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劳动改造孔文举
第354章劳动改造孔文举
……………………………………
老杨、老王和老黄,三家如今可是分别掌握着先进的造纸、油墨、印刷技术,报刊业的兴起使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各家的生意都好的不要不要的,但是,三个人对孔融也烦的不要不要的,颇有点恩将仇报的意思。看‘毛.线、中.文、网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三位现在讨厌孔融,就是很多之前支持孔融的勋贵豪门,名望贤达,也开始逐渐疏远孔融了。
为毛?
因为他们付出的代价太大!
试问,大汉国人多要面子啊?
以前大家只知道陛下喜欢扒拉他们的钱袋子,现在才知道孔文举喜欢扒拉大家的面皮子。可是那帮办报刊的连陛下和首相家的事都敢扒拉出来,旁人又得有多少被扒拉进去的?
花点钱的事咱不怕,反正大家有的是钱,可是扒拉面子不行啊,面子比钱金贵,让别人随便扒拉,不是等于打脸么?
再可是,现在不能因言获罪了,就算想找那帮办报刊的出口鸟气,恐怕到头来自己还得惹一身麻烦,因此获罪。大家追根问源,刨根问底,想来想去都觉得这事儿全赖始作俑者孔文举。
于是,有人开始上书弹劾孔融,还有人就根据小报提供的“线索”,指证孔融。
比如孔融的《父母无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大意就是说“啪啪一时爽,养娃累半生”,大瓦罐里放个小瓦罐,拿出来之后,俩瓦罐之间还有啥恩情啊?
其言尽显青年文人的狂悖姿态。
只不过孔文举一定不知道后世有很多套套与毓婷这样的东西,也没见人类灭绝。小瓦罐放在那里永远不可能变成大瓦罐,但是小娃生下来,是要慢慢养大的。还小瓦罐,大瓦罐,你以为是俄罗斯套娃么?
再比如孔融的《哭坟不悴论》。
话说孔融任北海相之时,看见一个在坟边哭泣,悼念自己亡父之人。wap.kanmaoxian.com孔融觉得人家哭的不够真诚,脸上一点憔悴之色也没有,然后就下令把人家给杀了。
这事先不论草菅人命之罪,单说前后两种论调,就已经自己打了自己的脸,知道不?如果父母无恩,儿子又怎么哭的真诚?如果儿子哭的真诚,岂不是正好说明父母有恩?
…………
诸如此类的黑历史、黑材料,一摞一摞的,要是真按照这些人的上书来看,孔融就是被五马分尸都算轻的。倒是总想攮死这个孔二愣子的刘汉少,现在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保护神,不仅仅是杨修总在自己身边为孔融求情说好话,还有很多别的原因。
首先,自己一直强调不因言获罪,虽然这个孔二愣子说话不中听,也不能因此就宰了他吧?那不是等于让哥也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其次,这个孔二愣子虽然废材,但是招来的人还是有很多真正的干才。不说别的,跟着他来的王脩以及郑玄门下的崔琰、国渊,现在都是自己的主簿。真要是把孔融宰了,不知道得有多少人会对哥表示很失望。
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说孔融草菅人命,可他是汉朝人,他们汉朝人原本就不拿人命当回事。
但是哥不是!
哥是来自有她的时代,杀只鸡都需要她鼓励半天,奖励一大堆。如果哥也不拿人命当回事,那不是帝王之姿,而是自我退化。果真如此,往后还有什么资格偷偷的想她?根本就不配!
好不容易劝服自己,回过头来,刘汉少却又觉得心里不得劲儿。
麻蛋儿!
凭啥让这个孔二愣子裹乱惹麻烦,却让哥来收拾残局?他还在一边儿出风头,赚名望,好像没事人似的。
不是你娃闲的蛋疼,可以高谈阔论,而是哥在负重前行,为你赔钱买单!哥又不是你爸爸,凭什么呀?
哥可以不宰你,但是你觉得哥要是把你阉了,让你去修史,咋样?反正修史的最高境界和修练葵花宝典是一样一样的。
算了,哥赔那么多钱,也不稀得要你那点东西。
然后,冥思苦想之下,刘汉少终于又放了个大招,第三次撸了孔融,把教授撸成了助教……这个可怜的娃,上书一回,被撸一回,上书三回,被撸三回,也不知道能不能长点记性。
如此还不算完,刘汉少又在农学院的试验田旁边,给孔融划了两亩地。你娃不是说种地不用人教么?哥就让你亲自来种这两亩地,也不多要,回头每亩上缴二石粮食就行,要是完不成任务,便是欺君之罪,到时候哥就给你发配到边塞去!
不用担心孔融敢偷奸耍滑,找人代劳,农学院那帮人天天都守着他呢!
…………
刘汉少对孔融下达了新诏令,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但是此诏并未得到朝堂上爱卿们的一致赞成,因为总有人觉得陛下心太软,像孔文举这么根搅屎棍,还留着他干吗?然而在三学院以及民间却得到了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就是得让这帮成天耍嘴皮子的多干干活,受受累,才能真正的体会民间疾苦。
沸沸扬扬的“学院互怼事件”渐渐落下帷幕,《大汉月刊》旗下又创办了一份《京城早报》,半旬一期,一月六期。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别的报刊,有的半月一期,有的旬日一发,最可喜的应该算是三学院联合主办的《新科学月刊》以及河东郡的《河东早报》与长安城的《西京早报》,说明报刊业正在走出洛阳,走向各界。
除了刘汉少赔的钱多点之外,这一回最倒霉的应该算杨修杨行走了,这个可怜的娃终于被他老爹赶出了首相府小别野。或许仅仅是老杨实在太害怕,不知道下回小杨的老婆们还会偷点自己的什么东西,然后又被别人给捅出去……要是害的别人担上“泄露大汉机密罪”也很不好嘛!
哪曾想,此举反而令杨修如愿以偿,整天在自己府上呼朋唤友,宴饮耍闹。
为此,老杨还专门找过刘汉少,希望他能帮着自己教育教育小杨,踹他一顿。但是刘汉少觉得,人家小杨是在自己家里玩耍,甭管吃草还是吃肉,躺着喝还是坐着喝,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咱就算当皇帝也不能管的太宽,对吧?
…………
随着陈宫走马上任,汉正军第三军也正式接管了兖州防务,并且按照军部令扩编十六、十七两个师。鲍信前往幽州之时,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弟弟鲍韬,以及于禁、吕虔两员大将,协助陈宫接手兖州。当然了,这只是鲍信与陈宫交接之时,如此所说的场面话而已,实则是鲍信也知道京师三府改制,军政两分,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掌管军队,留下兄弟鲍韬这一支,往后好在军中发展。
徐荣在豫州之时,早已听闻于禁、吕虔之才,所以直接提请于禁为十七师师长,而吕虔则任旅长,另由原警卫旅长乐进担任十六师师长。自然,徐荣也不会辜负鲍信临走时的一番好意,将其弟鲍韬任命为第三军的副督教长,不过,首先得先回北邙军校学习学习。
大军势强,陈宫、徐荣又有诏令、军令在手,更何况陈宫、程昱、卫兹、乐进等人原本就是兖州人,所以接管兖州之事还是比较顺利的,即便是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在任多年,此时也不得不交出手中兵马,接受改制、改编。
然而这其间还是出了一点小问题,济阴郡乘氏与山阳郡巨野之间,有一地方豪族,李氏。昔年黄巾为祸,李氏兄弟便率族人据寨自守,对抗黄巾。后来黄巾被扑灭,李氏愈发壮大,除了李氏族人之外,还有不少的私兵部曲,跨州连郡,自成一股势力。
因为乘氏、巨野到处都是李氏族人,所以李氏非但不会为祸地方,还会保护乡里,处处周济,在当地的名声也不是一般的好。
在此之前,即便是济阴太守吴资与山阳太守袁遗也要客客气气,相让三分,遇事多有请托,却无法插手乘氏、巨野以内。
现在陈宫和徐荣都来了,总不能还留着它在兖州中间,像个国中之国一般的存在吧?
但是,打……怎么打?
难道把这些地方姓李的都杀光?
别说巨野还背靠着一个巨野泽,真要打的话,人家带着部曲往里边一钻,费时费力。就算是真的把人家打败,汉正军乃至朝廷的名声也要在当地毁完了。
可要是不打,就得好好商量商量这事怎么解决,是吧?
其实李氏也不敢抗拒“朝廷天军”,就算要往乘氏、巨野里边派县长啥的,李氏也丝毫不敢反对,还愿意多处配合,唯独让李氏现任族长李乾犹豫不决的就是接受改编之事。
这么多年了,人家习惯了自己种,自己吃,自己保护自己。现在汉正军来了,要把人家的私人部曲拆散打乱,挑挑拣拣的改编到各个部队里去。
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些不姓李的,改编改编也就算了,可这其中还有很多李氏宗族子弟,要是被塞到别的部队,真打起仗来,人家的娃可能死哪儿都不知道。
再者,人家也不敢百分百相信汉正军,真打起仗来,他们能保护好我们吗?万一还像从前的那些人,甭管官军还是贼兵,相互之间杀来杀去,除了会祸害百姓,要钱要粮之外,没一点好处。
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豪族势力的问题了,归根结底,这些年百姓吃够了苦,伤透了心,对朝廷已经不敢抱有啥期望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