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报错
关灯
护眼
717【养猪伯爵和文化繁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希颂亮出自己的腰牌皇城守卫立即放行并且带他进去喝茶等候。

  女官迅速前往通报仅半个小时陈希颂就获准面见皇帝。

  拥有这种待遇的官员目前加起来不到十个人。而在这些人当中陈希颂又是唯一的五品官他可以随时跑到紫禁城面圣。

  “陛下陈郎中来了。”

  “让他进来。”

  陈希颂快步进入偏殿面带喜色道:“臣拜见陛下!”

  “坐吧。”赵瀚笑着说。

  “谢陛下。”

  陈希颂早就轻车熟路了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就像跑来跟老朋友喝茶。

  赵瀚好奇道:“又有什么收获?”

  陈希颂迫不及待说:“陛下是猪……啊不对是劝农司培育出好猪。”

  当初的劝农所已经升级为劝农司下辖畜牧、果蔬、粮谷三个所。专门负责培育良种并指导地方官推广优质作物和家畜。

  赵瀚问道:“怎么个好法?”

  陈希颂说:“这种新猪体型大成熟早长得快性温顺易催肥。”

  “那就真是好猪你们怎么培育的?”赵瀚兴致勃勃问。

  每次只要陈希颂进宫赵瀚都显得特别高兴。女官和近侍宫女们因此也喜欢见到陈希颂皇帝今天肯定好说话得很。

  陈希颂介绍说:“来到南京之后当时还是劝农所就已经在培育猪种了。江淮猪耳大河北猪皮厚山东猪脚短辽东猪头白河南猪味淡(不腥臊)江南诸耳小广东猪肥白……各地猪种特性不一。于是臣等分别进行杂交择其优良后代再行培育。”

  陈希颂的语速越说越快滔滔不绝道:“培育出的最好猪种是将太湖的‘大花脸’与金坛‘米猪’进行杂交。‘大花脸’体大、骨粗、皮厚、肥瘦适中缺点是长得慢民间又叫‘沙猪’或‘厚皮猪’……大花脸与米猪的后代保持了大花脸体大的优点变得更肥了产子也更多了。经过三四代的杂交繁殖特性趋于稳定臣等称之为‘米沙猪’。”

  突然陈希颂激动得站起来来回踱步说:“米沙猪已经极好可还有更好的!将米沙猪与广东的花白猪杂交第一胎就见效果。这种新猪长得很快体型还大母猪养半年就能配种。头胎至少产十只猪仔从第二胎开始越产越多。产仔最多的一只母猪一胎就产了十八只猪仔!而且特性也很稳定较之大花脸猪皮变得更薄肥肉也长得多!”

  肥肉多在古代不是缺点属于非常讨喜的优点。

  陈希颂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由女官转呈给赵瀚:“请陛下为新猪赐名!”

  赵瀚结果这张纸阅读却见猪名一栏空着其余写的是猪的特性:体大皮薄肉肥足短小耳黑白色纯白色纯黑色。成熟快产仔多易催肥实为猪中上品。

  赵瀚笑着评价:“物阜民丰国泰民安就叫‘国泰猪’吧。可先在金陵府推广让南京城周边的养猪大户每家买几只猪仔回去试试。养猪大户尝了甜头明年必定主动养殖。普通农户见了定然也眼红这国泰猪就能推广开了。”

  “陛下圣明!”陈希颂立即奉承。

  赵瀚想了想:“这些年你着实辛苦。大同社稷若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你在其中也有大功劳。朕不能薄待尔等就封你为劝农伯。劝农司的有功之人你列一份名单出来都会酌情封赏的。”

  之前也在赏但这次特别大方竟然直接封了一个伯爵。

  “谢陛下恩赏!”

  陈希颂大喜养猪种地居然搞出个伯爵之位。

  赵瀚之所以这么大方还是猪太重要了二师兄早就成为中国百姓的主要肉食来源。

  阉猪并非始于宋朝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只不过是在宋明时期大规模推广。

  《易经》有云:“豶豕之牙吉”。

  用人话讲就是阉了的猪性子会变得温顺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

  《礼记》有云:豕曰刚鬣豚日腯肥。

  没有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了的猪膘肥臀圆叫豚。

  而“家”之一字就是没有阉割的猪(豕)上面再盖一个屋顶。有屋顶还有猪就算是家了。

  小农之家盖一猪圈养两到三只猪。残羹剩饭倒进去再打一些猪草也不用费心照料半年一年之后就能卖了。猪拉屎也多可做农家肥种粮食也有足够的肥料。

  如此种种小农受益无穷难怪古时称猪为“黑金”(中国多为黑毛猪)。

  中国的养猪技术以及猪种培育技术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

  欧洲的罗马猪是唐代引进华南猪杂交而成。

  英国的约克夏猪此时还没出现。它是18世纪初英国引进广东猪跟泰国猪、英国猪杂交而成。后世分布最广的大白猪几乎占领全世界猪肉市场那玩意儿是英国约克夏猪再次杂交的属于中国广东猪的混血后代。

  赵瀚命名的“国泰猪”则结合了太湖沙猪、金坛米猪、广东花白猪的特性但外形上更偏向于太湖沙猪。

  赵瀚越想越心情舒畅他提笔写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八个字说道:“挂在劝农司衙门去找工匠刻牌子吧!”

  陈希颂躬身退下走路都带风。

  御笔墨宝往劝农司一挂谁他娘的还敢造次?

  礼部。

  陈茂生已经入阁为相礼部现在由王调鼎执掌。

  皇帝的旨意发来册封伯爵是个大事儿必须由礼部尚书亲自经手。

  “劝农伯?”王调鼎感觉很稀奇。

  礼部左侍郎刘迈笑道:“听说陈郎中养出好猪陛下龙颜大悦便封了他一个伯爵。此事古今罕有恐怕用不了几天整个南京都要传遍了。”

  王调鼎说:“劝农司颇有作为大白菜便是他们推广的今已是达官贵人、升斗小民的冬日佳肴。这两年听说继玉米、红薯之后劝农司又在推广土豆。想必这什么好猪也是培育了新猪种以后的猪肉或许都能便宜些。”

  刘迈点头道:“若真如此足称利国利民。”

  刘迈也属于元老派最初是庐陵县永阳镇的一介童生。不但资历深厚而且政绩斐然是广东第一任右布政使完全有资格担任尚书职务。

  刚刚入阁为相的刘子仁则是广东第一任左布政使。他们两个都姓刘老家也离得不远叙了族谱之后能论个远房族兄弟。

  关系不就有了吗?

  这种情况很多于是盘根错节起来。江西官员不仅有三大派系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

  王调鼎说:“陈郎中的伯爵印便让下面的人去刻吧。陈阁老(陈茂生)入阁之前已经决定提前学龄我认为不用再讨论直接上疏陛下就可以了。”

  小学的入学年龄原定为7—10岁在此期间都可入学。

  陈茂生打算把入学年龄提前到六岁这样就有利于贫寒子弟。

  那些重视教育的富贵人家往往五岁就给孩子开蒙。等到七岁正式读小学早就已认得很多字学习成绩立即把贫寒子弟给甩开。

  这几年许多没资格当官的前朝士子纷纷开始自学新式课程。然后被富贵人家请去当私教拿着高薪给孩子补课。如此一来富贵子弟的学习成绩又把贫寒子弟给整体甩开。

  相较于以前如今各省的升学考试结果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

  陈茂生能做的就是将学龄提前让贫寒子弟更早的开蒙。

  还有一个现象让陈茂生很无奈。

  地方官对孩童入学问题抓得越来越松了。别说山区就连县城里因为取消了免费午餐也有许多孩童不来读书地方官府完全是睁只眼闭只眼。

  陈茂生做礼部尚书的时候除了制定大方略具体只能管到南京城内外。

  他经常微服出游在城内外四处转悠。一旦发现适龄儿童没读书必然有官员吃挂落江宁、上元二县的礼科科长前前后后被陈茂生下令撸掉三个。

  这事儿把南京的地方官搞得叫苦不迭主管教育的礼科科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查失学儿童。十岁以上的不用管十岁以下必须读书谁家不让孩子读书就让知县重罚其父母。

  如今南京城内外十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七十是肯定有的。

  但教育质量越来越糙因为学生太多了。

  南京城里不断增加学校数量教室里塞得满满当当。一个班好几十人老师根本顾不过来很多底层街区的学校纯粹就是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睡觉老师都懒得管。

  不过嘛再怎么瞎混三年小学读完用大白话写信还是可以的看白话小说也完全不在话下。

  如此教育的直接结果就是南京的通俗读物热卖。

  读完小学的孩子大部分跑去做学徒或者找其他营生。好不容易赚点工资又还没有成家也没别的娱乐项目那就弄点小说报纸来看呗。

  南京已经出现租书行交一些押金就能把小说租回去。

  甚至可以租报纸租金非常低。都是些市井小报通篇白话文章乃至于连载通俗小说。

  整个金陵府市井小报井喷式发展加上倒闭的在内已经陆续开了四十多家。而且出现明星八卦新闻某某青楼选出花魁勾栏或戏园里又出了哪个名角之类读书不多却又识字的小年轻就喜欢看这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