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首战虎牢
尉迟敬德比刘通天更恼怒,他早就上马带着铁鞭,紧追出营寨。刘通天见如此紧急情况,当机立断,马上传命百骑司不得胡乱追击,稳坐营中。他急命百骑司中马速最快的何常在,字云常,让他直追尉迟敬德,务必要以幻术先救出尉迟敬德才好。何常在与常春城立时带着数员最为精干的百骑司兵士领命而去。
刘通天安定军心,将各营整合已罢,立时对付郑王王世充的地形图铺于帐中案上,各百骑司的将军皆屏气以待。刘通天道:;现在窦建德的军马已攻下管城,正逼进荥阳。尉迟将军如此匆忙行事,直奔虎牢关,他对付的并非是王世充,而是窦建德。这很容易落入对方陷阱。若不如将错就错,我等马上分头联络荥阳的细作,困住窦建德,让他暂时不能逼进虎牢关,再将尉迟将军父子救出!
他遂连夜调兵派将,联系荥阳城内的唐军网络,了解到窦建德果然已准备进攻荥阳。而且窦军似也得到消息,尉迟敬德的兵马调动,遂急打荥阳。幸得刘通天的百骑司内外周旋,荥阳方未能被窦建德一次功成。这就给何常在多了一点时间去救窦建德。
尉迟敬德有三个儿子,尉迟美琳是老大,本名是尉迟宝琳,他长得虽然不美,可是偏好美女,喜色,自谓为身轻体健可猎美林之绝色,所以又谓之雅号,美琳,人称健公子。再加上他本就少时与尉迟敬德是对手,后献关杀养父,才归亲爹尉迟敬德,所以他更是个性特异,绝对要自己逞英雄。
当然,对于这一点他老爹尉迟敬德是不知道的,就以为美琳是他的号而已。今知他的大儿子尉迟宝琳竟单枪匹马去挑战王世充,这可是太让尉迟敬德震惊了。他只带了一百人,一气猛追。
尉迟宝琳走得很快,他本是平洛的先锋,但他知道李世民可是围攻洛阳,他单枪匹马说不准倒不能成事,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进荥阳,窦建德远道来袭,兵马困顿,他与荥阳县尉尚有交情,立此一功,也足以为自己长脸了。
于是他打马扬鞭就向荥阳而来,虎牢关守洛之要关,是在荥阳和洛阳之间,他必须要战虎牢关。尉迟宝琳急奔到虎牢关之前数丈之外,就看此关雄姿屹立,威风壮烈。
他不察看地势,单枪匹马就向关头搦战。早有兵士报到虎牢关的守城之将袁远航处。隋末群雄大乱,四方兵起,这虎牢关本是兵家必争之地,虎牢之名是从周代就有,"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就是说山上多虎,却可为天子所掌。此关在洛阳以东,是重要的关隘。
可是,守关之将袁远航却是隋代的一介小官,他碌碌无能,但他有一子名袁行,能打金镖,善射双箭,连扣数十箭,有百步穿杨之能。
袁远航听闻尉迟宝琳竟是单人来挑关,本是忧心窦建德三十万大军的他,更是生气。他拂衣起身,怒道:;李世民真是不当我虎牢关是回事。必要拿这尉迟宝林下酒!袁行在帐中,立时出列道:;爹爹勿忧。孩儿自能对付他!
尉迟宝琳正驱马上前,在关外挑战,那马嘶叫间,关上放下吊桥,接着皂袍白甲的一员小将带兵而出。他剑眉星目,风流倜傥之处竟让在美女林中溜达过的尉迟宝琳也有些愧然。
此人正是袁远航之子袁行,袁行指鞭笑道:;你就是那个尉迟宝琳?竟敢挑战我之虎牢关!且看我的手段!尉迟宝琳见他虽背后带兵,可是竟令兵马不动,单独驱马上前。
尉迟宝琳笑道:;无名之辈,还敢应战!袁行大怒,两人走马一过,袁行的长枪翻挑尉迟宝琳的重锏,他的枪法灵活,闪眼间竟出三招。尉迟宝琳亦不弱,执锏相格。一盏茶的时间,两人竟杀招频出,过了十招,尉迟宝琳顿觉吃力,虚晃一锏,拍马就逃。
袁行哪里会让他逃的,从紫皮箭袋里抽出一支雕翎箭引弓扣弦,射向尉迟宝琳,登时尉迟宝琳的马腿中箭。那马长嘶而立,尉迟宝琳一下子滚落在地。袁行快马上前,眼看着一枪就能搠死尉迟宝琳,已然将他胸口刺破!忽一鞭狠狠架住他的长枪,袁行的手臂刹然吃力,马步后退。
他盯睛观瞧,来人阔面扬眉,鼻正口方,暴火一般的性子,正冲着他大怒道:;休得伤我琳儿!正是尉迟敬德。
袁行听他这一吼,就向后退了半步,反辗枪杆再搠尉迟敬德。谁知尉迟敬德的铁鞭如石坚,如山重,走的几招虽不灵活却是拙重质朴,内严紧实。袁行幸得枪法轻灵,方能趁手走得几招,他一想法子,就虚让一步,转马就逃。
尉迟敬德见儿子受伤,哪里肯让袁行逃了。他拍马就追,谁知这虎牢关周边的密林之处杀出无数伏兵,登时将尉迟美宝琳与尉迟敬德分开。兵列奇阵,步兵当先,竟是死死困住了他们父子。
袁行立在虎牢关之前,扬鞭笑道:;把他们给我拿下,有重赏!尉迟敬德左右突围,奈何敌众我寡,实在难持久。他们父子正在危急之时,只见半空之中迷雾闪电,登时数个金甲武士杀入关阵之间,何常在立在阵外,他口中念动咒语,大展幻术,袁行年少,未见过这等场面,他的兵马立时乱了阵脚。
尉迟敬德何等勇猛,抖搂精神。他铁鞭横扫千军,奋战出来,救得尉迟宝琳。此时的尉迟宝琳胸前伤口流血不止,脸色苍白,常春城冲杀进来,道一声:;尉迟将军这边走!他打头阵,尉迟敬德一路拼杀,终于他们父子打出重围。
袁行见事已如此,也怕窦建德的军马攻破荥阳,再战虎牢。他就扬手,金鼓齐鸣,收兵回关。
何常在与常春城两人前后护着尉迟敬德父子,逃了数十里。一路何常在也通医术,为尉迟宝琳包扎伤口,尉迟敬德极是感激刘通天的相助之恩。
待得整顿好一切军马,尉迟敬德也无力再战,遂与刘通天相议,返回秦王大营。
李世民正在大帐与诸将研讨军情,早有探马来报,尉迟敬德率军归来。柴绍微微冷笑,他知道百骑司这次是跟错人了,尉迟敬德打个败,李世民极不满意。
果然,李世民脸色铁青,道:;让他进来!尉迟父子跪倒在地,刘通天亦随之,但是他心里是有主意的,一点不慌张。
尉迟敬德惭愧道:;末将率军进击洛阳,没想到逆子宝琳闯虎牢关,欲劫动关卡,以助攻洛。特来请秦王降罪!他的儿子尉迟宝琳胸口有伤,可被他爹五花大绑摁倒在地。
李世民看看这一对父子,道:;听闻百骑司已在半路破了八门金锁阵,又何以会出现这般意外之事,尉迟宝琳其罪该罚!降职一阶,再罚俸一年!要知道李世民的眼线是无处不在的,他早就知道了孟云飞收了徐寻龙的事迹,心中更有意将百骑司纳入旗下,只是这首战之罪在于尉迟敬德父子,今百骑司归其所统,则不得不一并责之。
屈突通正好抓到了尉迟敬德的把柄,他有些得意,向前一步道:;这次可是唐军首战虎牢关,就被你的儿子给挫了我军锐气。我早就说过尉迟敬德手下皆是刘武周的降将降兵,多不能尽心为大唐拼杀。前日冯德已斩,可仍有刘武周与宋金刚的旧日降兵不断脱跑,这就是说明他们还有仗势,秦王明见!他这一说,众将之中亦有不少人点头。秦琼在侧,却哼了一声,要知道他可是刚刚从王世充那边逃过来的,投降李世民的。
柴绍听闻,也忙给刘通天下药。他笑道:;此番兵败,必是百骑司无能,也要重罚!
刘通天心中暗想:;他真是无孔不入了。平阳公主那般的英风飒爽的奇女子嫁给他也真是命苦。他向来是能够在紧急之中思对策,危险之时见风流的人物,此时他居然想到了李秀宁,这也是让人无语的了。
更有一人,长眉修目,黎黑肤色之中却有一种慧气,他一直关注着刘通天。之前的二十五名大将之中,他向来是站在其后出谋划策,并不显山露水。而此时,他却向前一步,道:;本将倒是听闻窦建德之所以未能首克荥阳,正在于百骑司内外周旋的功劳。不然尉迟将军也难以脱身。这功罚相抵,不知秦王所见如何?他这一番言辞,正好说动了李世民。
因为这个人来历非常,他就是日后辅助大唐三朝的徐茂公,也就是徐世绩,后来被唐朝皇帝赐姓为;李。李世民可是很信任他的,此人也是从瓦岗寨李密处就投了李世民的。当初百骑司查李密之余党,刘通天也未查他,也算是施恩于他。但他一直不动声色,此时他却是要说话了。
李世民这才知道窦建德原来本是急攻荥阳,竟然未能首战功成,原来是因为孟云飞在荥阳内线动了手脚,又让百骑司之不良兵辅之,难怪窦建德未能及时赶到虎牢关。不然这尉迟敬德父子怕是回不来了。
他铁青的脸色放缓了一些,道:;百骑司破八门金锁阵,更牵制了窦建德之兵马,其功罪相抵。而尉迟敬德父子的确是败我前阵,必要罚之。今就将他们收押关于牢中,待行处治!
李世民也是受了这些日子屈突通,殷开山等人极力地劝说要拿下尉迟敬德,方会行此事。尉迟敬德知秦王必有此招,军令如山不得不如此。他倒也无话可说。可是 尉迟宝琳竟将头一扬,满眼都是不满,气道:;我是单挑虎牢关,只是被一小将重伤,这是我的错。与我父无关,只关我一人罢了!
尉迟宝琳虽从未未得尉迟敬德多少慈爱与照顾,可是当生死之际,他父亲能率那么少的兵马来救他,这让尉迟宝琳很感动。他虽缺点很多,但这一点是不错的,方会说出此语。
秦王李世民向来令出如山,哪里容得两议?手下兵士即解了尉迟父子的官服,押下了大牢。而刘通天忙道:;秦王,破阵取关虽未能首胜,但尉迟将军在兵少之情况下仍旧敢于力战,无有叛降之心,这是足以证明的。何必将他下狱?再者,此时当用人之际,重惩大将于军不利,请秦王三思!
刘通天竟没有想到他此时是刚刚出了虎口,勉强躲过了戴罪的情况,居然就帮上了别人。他这一举动,让那些本是刘武周或王世充等处叛逃归唐的将领,尽皆点头,暗知其人厚道。秦琼更是着意看了看他。李绩、杜如晦、房玄龄皆点首不语。
柴绍却不屑地道:;两虎相争之时必要保其子,却未必尽忠于唐。李世民听闻,便道:;押其数日,只为正军法。本王自知尉迟将军绝非不忠不义之人,待来日必还要战场上用他,以壮我军威!他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分得清,我此时要罚你的是什么,奖的是什么。一切都明明白白,绝非以权谋胜人,从这一点来看,让刘通天发现了李世民未来的确是可造之才。
因为百骑司本都有一些不良人,他们也负责牢狱的管理,因此刘通天让他们格外照顾这一对苦难父子。他还总将好话相待,尉迟敬德大是感激,连尉迟宝琳也有动容,绝意不再与百骑司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