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隐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八章 祭典玄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静澜司的消息一向比兵部快些,特别是之前为查长安内乱之案,刘通天下令所有的长安消息不得向兵部透露。因为此事涉及秘密,所以屈突通与刘通天和好之后,也没有计较。至此察情司知道的事情更多。

  ;司丞以为此战如何能胜?李渊对刘黑闼是心有顾忌的,刘黑闼的厉害他已领教过了,就算是秦王李世民出征也是数次几乎险胜,这一次刘黑闼有突厥大军相助,实在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长安情势刚稳,突厥却心有不甘,相助刘黑闼。但此为必败之由!

  杨恭仁、萧瑀都盯着刘通天,极其不信。当年若不是大唐斡旋突厥,刘黑闼断不会大败。何况这一次突厥是全力佐助,刘氏定王怕就不是预言了。

  刘通天很镇定,他道:;突厥向来是抢掠搜刮,河朔一带的黎民愤慨,若是其相助刘黑闼之一中被天下人知,齐鲁之地亦必有不平之士奋起,刘黑闼本有民望就难保;再者,刘黑闼志在收复其地,然其余党曹湛、董康买皆逃亡,就算其归顺,一时亦难分兵多将来据守各处;其三,长安虽稳,但必要防范内外,特别是周边的力量。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李渊点了点头,杨恭仁看李渊脸皮放松了些,就知道这是说中了皇帝的心思,忙接道:;此次出征静澜司亦要随军才是。他经过这一次的长安内乱已然看出刘通天的本事,而且他也感念其不究旧臣之罪的宽仁。

  李渊笑道:;看来,我想留云飞在我身边却是难事了!一语出口,萧瑀都微笑了。

  ;对了,今朕要全力对付这个刘黑闼,祭典若不延后,就必要以一王代行才是!他的眼光又停留在刘通天的身上。

  这一次的祭典是皇家仪礼,因逢初春之时,四时升平,让皇家行郊祭之礼,以利民生。由皇后代为亲蚕,设祭受神。但因为窦皇后已去世,李渊虽喜美色,却不立后,便停了此礼。但此次,因为长安勘平乱波,又已宣告天下,就不能不行此祭。

  刘通天就知道一旦有这样的差事,就会放在他的头上。因为他毕竟对诸王皆了解,他略一沉思,即知此必是要一王子代行,王妃随祭才能说得过去。他微笑道:;祭典之事,本是礼部所规范,即早关皇门进行整修,又为工部之业,静澜司并未得其报之。还是请六部相商为最妥。

  他又把这皮球踢回去了,虽然依礼来说,应是东宫太子代劳,可是长安之乱,诸王势变,谁也不甘心让对方贪功以张其势的。当然刘通天也不会这么笨,去揽这样的事。

  李渊听完却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刘通天并不建议太子去做,那么他就可以直接提议了,因为太子现在的光环还是很大的。可这正好合李渊的心思,那就是让秦王李世民来做。因为李渊要给秦王一点势力,才能让他不要再搞那么多的事。秦王虽平了皇城之火,可是李渊并没有将皇城内外的守备权力交给秦王,依旧是由东宫的力量把恃,秦王肯定会心里不平衡的,李渊很了解这一点。

  ;祭典之事即由秦王代行,先定此事,只要小礼俭朴即可。六部之议只决平刘大策!李渊一锤定音。

  萧瑀、杨恭仁立时依礼而退。刘通天也要走,谁知李渊却微笑道:;你今已成朝中之要臣,不可无婚配之事,朕要为你留意一良人,待扫平刘黑闼之后,即可行婚立业。

  刘通天的脑中轰地一声,这就是受宠信的臣子,必会得到的重赐。皇命不能拒,可是对他有感觉的女子尽是平民或叛臣,乱党之后,就算是唐秀嫣那般曾与孟云飞有私情的宫娥,亦是虽年长却媚惑无双的人物,这哪里会有一个是金枝玉叶?他对那些富家有权势的女子实在是没有兴趣,但是李渊必会给他找这么一个;良人。

  他的身家性命事业前程皆在皇帝的手上,可是他却不想连情感也要听从权威的命令,哪怕即使是鬼青仙师,这般他在仙府中的老师,也不能行!

  ;云飞本是平民草野出身,能有今日皆陛下所赐。然年纪尚轻,当以事功为要,国业繁扰,岂以家为?他跪地回奏。这是一种很郑重的方式,一般李渊也是赐座给他的。

  李渊忙请刘通天起来,即笑道:;不想云飞为一痴情种子,今大战在即,暂不行此事,来日自有良淑贤女子为君择选!

  刘通天眼光微动,他忙将话题绕开:此来,还有一事,虽已禁封长安县内诸与外邦相联系的暗点,但是怕伤之太众,又恐其余诸族疑心,还请鸿胪寺广加安抚,不可失我大唐之仪。

  这一句话却让李渊想起了一事;;鸿胪寺之贡物必要清查,内侍省处事不稳,让一再在宫城及皇城发生这些行刺,下毒之事。此两处必要严整,此事交你要与吏部多多联脉,多选些精干廉诚之人来做事。长安绝对不能再出错!李渊的神色又严肃了起来,他的精明可见一般。

  刘通天明白吏部是重视世家之后,可所选用之人怕也无能者居多。李渊显然是看到了静澜司所用的人皆是有本事的,遂会让他帮吏部来长眼,让长安县稳当。可是内侍省及鸿胪寺这样的肥差,怕是世家子弟,即使送礼都难进,要周旋各亲王的力量,当然也要用静澜司来办事了。

  ;遵旨!刘通天终于可以退出大殿了。他松了一口气。

  不出数日,秦王李世民与其正妃长孙氏、侧妃杨氏及王府诸妾皆起轿从天街而行出明德门向效外之神庙而去,因为这一次规模较小,亲蚕之繁礼亦未行,只是告祭天地时神罢了。刘通天奉旨随行,长孙无忌看到他,更是不喜,只低声对李世民的正妃长孙氏说了几句话。

  刘通天这是第一次看到长孙氏,秦王的妻室当然不是外臣能见的,若非奉旨从行,他也不会看得清楚。

  太孙氏仪态端庄,举手投足之间果然有大气之处,可是她的眼神却是很冷的,没有一丝一毫女子的娇媚之色。而天策府上下臣子皆遵其号令,恭敬跟随秦王之脚步而行。但是刘通天的心头却泛起一丝不安。

  这最贤淑的女人无疑是皇帝李渊为李世民所选的佳儿佳妇了,李世民也处处顾着她,连走路有时都会帮扶一下。但是刘通天却隐隐觉得这两个人之间并不是那么稠密情浓,而长孙无忌的威风亦是从他的这位姐姐身上来的,足见长孙氏对天策府上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告祭之时,长孙氏正奉以春丝香草,更用百名绣女做的锦帛为献礼,她的的举止很郑重,可是手微微有点抖,本来是先叩再拜后奉祭品,可是她却连奉祭之时间略略比之前两个过程少了一会。

  这一般人是不可能觉察的,可是刘通天对数字是相当敏感的,他已感觉到这一点。而且,从察情司他已得知这丝帛的分量并不合礼制,是特别加厚的一点,因为本来的贡物早就被他封存了一部分,但是长孙氏却没有选用那些特别加厚的,特别还是依原礼的丝帛数献上。刘通天忽然有一个惊人的想法:那以丝帛之物网络掖庭宫上下的人,就是这位秦王的正妃长孙氏!

  因为此行为代帝而祭,她相当于是代皇后而祭,这是震动其野心的。长孙氏必知静澜司已封存贡物丝帛之事,所以她故意依原数而行,以避人耳目。她绝对不是外表的那般温柔可亲,贤淑德行,她是李世民的智囊!

  这个想法让他非常震惊,但是并没有什么证据,如此说来竞粉楼只是她的一种掩盖的手段,以通外情,而真正的网络内侍省等官员的却是她的谋策!

  正在刘通天思索之时,长孙氏却已礼罢。她随秦王上车驾之前,看了看刘通天。刘通天觉得她的目光是在审视着,他却波澜不惊应对。

  长孙氏礼成归府,她温了一盏清茶给李世民,这是她所亲手调制的,李世民劳累一天,品了一口茶,很是舒畅。

  ;那个少年就是静澜司丞,第一次见到,果真不凡!长孙氏观察着李世民的神色细声慢语地说。

  ;他是不错的,就是太仁慈了点,难成大业!李世民想起刘通天以浮桥救其手下将领之事,将茶盏放在一旁。

  ;我倒觉得他之才智远在我兄弟之上。早劝李郎不要得用外戚,安业我已警训他了,想是不敢作乱。倒是可让此人来秦王府做些事情,他深得陛下之心,岂不是对我们大大有利?长孙氏绝非凡事以本家为重的女人,她要助秦王成为真正的帝君,就必须关注李渊的一举一动,而从她在掖庭宫得到的消息是孟云飞最得李渊之信任,必须要拉他过来。再者她也怕这样精明的人会查出其拉笼李渊后妃们的事情。毕竟现在李渊已大约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网罗后宫的事已有所感,尹妃和张婕妤都不是很周密的人,但是长孙氏是相当周密的,她会考虑得很长远,绝对不会犯李建成同样的错误,让李渊生疑。

  ;你果然是我之良佐,与我所想不谋而合!你也在这此比为我多多筹谋,一定要让孟云飞全心归入天策府!李世民微笑。

  长孙氏点点头,其实她心里明白这样的人只有抓到自己这边来,才可能不再成为对付长孙家的敌人。

  李渊经过朝堂与众部合议,已确定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与原国公史万宝讨伐刘黑闼!他特别要求静澜司先做好祭典之事,再行从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