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又有钱挣了
可是一旁的老师傅却露出几分着急之色来。
他忙摆手道:“女施主,既然吃食已经带来了,留下便是。这些流民也怪可怜了,饿得面黄肌瘦的,是得吃点好的补补身子,我们寺庙清苦,平时也买不起肉吃,你带的肉正好能给他们解解馋。”
孟夫人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笑,说:“既然老师傅同意将食物留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也多谢老师傅慈悲心肠,体念他们的不易。”
老师傅朝孟夫人拜了一下,“女施主实乃大善。众生皆苦,我佛慈悲。”
顾轻舟在旁边看着,也忍不住勾了一下嘴角。
等流民都安置好后,孟夫人便提出要离开了,毕竟酒楼还有许多事情,她不能耽误太久时间,再说这天色也不早了,再磨蹭下去,只怕天黑前都没办法回到花桥镇。
顾轻舟也跟着孟夫人一期离开。
两人还是乘坐梁元宵的的马车。孟夫人那辆马车让那些人坐过之后,留了些许难闻的臭味,回去之后得仔细清洗一番才能坐。
先将顾轻舟送回县城,梁元宵这才跟孟夫人继续商量着之前的事儿。
他虽然一直跟在孟夫人身边,但是一句话都没说,脑子里一直思考着开面馆的事情。
之前因为又顾轻舟在旁边,多少有些顾忌,说话也保留了几分。这会儿马车上就只有他们堂兄妹两个。梁元宵便问道:“锦绣,你实话跟哥说,在花桥镇开面馆能挣得到钱不?”
花桥镇目前是有几家面摊,就在路边支个摊子卖,遇上赶集日生意还是挺不错的。但一碗面条只卖五文钱,除去成本,一碗就只能挣上两文钱的左右,一天哪怕卖一百文钱,也才挣两百文钱。
但若是有肉酱的话,那一碗面条至少能卖到二十文钱。成本虽然相对也高了不少,但是生意也会更红火,像县城那家面馆,一天近乎卖掉上千碗面条,除去成本,一天净收益能有十两银子左右。
这样的生意,确实能做。
孟夫人便将县城面馆的情况跟梁元宵说了,不过也解释道:“县城人多,有钱人也相对多,一天能卖掉上千碗面条,几乎把其他面馆的生意都抢走了。花桥镇人少一些,但一天卖三四百碗面条是不成问题的。”
梁元宵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而后有些激动的道:“按照你说的,即便是卖三四百碗面条,除去成本,一天也能挣几两银子,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元宵哥还是先回家同嫂子商量商量!”孟夫人劝梁元宵先别着急做决定,她说:“凡事都要考虑两方面,不能炒年只想到挣钱,万一赔本了,你和家里能不能承受。”
“生意这么好,还能赔本?”梁元宵嘟囔了一句,顿了一下,又道:“做生意么,有赚有赔也是常事。我既然打算开面馆,自然也有考虑过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就是把手头的继续赔掉。不过问题不大,今年种的一片藕田长势很不错,过不了多久就能挖藕来卖了,应该能有一笔不小的进账。”
言外之意,他不怕生意赔本。
孟夫人还是道:“还是要跟嫂子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反正面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开起来的,找铺面都得花几天时间,而且还得布置。总之不急在这一时。对了,元宵哥,明早你别忘记来吉祥酒楼找我,你还要跟我一块儿去泉南村一趟呢!”
梁元宵点了一下头,说:“明天便是要去给你这位玥娇妹妹种藕对?那我正好跟她谈一下买肉酱的事情。”
孟夫人:“……”
没想到这位堂兄忽然这么对开面馆感兴趣。
两人乘坐马车回到了花桥镇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孟夫人下马车时,再次叮嘱道:“元宵哥,明天一早就过来这里找我,可别忘记了。”
“放心放心,绝对不会忘的。”毕竟是关系到赚钱的事情,他怎么能忘记呢?
……
而此时,沈玥娇刚刚把所有肉酱做好,装进坛子里。
一共做出来三坛肉酱,总共有三百斤左右。
接下来,打算做肉脯。
这肉脯是给老人和孩子当零嘴儿吃的,沈玥娇一点儿辣椒都不打算放,却放了一些糖进去,使得这肉脯味道鲜美中带着一丝丝甜意,口感跟香辣肉丝的全然不同。
第一批肉脯出炉,全家人都围在了灶屋里,等着尝第一口。尤其是几个孩子,尤为期待这肉脯。
沈玥娇将刚刚取上来的肉脯铺在盘子里晾一下,而后才给五个孩子一人分一块。
大人们便自己动手去拿。
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咬手里的肉脯。
这味道实在是太香了,即便平时没少吃肉,但还是抗拒不了这个味道。
“小花,你可喜欢吃这肉脯?”沈玥娇弯腰看着站在旁边啃肉脯啃得津津有味的小花,忍不住伸手摸摸她的小脑袋。
小花认真的点头,而后仰着脸看向沈玥娇,高兴的说:“姑姑,我觉得今天这个肉脯比之前做的香辣肉丝更好吃呢!二妞姐姐也说很喜欢吃。咱们喜欢,外面的小朋友肯定也会喜欢吃的。”
旁边的二妞也一脸开心的点头,说:“这么好吃的肉脯,必定是所有小孩子和大人都喜欢,都抢着要买的。”
沈玥娇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既然大家都抢着买,那咱们家又有钱挣了。”
以前家里贫苦,连肉都吃不上,孩子们对钱的渴望便比其他孩子要强烈一些,即便是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每天都有肉吃,不愁吃穿,但他们一听到有钱挣,还是觉得特别高兴,一边拍手一边欢呼着:“噢噢噢!我们家又有钱挣了,有钱买肉吃了!”
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欢呼,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尤其是王氏,她说:“现在天天都有肉吃了,你们还这么馋肉?”
不过家里能挣钱,全家人都高兴,谁还能嫌钱多呢?
最高兴的当属张氏了,家里挣钱她又能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