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隐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五章 终会秦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通天领军晓行夜宿,一路好狂奔,终于赶到了驻扎在洛阳城外百里之地的唐军大营。他瞬即指挥姚思敬安顿人马,他即先入辕门,以报秦王。这是他第N次走入唐代的军队之中了,可是这次他刚入辕门就感觉到不一样的气氛。

  这是大唐最为严整肃穆的军队,凡秦王所统之兵皆是能征惯战的,从他们的布阵排兵来看,内外紧驰得当,时时都有警备之机动力量。他们行走坐卧都有一定的规矩要求,人数虽达万,但是竟动如疾兔,

  跋山涉海如平地。而静如处子之时,数万人在演兵场上列队相迎,竟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到。

  刘通天暗暗赞叹,李世民治军用法,甚至他所设计的军队驻扎方法,都是暗藏乾坤,哪里走军粮;哪里有备军,进退之路早就藏在营帐设计之中。这就是《易经》的阵法布局,这是李世民的独创。

  刘通天将兵符与守地参将合准,就将人马交待清楚。忽跑来一兵士,禀道:;孟司丞,秦王急召你在中军大帐相见!刘通天点头,他即急步入中实军大帐。

  他这次终于见到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正坐于军中铺着虎皮褥子的雕镌豹纹的平榻之上,他还不满三十岁的脸上,一双可透察人心的眼睛正看着刘通天。

  他实在没想到李建成手下一等谋士居然是比他还小的人,眼似明星,眉如墨画,鬓如刀裁,果然是神姿英发,不同凡流。看他护心镜澄明,明铠锁甲紧着狼腰猿臂,气宇英爽之中时有诡诈之色,豪气肝胆之内魅惑无双。李世民心下猜忖,难怪父亲李渊对这个人格外器重,他不是好斗的家伙。

  刘通天上前就行大礼,道:;秦王在上,今百骑司丞孟云飞率军特来效命!他一挥手,左有姚思敬,右有常春城,所有百骑司的人马尽皆行礼。

  李世民身边亦立有二十五名大将,这都是唐代初年最为有名的武将,也是这番进军洛阳的全数力量。其中柴绍正在前列,他见刘通天来了,心里本不痛快,但脸上却亦平静。

  尉迟敬德身高一丈,手提金锏,脸色凝重,他盯着刘通天,心知这次这个人必要死在这里,因为从长安城凶杀案发以来,他得罪了太多秦王的亲信之人,而是尉迟敬德是从宋金刚处,初归秦王,对于李世民的狠辣是很清楚的,但是作为一忠耿直臣,他亦特为敬服李世民的治国伟略,方还在这边坚持作战。

  环视秦王之军,竟没有多少刘通天的内助,只有田仁会却是早一步入了秦王之军,却并没有派差,只以偏将之身份立在最后。他见刘通天等人进来,却是捏了一把汗,以他这数日在秦王面前的观察来看,这李世民对百骑司可是并不友好,特别是对孟云飞这个人有相当大的疑心。

  李世民扫视一下百骑司孟云飞所带的诸人,都是些末等品级或不入品流的将员,他是想不出这些人怎么搞定的长安城里诸般大事,但先礼后兵,他很懂得这个道理。他起身笑道:;太子侍读远道前来,辛苦,未能早早远迎,实是谦意。

  他并不称孟云飞为百骑司丞,而是太子侍读,这是拉开与孟云飞的距离。他之侧边立着杜如晦、房玄龄等人正想看刘通天如此在此为官。而长孙无忌等人暗有笑意。

  刘通天见李世民如此,不卑不亢地道:;今奉圣人之旨,助左翊卫大将军柴将军来此,力助秦王平定王世充是为大事,不敢懈怠。李世民见他很沉着,便笑道:;孟侍读初来,并不知我用兵之法,今愿请侍读一登演兵场,观我秦王军马之阵容,且待指教!

  他是皇子,用词很有分寸,这就是下马威,遂令人将刘通天所带之兵将一一核查身份,却不让他们观阵,而是让他们驻扎军外。他只携刘通天一人向演武场而去!

  秦王之谋,是为天下之策。刘通天想看看这位少年之时,即征战八方的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从他的开头第一次出招,就发现了此人的城府之深,并不比李渊差半分。百骑司名为秦王统系,但是人皆是刘通天自谋,先把他们分开,再另设兵网,这就是李世民对付百骑司的第一步棋。

  刘通天并不惧怕,他可是需要一心辅天下,让李世民成为明主的使命,但明明这个人就在眼前,却不能明言,这份苦楚,他必须担着。现在他是李渊的人,方与太子李建成关系匪浅,如何再转变李世民这个最硬难啃的骨头呢?他就要更加谨慎,更加有谋计。他笑道:;身为唐臣,自要助军之胜。指教不敢当,且请引路。

  李世民一动眼色,二十五名大将之中的屈突通即转身而去。他深眉细目,颇有鲜卑族的特点,他已持兵符在先,李世民下阶,刘通天即随其前往演兵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