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3
“什么?你打算让《布鲁克林》参展威尼斯电影节?”伊娃诧异地看向梅根。
梅根十分有闲情逸致地喝着一杯英式下午茶,“没错, 我相信你的实力, 而且按照时间, 我们也只有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最合适了。”
伊娃又惊又喜, “可是电影我都还没拍完呢……”
梅根伸手捏了一把伊娃的脸蛋, 那充满胶原蛋白的稚嫩感,真是叫人羡慕不已, 梅根道:“我相信你的实力,而且我跟着你看到现在了,以我的判断, 这部片子差不了。”
伊娃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语无伦次,“什么什么!我竟然真的要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了?开始我还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啊, 像这种欧洲三大电影节基本上都是众星云集、好片烂大街……”
梅根继续玩弄着伊娃的脸蛋, “所以才需要你去制霸他们!”
伊娃:“……啊, 忽然觉得好紧张, 你不应该现在告诉我!你告诉我了, 我还怎么心平气和地拍下去!”
梅根:“……好吧,那你当我没说。”
伊娃:“你觉得可能吗……”
梅根:“换个话题,威尼斯电影节这种, 一般是很难公关的,因为评委就七个,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有限的, 不过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具体的到时候我会和你说的, 现在你专心把后期给做完!”
伊娃:“有时间限制吗?”
梅根:“没有,但是你尽快给我做完,这样我就可以早点提交到威尼斯电影节选片委员会上去,压着时间线总不是好事。”
伊娃花了一些时间在后期上,这一日她总算放了一天假回到了自己在英国的公寓里。
谁知道隔壁房间亨利不在,上次那个中年妇女似乎想找他,但是亨利不在她只能在门口干等着。
伊娃知道她是亨利的母亲,就客气地说道:“伯母,亨利不在,你要不进我房间里来等?”
亨利的母亲并未拒绝伊娃的好意,事实上她一眼看到伊娃就觉得这个女孩非常亲切,“谢谢你,女孩。”
卡维尔夫人进到了伊娃的房间,一边叹气道:“我那儿子,最近老是不接我的电话,我就亲自来找他,谁知道他人也不在。”
伊娃给她倒了一杯水安慰道:“不用担心,他可能去运动了,你知道的,他是一个热爱运动的男孩。”
卡维尔夫人无奈地说道:“他呀,确实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男孩,只是如果能更听话就好了。”
伊娃问道:“这也许是因为他哥哥比较温顺,所以他的性格就比较倔强了。”
卡维尔夫人很诧异地看着伊娃,“你知道他的事?”
伊娃笑笑,“他和我说过一些,对于你大儿子的事,我感到很抱歉。”
卡维尔夫人显然更吃惊了,“他这么沉默寡言的人,竟然和你说了那么多事?”
伊娃摸了摸头发,尴尬道:“只是,无意中提到……”
卡维尔夫人也开始娓娓道来,“看来你们很熟,那你能不能帮我劝劝他。我希望他能回到泽西岛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可是他并不乐意,你知道,我们人老了,只希望唯一的儿子能在我们身边而已。”
伊娃似乎能够理解老夫人的心情,只有2个儿子,大儿子去世了,自然希望二儿子陪伴在自己身边,这剧情倒有些像《布鲁克林》里说的。
不过伊娃觉得以亨利的个性,肯定不会愿意,她回答:“亨利肯定不乐意,所以你们就产生了争执?”
卡维尔夫人说道:“差不多是这样。”
伊娃随后又说道:“他的个性就是这样,不太愿意受到拘束,他既然选择来伦敦发展,肯定不会轻易回去了。”
卡维尔夫人回答:“我知道他有做演员的事业心,但是我开始就不支持,现在他哥哥去了,我更希望他放弃做演员的事业,回到泽西岛。”
伊娃其实能够理解亨利,亨利这样的人,和她很像,既然打定主意做一件事,怎么能还在半途就废了呢?
他们都是有憧憬、有梦想的人,这样的人是无法被困在一个地方的。
这一次,伊娃是站在亨利这一边的,虽然老太太看起来也很可怜。
但是她没有立场说什么,此时正好亨利也回来了。
卡维尔夫人礼貌地和伊娃告辞,便去了隔壁和亨利一起进去。
亨利得知是伊娃招待了一会卡维尔夫人,特意过来感谢了伊娃,卡维尔夫人还分了点她带来的点心给伊娃。
然后,伊娃就不管这事了。
之后伊娃继续去拍片了,其实拍摄已经完成,现在她是在后期阶段。
此时,伊娃正在和剪辑师一遍一遍地龟毛的要求着剪辑一些片段,她要求采用一种不是特别常见的方法——补述。
剪辑师不是很认同伊娃的想法,他提出了自己专业的意见,“补述不能多用,你用的太多,大量的用,会让观众产生困惑的。”
伊娃反问:“补述就是闪回,自然地闪回怎么会让观众感到困惑?”
剪辑师:“……反正我的建议,最好别用那么多的补述闪回。”
伊娃摇摇头,很坚定地说道:“不,我要用。如果不在叙述上做点创新,那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被人认为是一部华而不实的电影。”
剪辑师颇为不解,“怎么可能华而不实,这些都太美妙了……”
伊娃道:“你错了,事实上,服装、音乐、角色的长相、美妙的爱尔兰腔,说到底这些都无所谓,你就是给任何一个二流导演一堆钱,他也能给你折腾出来。而那些二流导演,真正学不来的,是叙事。”
在如今风格各异的电影界,超华丽的叙事才是王道。
伊娃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感觉,不仅仅是在表面上下功夫,更多的还有叙事方面。
剪辑师原先确实是不理解的,但是当他按照伊娃的想法去完成了这一切之后,他才发现伊娃真正的想法,那就是用自然的补述剪辑,将人物的情感更加深入的代入进去,完成一种华丽的叙事升华。
大量经常出现的闪回,比平铺直叙更加容易让观众体会彼时人物的心情。
这种做法很大胆,但是伊娃要去做,而且,她似乎成功了。
在剪辑和后期结束后,伊娃发了一个粗剪的DEMO版本给梅根去看。
梅根怀着一种马上要开吃一盘美味蛋糕的心情,打开了伊娃拿来的DEMO。
噢,这确实是无可挑剔的伊娃科迪的电影,这种夏日午后如一杯冰淇淋一般清爽的片子,走的是一贯伊娃那油画一般清丽的风格。
在观影的整个过程里,梅根觉得那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她看过很多导演的电影,很多时候她会觉得看那些著名大导的片子是一种煎熬,可能因为她是女性的缘故。
而看同为女性导演伊娃的片子,那真的是太享受了。
这种感情细腻到无可挑剔的细节,一般电影里真看不到。
这部《布鲁克林》没有美国电影那种大气前卫和英国电影的冷静锐利,这部《布鲁克林》反而有点小气,却小气的优美。
这部片子的“小气”,正如片中女主角阿尔沙的外貌一样。
金发白肤,带着精灵感的古典美,精致鼻子、樱桃小嘴、朦胧双眼、气质端庄,这种外貌在欧美电影里是属于非常“小气”的,和典型的好莱坞花瓶长相还是不同的,阿尔沙这种外貌,是撑不起好莱坞大片里的花瓶的。
但是在这片子里,却非常契合,那种“小气”的格局,配合这部“小气”的电影,诉说了整整一代人的故事。
也就是上个世纪爱尔兰人大规模迁徙美国的那一代人的故事。
伊娃的功力就在这里,前半部分阿尔沙来到了布鲁克林,梅根开始与她一起展望美好的人生,而到了后半段阿尔沙的人生变得不如意一切急转直下,梅根有开水跟着她一起担心。
梅根比任何人都关心阿尔沙。
不过,正因为有了前半段的如意和后半段急转直下的对比,才升华了这部电影的艺术性,不然《布鲁克林》可能就真的要沦为一部风光不错的小妞片了,好在,它还有后半段。
而这部电影的所有精华,也都集中在了后半段阿尔沙本人内心的挣扎上。
影片的整个艺术性被提升了。
最终,这部兼并了艺术性和内心情绪的电影,彻彻底底打动了梅根。
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关心电影里的阿尔沙,一旦让观众开始关心电影中的主角,这部电影就是成功了。
多少电影,多少导演,拍了多少片子,却做不到这简单的一点,这就是好片和烂片的差距。
《007》拍了一部又一部,观众看得爽了又爽,但是每次邦德冒险或者遇险的时候,观众会真正的关心他吗?关心他的内心,关心他的境遇,会吗?
不会 ,观众只顾着赶紧让他们爽爽爽。
当然这不是说明《007》不是好电影,它做到让观众爽爽爽,就是不错的商业片了。
但是要谈电影的艺术性,它还远远不够格。
而看完伊娃的《布鲁克林》,梅根深感:这片子洗脑功力强大啊……
现在她脑子里什么都装不下,满脑子都是电影里的那些残影:印象派的色彩,勃拉姆斯快节奏而优雅的音乐,普希金笔下少女的侧脸。
这伊娃科迪,洗脑功力了得啊!
不仅拍了一部牵动观众内心的电影,还成功地用诗一般的意境给观众洗了脑、洗了眼睛。
这是要让那些观众从此以后再也无法接纳别人的风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