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卑贱(家奴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0章 钥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秦昭与楚毅定亲前, 秦家就已经开始给秦昭准备嫁妆。眼下虽婚期定的很近,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并不耽误什么。

  只是以前秦昭是县主, 如今又升了郡主, 秦家便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一些,陆陆续续送到了京城。

  除了列在嫁妆单子上过了明路的嫁妆, 更多的其实是秦家给的“压箱底”。

  其中又以两成干股为最。

  秦家产业遍布大江南北, 这两成干股意味着什么, 秦昭比旁人更清楚。

  有了这两成干股, 只要脑袋里装的不是棉絮,便能几辈子锦衣玉食吃喝不愁。

  秦昭没想到秦家会拿出干股给她作为陪嫁, 忙拒绝了。

  “不行,这我不能收。”

  她语气坚定道。

  “家中给我的陪嫁已经足够我此生无忧, 我怎可再占着这两成干股?”

  秦氏出嫁时,秦家便给了诸多陪嫁。

  那些陪嫁经过秦氏多年打理, 不仅丝毫没有亏损,还收益颇丰, 现在几乎都在她手里。

  这些东西再加上秦家另给她添置的嫁妆,已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她又怎可再握着秦家的干股?

  秦堰见她只扫了一眼便拒绝,笑道:“这倒不是特地给你添置的,你仔细看看。”

  秦昭闻言蹙眉, 细细看了看那两份文契,这才发现上面写的名讳竟是她母亲的。

  “当年小妹格外聪慧,学什么都快, 于经商一道更是颇有天分, 胜过我们兄弟姊妹几个许多。”

  “她十二岁便开始跟着你祖母学习打理家业, 出嫁前已对族中产业了如指掌,连你大伯有时都要向她请教才行。”

  “后来……后来她嫁给了苏常安,你祖母万分不舍,备下诸多嫁妆之余,还给她分了家中干股。”

  “只是你祖母对苏常安并不太放心,便没有将这文契交给你娘让她带走,而是留在了娘家,只每年把账目和出息给她,所以你爹……”

  他说着顿了顿,改口道:“所以苏常安并不知道你娘手里有秦家的干股。”

  “这文契你祖母本是想等他们夫妻俩有了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能与你娘互为倚仗的时候再交给她,谁知……”

  谁知秦婉嫣生产时伤了身子,只得了秦昭这么一个孩子。

  秦老夫人自是不在意这孩子是男是女,都一样宠爱,但她不相信苏家也会如此。

  固然当时苏家对秦婉嫣不错,但那是因为当时的苏家还清贫的很,苏常安也刚步入朝堂不久,官职不高,还有诸多需要倚靠秦家的地方。

  但若以后他升了官,在朝中站稳了脚呢?会不会就嫌弃发妻是个商户女?会不会想纳妾再生个儿子继承家业?

  届时秦婉嫣和秦昭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秦老夫人将这文契一压再压,始终没有送到京城,而秦婉嫣也仿佛忘记了,从没提过要拿回去。

  “总之,这文契你祖母一直留着,知道你定亲了就让我给你带过来了。”

  一方面她年岁大了,怕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到时家中万一出了变数,这文契无法交到秦昭手里。

  另一方面她虽对楚毅不喜,但也觉得他对秦昭的情意是真的,这一点能信得过。

  秦堰没说的是,这两成干股其实并非都是秦老夫人给的。

  当年秦婉嫣虽然受宠,但到底是没能留在家里,而是嫁人了。

  秦家支系庞杂,并非只有秦老夫人和秦老太爷这一支。纵然族中产业几乎是他们一手打下来的,但其他人也出了力。

  无论他们多宠爱这个女儿,也不可能将干股都作为嫁妆给她带走。

  若他们真这么做了,别说那些旁支,就是秦老太爷这一支,只怕也无法维持多年以来的和睦,家中必然生乱。

  两位当家人商量一番,决定拿出一成干股给小女儿作为嫁妆。

  他们没将此事瞒着,定好之后便告诉了另外几个孩子。

  几位兄长和姐姐想了想,也都答应了。毕竟那几年秦婉嫣帮着家里打理家业颇有功劳,而且她要嫁的又是官宦人家,夫家今后或许能成为秦家的人脉,派的上用场。

  于是当时便分出了一成干股给秦婉嫣。

  这次秦昭成亲,秦老夫人大概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又心疼这个外孙女受了那么多苦,便将自己手里的干股又分了些出来给她。

  秦堰几兄妹知晓后并未反对,一人又添了一些,凑了个整,加在一起便成了现在的两成。

  他此时并未对秦昭说,但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她早晚有一天会知道的。

  这是几位伯父和姑母对于这些年没能照顾到她的一些弥补,也是维系彼此之间情分的表示。

  秦家虽然已经有意避嫌,以后也不会明着借楚毅的势,但有这位和当朝天子结拜的金吾将军做女婿,秦家今后的商路必然会容易许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他们既然能得到别人的照拂,自然也该有所表示。

  “京城居大不易,手里没银子怎么行?”

  秦堰说道。

  “楚将军近几年才发迹,他那点家底能拿来做什么?”

  京城真正的豪门望族哪个不是百年世家?

  楚毅纵然近几年圣恩正隆,也不可能攒下人家几代人才攒出来的家业。

  在秦家眼里,他跟一穷二白没什么区别。

  那文契不过薄薄一张,秦昭却觉得沉的压手,看了许久才道:“两成干股都给了我,家里人没意见吗?”

  她虽然改姓了秦,但也只是记在一支不起眼的旁支。

  将两成干股都给了她,秦家人真的都愿意?

  秦昭很喜欢秦家,并不想秦家因此生乱。

  秦堰笑了笑,如实道:“家里确实为这个乱了一阵,但并非是不愿意,而是都争抢着想将你记在自己那一支。”

  自从知道苏锦瑶要过继到秦家,秦家人就抢疯了,一个个都想把她记在自己名下。

  就连当初因她和阿吉的事而迁怒她,埋怨秦老夫人不该再管她的人,都好像不记得自己从前说过的话似的,舔着脸向老夫人讨要她。

  仅仅是“金吾将军”这么一个女婿就已经让他们抢破了头,更不用说是还有两成秦家的干股。

  谁抢到了谁就是既得了钱又得了势,这种天大的便宜,谁不想捡?

  秦昭转眼便成了秦家的香饽饽,谁都想把她捧回家。

  老夫人精明得很,心中分明早已有了主意,却没有说出来,而是看了一阵热闹,等所有人都不反对把这两成干股给秦昭后,才猝不及防一锤定音,把她记在了一支已经绝后的旁支。

  秦堰现在想想还觉得有些好笑,道:“可惜你当时不在家里,没看见那些争抢你的人知道你祖母的决定时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秦昭垂眸,轻轻摩挲着手上那张文契,仿佛能看见祖母为她殚精竭虑的样子,喃喃道:“是我不孝,祖母已经一把年纪了,本该是我孝顺她才是,却还让她处处为我忧心。”

  秦堰摆手:“可别说这话。你祖母当初最疼你娘,结果白发人送黑发人,要了她半条命。得亏还有你在,她心里还有个寄托,这才硬撑着挺过来了。”

  “你只要好好的,平平安安没病没灾,时不时给你祖母写封信报个平安,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了。”

  他怕秦昭再多想,说着便换了话题,从旁边拿过一个小木匣递给她。

  “还有一样东西要给你,对你来说,这可能比那两成干股重要得多。”

  秦昭不解,接过木匣后打开看了一眼,见里面是两把钥匙。正想询问,就听秦堰说道:“这是你娘留给你的。”

  她手上动作一顿,缓缓抬头:“……什么?”

  她娘当初走得匆忙,连一句话都没能留给她,又是何时给她留了东西?

  秦堰叹了口气,道:“方才我不是跟你说,你祖母虽未将赠与你娘干股的文契给她,但每年都把账册和出息给她?”

  “你娘她并未将那些出息都拿去,而是每年都分出一半,存在淮庆县的一座宅子里。”

  “那宅子是以你的名字买的,这是其中两间屋子的钥匙,里面……全都是你娘留给你的东西。”

  秦婉嫣自幼聪慧,因跟着爹娘兄姐们行商,接触外面的世道也远比其他孩子要早,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也更多。

  她最初嫁给苏常安时,苏常安表面上对她温和有礼,但其实内心疏离,一点也不喜欢她,她不是感觉不到。

  尤其是在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却是个女儿,而且还因此伤了身子,不能再有孕之后,他的脸色更是难看了好一阵。

  纵然之后两人关系渐渐缓和,苏常安待她越来越好,对秦昭也越发宠爱,但她却不敢将女儿的未来全都赌在他这个做父亲的身上。

  京城里到处都是诱惑,官场更是个比任何地方都腌臜的泥潭,苏常安又是个心性不坚定,耳根子软还好面子的人。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再生个儿子取代昭昭的地位?

  秦婉嫣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压在苏常安身上,但她不敢压女儿的。

  她的女儿是她此生至宝,她不想她有任何闪失。

  所以她一边尽心尽力地打理着苏家的家业,一边给女儿另存了一份家底,这样哪怕她将来离开了苏家,也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你娘为你考虑良多。”

  秦堰感慨道。

  “有空你自己去淮庆县看看,秦管家知道在哪,让他带你去就是。不过里面的东西你最好随用随取,不要都搬到茗芳苑来,太惹眼了。”

  他细心叮嘱,秦昭却已经听不见了。

  她的世界里只剩下这两把钥匙,再也没有其它。

  ………………

  淮庆县离京城不算远,就在归元山往前二十余里。

  秦昭翌日便以去归元山散心为由去了淮庆县,直奔那座已经静静等她二十余年的宅子。

  楚毅见她从昨日起便神情恍惚,放心不下,今日特地告了假亲自陪着来了。

  他扶她下了马车,跟着秦管家一路走到后院,来到那两间屋子前。

  秦昭不肯把钥匙交给别人,始终握在自己手里,但不知为何两只手却颤抖的厉害,半天没能打开房门。

  楚毅从未见过她如此失态的样子,心疼地握住她拿钥匙的那只手,帮她对准了锁眼。

  咔哒一声房门打开,偌大的房间除了摆的整整齐齐的箱子,其他什么家具陈设都没有。

  而这些箱子里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码放的全都是金锭。

  秦昭愣在门口,片刻后又打开了另一件稍小些的屋子。

  这间屋子和旁边的一样,摆的也都是箱子,但箱子里全都是各色宝石,有些成色极其罕见,拿到市面上必然是令人哄抢之物。

  秦管家随手拿起一块水头极足的翡翠,道:“七小姐原本给郡主留的全都是金子,她觉得不管何时,金子永远都是金子,银票和宝石却不一定还值原来的价钱。但后来她又担心您行走在外和人打交道,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首饰,让人看轻了去,就又准备了这间屋里的东西。”

  上好的宝石可遇不可求,等到用时再去搜罗,不知要费多少工夫。

  秦婉嫣处处为女儿考虑,在那些过了明路的嫁妆之外,还给她准备了这些。

  她聪慧机敏,怎会忘记自己那一成干股的文契还在秦家没有拿回来?不过是与秦老夫人心照不宣,一个帮她收着,一个寄存在对方那里罢了。

  她此生最爱的是她的女儿,即便她离开了,那份爱也依然还在。

  秦昭接过那块翡翠,握着那冷硬的石头,眼眶却是滚烫。

  时隔八年,她终于再一次学会了落泪。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