下官先行告辞……”

  翌日。

  一府官员早早便赶来府衙待命,却未见那位楚姑娘,只看见太子带着两名官员走来。

  众人行叩拜之礼,太子已

  坐上主位,介绍随行官员,一位是礼部张侍郎,一位是工部陈侍郎。

  这位张侍郎正是当初护送李秀才进京那位,后来还上折子参了太子一本,此次却被太子从户部调来,一路随行前往冀州。

  太子自有容人之量,张侍郎也不会揪着过往不放,毕竟太子将来要继承皇位!

  “我等见过张侍郎,见过陈侍郎。”

  众人急忙行礼,寒暄两句,礼部张侍郎便切入主题,道:“那就开始!辛苦各位大人。”

  工部陈侍郎也向太子请示:“殿下,臣先行一步,待看了府衙预选的地方再来回话。”

  太子点了头,陈侍郎便在数名府衙官员引领下出了府衙。

  这一分工,又有户部、工部两位官员从旁指点协助,不管是登记造册流民一事或者选地方令流民自行建造房屋一事,全都办得顺顺利利,偶有问题也能及时商议解决。

  一连三日后,太子和楚颜才离开府衙,重新北上朝冀州而去。

  临行前,太子不仅暂时留下了户部和工部两位侍郎,而且还留下一处矿源。

  继李家村和东京之后,邯郸府也发现了新矿。

  ……其余流民,暂缓数日,另有重任……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楚姑娘那日曾提及这话,竟是早就有意,安排这批流民去开采新矿!

  一时间,众人无不钦佩震惊!

  当《黑矿赋》随着煤炭生意的远销,逐渐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时,青龙国百姓对《赋》中所写的那位女神童,议论纷纷之余无不渴望一睹她的真容。

  那日,户部张侍郎无意中一句话便道破了楚颜的身份:“楚姑娘正是发现新矿的女神童。”

  一语出,邯郸府官员集体石化了……

  原来是她!

  怎么是她?

  竟然是她!

  一府官员事后方知:邯郸府的矿源,并非太子寻得,而是楚姑娘奔波四日,寻到的。

  她,就是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那位女神童。

  风行一世说

  正月十三~~求收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