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隐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381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外戚内宦全束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此香魂断,飘零无所依。静澜司的布局本就是玲珑穿插,前府后苑,苑中假山必依自然之势而设形,内设七巧迷局,联脉 官府,机关重重。

  此时,孟云飞站在山前的百花池畔,那已起一座香丘,已立碑,正是小翠之墓。 他默然相对,心潮起伏,窦青娥、阿秀、屈突晟等人分立在旁,无不黯然。

  ;小翠在内廷受尽折磨,杨金宗这个畜生!司丞,下一步怎么办?小翠生前曾入不良司,后由不良司首郭远东巧妙运用了一些方法,联系掖庭宫中人,方得受罚入宫为宫婢。如今郭远东看小翠死去 ,气愤难平,方说了这话。

  ;一切按原来的部署做,只将杨金宗的那些罪证列成文章疏,交给御史台,他们一直在弹劾内侍乱权之事,再将齐王府的曾亮问出口供,全部交给大理寺。孟云飞明白,除掉这个内侍省的大权奸杨金宗是有着极大的风险,必要让齐王李元吉看看他的手段,走官道是最好的。

  ;诺!郭远东点头。

  孟云飞恭敬地为小翠上完香之后,他转身回到静澜司正厅,窦青娥急步跟上,她虽有些看孟云飞对小翠的在意,有一点点难受,但是她更知道孟云飞得罪了一个极可怕的势力,那就是内侍,这些人非常可怕,只要在皇帝面前吹吹风,就会一个又一个的忠臣脑袋掉下来。

  ;他行吗?窦青娥对郭远东这样的干吏都有些担心。郭远东对窦青娥这样的钦犯跟在孟云飞身边是很怀疑的,他听窦青娥发问,就哼了一声。

  孟云飞笑了,他已从条案上摆着的一个紫金色的宝盒中取出一支珠钗,那珠钗的形制竟与尹妃的玉如珠钗一模一样!

  ;郭司首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更重要的是有人会帮我们的!

  孟云飞轻轻将那支仿制的珠钗交给窦青娥,;你发现内侍省杨金宗聚赃为盗,遂从他这边偷的所有的赃证,包括这支珠钗,从而被杨金宗追杀,遂误逃入东宫,后被押在静澜司。

  窦青娥没想到孟云飞已经把她的供词都编好了。他必是已有全盘的计划了。

  很快,不良司用最巧妙的方法,就是故事说杨金宗与御史台的一些言官有金银往来,再将些罪证的消息走露风气出去,吓得曾与杨金宗交往的那些大臣急得不行,个个临危自保。同时,这一招气得御史台的一些言官跳脚,毕竟他们是清流派,哪里能受这种冤枉,正好听闻了杨金宗的一些罪证,曾竟连上奏本,弹劾杨金宗。

  李渊皱着眉头看着这许多的奏本,真是尹妃之事没完,内侍省又出问题,他正要派小黄门招杨金宗。谁知内侍省的官员赵如莘已回报杨金宗卧病多日,走不了路,已然告假休养。

  ;他犯了这么多的恶行,居然还有脸养病,把他给我抬来!李渊一掌击于龙案。

  忽见孟云飞迈步入殿告礼,李渊正在气头上,就问道:;尹妃的案子办得如何了?

  孟云飞就将窦青娥拟好的供词和那支珠钗奉上给李渊,李渊疑惑更深,玉如珠钗的确有两支,一支是给了张婕妤,一支是给了尹妃,杨金宗这支珠钗是谁的?

  李渊极是精明,想到杨金宗平素所为处处包庇尹妃与张婕妤,连上次张婕妤的内侍宫中聚赌之事都能为之求情,这分明是有问题。

  正在此时,大理寺卿陈南急步入殿,他跪地就道:;有件案子实涉齐王,事关重大,臣方急入殿向陛下启奏。他就将曾亮所供的张婕妤与齐王李元吉有暖昧关系之供词奉给李渊。

  李渊看罢大怒,这齐王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搞他的女人?但李渊可不是寻常人,他很快又发现了一点,盯着孟云飞:;这曾亮是李思行的副将,他为什么要将关涉齐王的私事向官府告状,而且是直接能入大理寺?

  这话是问大理寺卿陈南的,可是他却看着孟云飞。孟云飞很快了解李渊的意思,他故意顺风下坡:;大理寺曾主审过内侍省聚赌之事,静澜司也曾配合查案,曾亮既然听闻了张婕妤与齐王有染的风声,必会首先想到至大理寺诉状,而不会找地方官府。他是被一些势力所迫,方会如此铤而走险,先来告状,以求官府庇护。

  ;太庙署之案中,亦有长林军逼迫勒索,这曾亮也曾在长林军任职,臣正在查实之中。大理寺卿陈南早就接到孟云飞要求三司会审太庙署的信笺,明白这是长林军的问题。他看看孟云飞,来了一招神助攻。

  李渊心中一惊,这曾亮虽是李思行的副将,却也曾在长林军任职,他可是关系东宫与齐王两边,竟然长林军连太庙署这样的清水衙门都要捞一笔,太子李建成真是管治无方。这曾亮想来是怕被查出这些事来,就索性反咬一口来告李元吉。

  李渊站起身来,他再看到那支珠钗,恍然明白这必是杨金宗得知尹妃因珠钗出了事,就急着告诉了张婕妤,而张婕妤必让他将珠钗藏回外府,却被窦青娥这个什么江湖大盗发现,遂有了这些事。

  李渊一连串的推理,虽然都是细小事件,也并没有多少实据,他居然浑身发冷。他现在已谁也不敢相信了,最宠的妃子,最宠的内侍居然全都有问题。

  ;三司会审,把太庙署的案子查明白了!若是事涉东宫长林军,必要处罚。杨金宗给我抬来!我要亲自问他!李渊脸色大变,怒气横生。

  内侍省的官员陈如莘急急来报:;陛下,杨金宗因为知言官众议涛涛,竟一病不起,已死了!

  李渊更惊,他再看陈南递交的奏本那些有实据的杨金宗与权臣的交易,这些内侍都反了不成,他不是被人害死,就是自已知道罪行败露而自戕,无论哪种,这都是内廷勾连外臣的明证!

  孟云飞微微对陈南点点头,他们已明白李渊这一次必要清洗这些不法的内侍了!

  ;大理寺将所有杨金宗的罪证一一查明,所涉之臣全数贬俸,不得再任要职。太庙署之案若关涉长林军,必由三司会审,依律处治。杨金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抄没入官。至于齐王,这曾亮只是扑风捉影,只是担忧自已罪行败露,将他刺配。齐王之事再莫提起!李渊已有决断,这绿帽子说不准是真的有,但也不能让天下人知道。他明白如果不是真有私情,杨金宗岂会冒险藏张婕妤的珠钗,尹妃也难保清白,只是不知她的对象是谁,这事不能再查了,不然头上全是草原了。

  李渊决定暂时不动这两个女人,他要知道她们的背后除了齐王,还有谁!这一次他的疑心太深了,所有机构也都行动起来了,内侍省急将原来贬到浣衣局的方得利,也就是杨金宗曾经的对头,静澜司的内线请来了回来,权当内侍副总管。内侍省可是有眼力的。方得利更聪明,直接将小翠失踪的名录一笔勾消,再无查证之处。这就是他对孟云飞的感恩之情。

  紧接着,李渊指令贵妃相助,清理后宫,整顿朝纲,想走后门的臣子束手,外戚不敢擅权。而长林军再次被缩减人员,本是两千人,又调拨走了不少能将,吓得李建成哪里敢动一分?

  李元吉知道曾亮没回来,就是出事了。但是李渊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他只听闻张婕妤可能要被贬入冷宫,全然吓得不行,但仍派人将曾亮在流放途中杀死。幸得李渊没有实据,只是风闻,他勉强过关,却再不敢轻易动静澜司,恨得天天梦中要砍死孟云飞!

  李世民见朝纲又复清明,不由得感动,他下了决定,若有一天临朝听政,从此大唐内侍不得专权擅政!他想见孟云飞,就策马来至静澜司。

  正见孟云飞出来,:;秦王,我正要与你共读一本书!不想你就来了!

  李世民实在不明白,居然让他来读书,这不良帅又要搞什么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