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决定铸炮
王修福连忙摆手道:“大人,小人可不敢称呼师傅,折煞小人了。”
说完话赶紧向周大虎躬身一礼,再坐下说道:“红夷大炮乃是红夷毛子所造,朝廷早有购买,出现已经几十年了,其名在宁远大捷等后更是声名大起,天下铸炮匠人皆知,威力巨大,攻城和守城皆是一件强大的利器。”
王修福的侃侃而谈让周大虎觉着前后就是两个王修福,前后反差之大,让他都觉着惊奇。
周大虎抛掉心中的惊奇念头,继续听着王修福说道:“红夷大炮咱们军器局倒是可以仿制,不过没有火炮实物,有些难度,只要大人给一些时间,军器局肯定能造出来,但是会废品率高一些,这样卫里出的钱粮就会大增。”
王修福的愿望就是造出这样的重炮,这是铸炮匠人的理想。一些情况他可没说全面,比如具体的废品率等事情,他害怕巨大的钱粮,吓住指挥使大人而放弃铸炮。
他又不傻,只是不愿和别人说一些无聊的闲话,再加上家中负担有些重,而军器局又没有造炮的活干,他有些灰心和旁落,心中郁闷不已,而彰德卫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军户吃饭都成了问题,造炮更加渺茫,长时间的压抑生活,更是让他沉默寡言,时间一长他就成了王老憨。
对古代的造炮,全是靠着经验来做,废品率高周大虎是有预期的,他抬头看向王修福沉声问道:“废品率是多少?”
王修福有些犹豫,大人会不会因为废品率有些高而放弃造炮呢?半天之后,他才小心翼翼说道:“小型火炮废品率在四五成左右,重炮如红夷大炮炮身长、口管大,铸造炮身时前后时间炮管内外冷却时最易出现问题,会出现裂缝和一些内伤、看不见的暗伤等,废品率就高出不少,高达七八成左右。”
“也就是说造十门炮,会有七八门不能用,成为废品?”周大虎凝眉问道。
“是,大人。”王修福虽然想造炮,但还是老实的回答道。
周大虎心中这下透亮了,怪不得不管是朝廷还是建虏造炮都是三十、二十门的造,从来没有听说一下造上百成千的重炮。按照这样的废品率来算成本,造二三十门的大型重炮,就要花费百门火炮的钱粮。确实是成本太高,还不如养兵划得来。
但是这又并不能合在一起这样算,重炮一门需要的钱粮是几十门小炮的钱粮的总和,但为何还要造这种重炮?皆因是各有所用,功能不一样。
比如野战就是用中小型野战炮作用更大,携带方便、便于行军,几十门火炮才是一门红夷大炮的价钱。但是一门红夷大炮,对着一面城墙,几十炮下来就可能轰塌城墙,攻下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城池。而用同等价钱的几十门小炮,只能在城墙上打几个坑坑往往,不起一点大作用。这是小炮、重炮各有所长和区别的原因。
周大虎已经打定主意,炮是要造的,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在问题是要造多少?这需要算计一下自己的钱粮能支撑多大的规模。
但是一些小炮还是要先开造,让卫署这些造炮匠人有活干、有钱挣改善生活,这是当务之急。不过得问问造价是多少,毕竟王修福等人是专业人士。
“火炮造价成本是多少?”周大虎问道。
沉声片刻后,王修福摇摇头道:“我们只是铸炮这一个环节,还有铁料、铜料、人力等等,我们也不清楚,军器局单福海大人熟知流程,问他可能知道。”
周大虎转头看向单福海,单福海脑门子上生出一层细汗,赶紧摆摆手道:“回大人,卑职只是一个打杂的,也不是太清楚造价,……”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周大虎的脸色,见其脸色阴沉,善于观颜察色的他暗道一声不好,随即变化口风老实回答道:“不过还是有一些印象,虽然不是很准确,还请大人参考。”
周大虎面无表情,心中却是评价道,“废话太多,人太油滑。”
单福海接着说道:“二百五十斤以下小型火炮铸造成本一门大约十两至三十两左右不等,中型火炮二百五十斤至千斤左右一门,三十两至六十两不等。不过,这不算废品率加成在内,火炮越大越重,就越难铸造,成本和价格就越高。”
单福海这次是实话实说,没有半点隐瞒。
周大虎略一思索,便决定道:“军器局先筑造虎蹲炮二百门,中大型佛朗机也铸造二百门,另外试做几门红夷大炮看看再说。”
周大虎的决定一说,单福海和王修福一听皆是笑意喜色上眉头。尤其是王修福一扫其前的木讷,显得精神奕奕,两眼放着精光。二人立即起身谢道:“谢大人给我等有了活计,卑职(小人)定会完成任务,不负大人所托。”
周大虎微微点头,随即又敲打单福海道:“你军器局掌管铸炮所有物资,我会派人进驻人员监督,过去你怎么样我不管,现在从今日起,敢有贪墨舞弊着,军法从事,杀无赦。”不过这话只是安抚单福海的话,军器局很重要,必须自己人干才让人放心。
单福海立即浑身发凉,赶紧回道:“卑职不敢,定会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牢记大人嘱咐,一刻也不会忘。”
看到单福海的表态,周大虎示意其坐下。对于周大虎来说,表态他不会相信一丝,他会用制度来遏制贪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旦犯到自己手里定会严惩不贷。何况他也没有机会在这个位置上贪墨。
周大虎知道红夷大炮不好铸造,前世看的书里都写得是在传教的夷人指导下才能铸造红夷大炮,对这个说法周大虎是嗤之以鼻,完全是狗屁说法。
红夷大炮最早或是从缴获的英国舰船上发现的、或是沿海海盗从当时的吕宋引进的等等,说法不一,但是大明在传教士汤若望等人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铸造了红夷大炮之法。
而中国的冶铁炼钢技术在明朝仍旧遥遥领先欧洲,工匠更是国大人多,经验丰富,并且由于长时间工业技术经验的累积,使得工业发达、金属冶炼技术先进,这不是欧洲所能比拟的。而且铸造铁炮的技术和经验都是掌握在大明工匠手里,欧洲的技术还差的很远。
传教士是过来传教的,又不是专业铸炮工匠,也不是军事技术人员,只是听闻一些火炮的说法,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