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不1样的三国上
第94章不一样的三国(上) “大江东去?嚯,嘴臭林口气够大的啊。” 虽然有了刚才的音乐和词,可这和说历史,还是两码事。 除了林浩的铁粉之外,大多数人,还是不认为,林浩能把这段精彩,却又复杂的三国说好。 林浩没有在意这些,陡然打开手中折扇。 “啪!” “戏说三国?” 看到扇子上,四个龙飞舞的大字,很多人都忍不住,跟着念了出来。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 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 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里有曾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曹操。 还有隆中一对,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 有风流潇洒,人中之龙的周瑜,坚韧不拔,一心光复汉室的刘备,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五虎上将赵子龙。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造就了这个时代的恢弘。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丛生,诸君且随我一起,跟随历史长河,一起去追寻这个时代的余音。” “我操!这概括的很带劲啊。” “嘴臭林就是嘴臭林,一个简简单单的开场,直接甩了李文清八条街。” “别停嘴臭林,继续,有那味儿了。” 就凭这段开场,就足以说明林浩的功力,让不少原本并不看好林浩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正视了起来。 “今天,咱们就来先说说周瑜这个人,很多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人。 应该知道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堂堂周郎,竟是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 很多人就说啦,嗨,什么周郎?不过如此,气量这么小,被人给气死,简直是个二缺。” “噗!嘴臭林你在搞什么鬼?画风突变?” “哈哈,嘴臭林你说周瑜是个二缺?这个词感觉怪怪的,但听起来就是很爽啊,有木有(狗头)” “嘴臭林你好自为之,我周郎棺材板要压不住了(抠鼻)” 前面的背景音乐,赤壁怀古,包括刚刚的开场,妥妥的大气历史风。 可林浩这一开口,画风就变了,他用的词,说话的语气,和很多说历史的大教授,满口的之乎者也,完全不是一个样。 但很奇怪,大家却觉的很亲切,很接地气。 林浩没有回复弹幕,接着道。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都觉的周瑜就是个小丑,甚至有人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实际上,他真是这样的一个废物吗?我敢肯定的说,绝非如此。” “什么?嘴臭林你玩大了啊,他不是这样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林浩,你不要胡说八道,我是华清大学历史系毕业,不懂就赶紧关播,别在这误人子弟。” 此话一出,弹幕中就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者,也都出来怒斥他胡说八道。 林浩没有理他们,继续说道。 “相反,周瑜是一个,非常英雄且厉害的人物,二十四岁,便被孙策封为建威中郎将,这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级别。 统领一方军队,他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要颜有颜,能文能武,相貌俊朗,如若不然,怎会有周郎的称呼? 要知道,孙策叫孙郎,郎这个字,在古代就是个形容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男神。” “男神?我操,这不是在说我吗?有代入感了。” “别说,被嘴臭林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样,如果周瑜真是个废柴,孙策干嘛那么器重他。” 林浩再次说道。 “所以周瑜的人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完美”。 二十多岁,别人还是个小兵,他却官拜司令员,娶了同时期女神级别的美女小乔,成了孙策的妹夫。 他的人生,不知道羡煞多少人,让多少人嫉妒到疯,如此男人,他会有嫉妒心?恐怕他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吧。” “哈哈,对,这要是我,我他妈不爽翻了,谁配让我嫉妒啊。” “林浩你不懂历史就别说,我问你,照你这么说,他怎么会被气死?” “不懂装懂,周瑜就是三国最大的笑话。” 这些言论,林浩瞄了一眼,嘴角一笑。 “周瑜是不是被气死的,这是书上说的,谁又亲眼看见了? 我们要知道,这些史书,乃是史学家而写,史学家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所以他们写的,就真正是公平公正的? 那好,我问你们,既然周瑜是个废物。 为何孙策如此重用他? 为何刘备评价他为气量颇大,雅量高至,为何诸葛亮初见周瑜,便和他相谈甚欢? 为何同时代的人,提到江吴名将,首推周郎? 为何如鲁肃等东吴名士,对他也是万分推崇? 难道说,所有人都是傻逼?或者是收了周瑜好处?当他的舔狗?” 林浩的追命连问,让网上对他的质疑声,瞬间少了很多。 因为林浩说的都是实话,有据可寻的,周瑜废物论,直接不攻自破。 林浩继续说道。 “我们再看对诸葛亮的评价,大家都熟知的空城计,草船借箭,夜观天象,借力东风…… 试问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办到的?三天后什么时候起雾,什么时候下雨,算的分毫不差,现在的天气预报,恐怕都没这么准吧。” “哈哈,那确实,我也不信!” “比天气预报准可还行?” 林浩说的风格,和李文清等人的,完全是两个风格,很直白,通俗易懂。 让很多人,不知不觉的,就听了下去。 “所以说这些历史,都是后人所写的,绝大多数人,对三国的了解,都是来自《三国演义》本书。 可大家要知道,这是“”,是将这段历史,以作者的角度,用戏剧性的文字将它展现出来。 和真正的历史,是有很大出入的。 刚刚那位,华清大学历史系的朋友,你应该知道,三国这段真实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