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配靠学习超神[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亡国公主(十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戎曾经能凭军功被封为“镇西将军”, 于军事上的造诣自然不是浪得虚名。樊城统帅王佑被生擒,大半兵马又被抓去做了俘虏,城内群龙无首, 就是一盘散沙。

  李戎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樊城, 接着整顿兵马, 令人去将颜珩迎进城中。

  樊城内的百姓们起初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直到城门被迫,数不清的兵马冲了进来,他们才惊慌失措地逃回了家中。

  兵在他们心中是可怕的, 犹记当初新上任的统帅大人一到了城里, 便令人奉上姿容俏丽的女子,而他手下的那些北狄兵马,各个也是在城中为非作歹, 更有甚者,见到有几分姿色的女子,直接抓来按在地上,光天化日之下就如禽兽般凌|辱他们。

  明明不久前他们还是大楚的百姓,然而一夕之间却被勒令换上北狄的服饰,说北狄的语言, 若有人反抗,就被扒了皮掉在城门口。最早, 也是有几个硬骨头敢反抗的,但渐渐的, 随着城门口的鲜血越淌越多,所有人都熄了反抗的心思,穿异服,说异语, 被北狄人奴役着。

  如今听到兵马之声,他们各个都抱头鼠窜,瑟瑟发抖地躲回家里。二宝屏着一口气躲回自己的茅草屋后,阴冷的风从屋顶的大洞里猛烈地灌了进来,他终于忍不住捂着嘴巴小声哭泣了起来。

  就在几个月前,父亲还曾是一名大楚的士兵,虽然每日只负责街上的巡逻,算不上什么大官,可二宝发自内心地崇拜着他。然而,那一夜,樊城来了位新统帅,不由分说,将当时所有的士兵都带了出去。

  然后他就再也没见过父亲回来,听人说,他的父亲就是城墙处那吊着的数具尸体之一,可往城墙处的路上都是那些穿着奇怪衣服的身形高大的兵,他害怕极了,只敢远远看着。

  再后来,母亲也被人带走了。他亲眼见着母亲拼命反抗那似山般高大的男人,他发了疯似的想要推开对方,却被人狠狠拉开摁在地上,凌乱的拳头一下又一下砸在他的身上,耳边是母亲绝望的哭喊声,渐渐的,那声音越发微弱了下来,渐渐的,他的心也一点一点凉了起来。

  那一天,二宝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国破,但却深刻体会到了“家亡”两个字的含义。

  而今天那些忽然闯进来的兵马,又让他再次回想起了那地狱般的可怕场景,他绝望地抱住自己的身躯,瘦削的身影看上去可怜极了。

  恰在此时,他忽然听见了耳边传来了脚步声,他一下子屏住了呼吸,身躯不自觉缩向阴影处,然而那脚步声却越来越近,下一瞬,茅草屋的门被打开了。

  二宝连忙抱紧自己的头,跪在地上,身子如抖筛似的颤动着。

  然而想象中的可怕场景却没有出现,一双温暖的手在他的头上轻轻拍了拍,伴随着清冽的皂角香气,他听到了这样温柔动听的声音。

  “别害怕,你我都是大楚的子民,快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却见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场景。

  来人嘴角含笑,如画中仙人降落世间,这昏暗的小小一方天地,仿佛有了对方的存在,而透出夺目的光彩。

  而方才对方口中所说“大楚”二字,却像是触动了二宝的心弦,连月来的悲痛在这刻通通爆发了出来,他张开嘴,嚎啕大哭。

  锦儿一下子红了眼眶,背过身去擦眼泪。颜珩也不急,等他发泄完,才轻声问道:“你叫什么?”

  二宝抽抽噎噎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接着,颜珩又问了几个问题,诸如出生年月,家中人数等等,二宝也都一一答了。

  颜珩问身侧的锦儿,道:“记录好了吗?”

  锦儿凛起眉眼点了点头,她拍着胸脯保证道:“公子吩咐的事,锦儿都不会出错。”

  “嗯。”颜珩凑过去看了眼锦儿所书写的记录,上面的字虽然还不大好看,但书写工整,记录准确,她笑着拍了拍锦儿的肩膀,夸奖道:“做的不错。”

  锦儿雀跃地捧着记录本,呵呵地笑着。

  颜珩回过头,从怀里拿出一个末端为红的竹签递到二宝手里,道:“广场那里正在分发粮食,你拿着这根签,排到红色那一队里。”拍了拍小孩瘦削的身躯,她道:“快去。”

  二宝一听到“粮食”二字,便忍不住瞪圆了眼睛,惊喜爬上眉眼,一溜烟地跑了出去,连带着溅了颜珩和锦儿一腿泥。

  锦儿瞧着颜珩裤腿上的泥渍,又气又笑,“公子,咱们就不该来城外,你瞧,这里又脏又乱,还不如去城中呢。”

  颜珩信步走出,揶揄笑道:“可我瞧你挺高兴的。”

  锦儿嘟了嘟嘴,愣是说不出反驳的话。

  幼年时的记忆虽然模糊,但也有清晰的部分,锦儿仍记得,家中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下才将她卖入宫中做了宫女,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困于深宫中了,却没想到公主让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片天地,也让她感受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自得感。

  这些稚童脸上浮现的惊喜填满了她的胸腔,让她觉得这数月来的奔波与痛苦仿佛都不值一提。

  “公子你真厉害。”锦儿轻声呢喃道,发自内心地敬佩着颜珩。她跟随在颜珩身边最久,可以说是见证了她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也明白对方每天挑灯练剑,读书至深夜的辛苦。

  李戎恰好跟随士兵登记到这一片区域,见到这一幕,他令左右屏息,自己默默瞧着。眼见颜珩走远,他才拿出手里的几支竹签,竹签末端或是绕着红绳,或是绕着黄绳,或是什么都没有,既感慨又欣慰地露出笑意。

  颜珩入城后,先令璐州军分成几列,识字的去统计人口,登记在册,不识字的便去分发粮食。

  每人凭手中竹签去领,红签为稚童,黄签为老人,没有标记的签为壮年,众人按颜色排好,一签一袋,领了粮的就折断他所持有的签。

  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让这些不识字的兵也能分清楚粮食,又避免了争抢与秩序的混乱。

  上匡社稷,下抚黎民,实乃明君之相。或许,她真能带领大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樊城并不算小,然而众人忙碌整天统计出来的数字却令人触目惊心,只不过短短数月,樊城的人口便少了一半有余,其中被北狄人凌|辱折磨致死的数不胜数。

  姜晏是个暴脾气,一听结果就忍不住狠狠拍了桌子,大骂道:“真是欺人太甚!这帮蛮子把我们的人当什么了?畜生吗!”他气得来回踱步,愤愤抬眼,望向颜珩问道:“六郎,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颜珩闻言,只抬了抬眼皮,“杀。”顿了顿,颜珩慢条斯理地补充道:“一个不留。”

  姜晏仿佛被那双眉眼中的魄力给震了震,但旋即便是赞同地点了点头,道:“是该杀!这帮畜生活着也干不出什么好事!”

  等姜晏出去后,颜珩才问向李戎,道:“太守可认为我残暴?”

  李戎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以德抱怨是君子所为,却不是君王所为。”他诚恳道:“我认同殿下的做法。”

  颜珩笑了笑,接着拿出舆图,摊在李戎面前,用笔圈出几个地方,道:“樊城落败的消息应当还没传出多远,太守,趁热打铁,再将这几块一并打下。这样,便成三足鼎立之势。”

  “可如此一来,殿下不怕北狄和南楚联合吗?”

  颜珩笑着,又拿出一封信,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英连朔胆子虽小,却也并不多傻。倘若有机会放在他眼前,他也会选择博上一博。”

  李戎定睛一看,看清上面的署名正是“英宝荣”三字后,便是骇然抬头。

  “殿下这是准备挑明身份了吗?臣恐怕,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太守忧心了,写信的是英宝荣,与我六郎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日,所有樊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先前那伙涌进来的兵马是他们的同胞,还给他们分发了粮食。吃着热腾腾的米饭,换上曾经的服饰,再没有忧心忡忡的害怕,所有人都睡了一个好觉。

  翌日清晨,巨大的锣鼓声将他们吵醒,璐州军们喊道:“所有人于广场集合!”

  百姓们面面相觑,既是疑惑又是好奇地往广场边走去,等到了那里,他们才见到这数月来,一直欺辱他们的北狄士兵都如丧家之犬般被捆成了一团,曾经那耀武扬威的脸上,如今都写满了恐惧。

  姜晏揪起面前的首领,高声道:“殿下有令,将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尽数处死,你们可有异议?”

  百姓们先是愣了愣,接着便是大声,像是发泄般的说道:“没有异议!”

  “就是他们,杀了我的家人!该死!他们都该死!”

  “一帮畜生!殿下杀的好,殿下英明!”

  底下人群义愤填膺地怒吼着,他们个个骨瘦如柴,眼里却燃烧着熊熊的怒火,姜晏也不自觉被这份情绪给点燃了,右手一挥,刀锋齐刷刷地落下,还在挣扎的北狄士兵们身首分离,鲜血淌了一地,浓厚的血腥气让广场变得犹如炼狱,可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姜晏抓起一旁的旗帜,旗帜上晃动的“楚”字在鲜血的映衬下格外瞩目,看着这一幕,樊城的百姓们再承受不住,一个个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随着姜晏的举动,城墙上所有的士兵也都插上了属于大楚的旗帜,曙光降临,黑色旗帜猎猎随风,肆意飞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