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船业扩张
赚钱是一门技术,花钱则是一门艺术。
世界上花钱最多的,同时也最应该学习这门艺术的是政府机构。他们经常做着花一万元干一千元元的事,若是有人异议的话,就再花一万元去调查。
最会花钱的当属金融机构,为了给自己赚钱,昧着良心的银行家们总能想出用一千元干一万元的事的法子,某些时候,他们连这一千元都不想花。
对大部分人来说,用一千元做一万元的事很困难,但用一千万元去做一亿元才能做的事,有时候又会变的简单。
苏城有许多花钱的选择,最终,他还是决定将之用于投资公司和大华实验室。
霍昌等人极力推崇的扩大生产的举措,则被苏城毫不犹豫的否决。
诚然,现在扩大生产,确实能够为公司赚到大量的利润,就是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纯粹的大工业生产直到2008年还是能赚钱的,而且,只要熬过金融危机的寒冬,活下来的工厂并不会比往年更难过。
以大华实业旗下工厂的收益率,投资生产每年至少可以赚到20的利润,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大,投入100亿元或500亿元都不会遇到瓶颈。
然而,考虑到人的因素,苏城还是拒绝了扩大而带来的利润与影响力。
94年的人工成本是很便宜,但到了20年以后,当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工人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后,扩张成几十万人的大华实业又该怎么做?
94年20岁左右的年轻工人,到了2014年是40岁。若是遭遇生产缩减,大规模的裁员带来的不止是企业的不安,还有无数家庭的破裂。
苏城也没有自信带领几十万上百万人,闯过以后的层层狙击。因为作为人,他不会像是机器那样。具有稳定的逻辑需求曲线,无论是工人还是公司职员,永远都会要求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在经济上升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到了经济下降期。要维持众多人的需求就困难了。
美国通用就是个不错的范例。他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市值数千亿美元,比某些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要高。然而,历经百年的通用集团尽管依旧是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选手,可它茫茫多的退休工人,尤其是高待遇的退休工人。还是让整个集团入不敷出。
90年代的中国国企亦有同样的问题,当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入厂的工人开始大批量的退休的时候,再好的垄断企业也支撑不住这种纯粹的消耗。
相似的问题还发生在日本,当他们因为自己的公司总是为全体社员而服务,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失去的十年,以及失去的二十年缓缓揭起了大幕。最终,没有倒闭的大型企业再也不敢继续以前的年功序列体制,转而开始大肆聘用劳动派遣工,等于是放弃了对工作者的保障。
这种无法预知而且不断膨胀的人工风险,即使是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苏城自然非常谨慎。他深知自己的管理水平一般,所以总是尽其所能的发挥其本人的避险能力。
聘用更少的职工,聘用更优秀的职工,并且不断的培训自己的职工,这也是一种公司避险的手段。
哪怕是到了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较少而优秀的员工也不至于变成巨大的负担,至不济,也可以学着中船重工这样的企业做外包。相比之下,矿业集团、轻工集团等人多而技术水平弱的国企,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想崛起就太不容易了。
正因为如此,大华实业旗下始终保持扩张的也仅仅是大华船业了。
虽然造船业到了07年以后,会遭遇极大的萧条,但lng船直到2014年,依旧是民用造船业皇冠上明珠,订单满满,就中国的状况来看,说是中国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没什么问题。
它的含金量,是一点都不比航空母舰少的。
如果需要的话,能造lng船的造船厂,基本上都可以改造成建造航空母舰的造船厂,譬如卖技术给韩国现代的法国大西洋船厂,它既是薄膜型lng船的专利持有者,也是“戴高乐”号航母的生产船厂。
当然,就经济的角度而言,航空母舰的建造周期长,建造的成本高,受到的限制多,而且订单总数少,并不是一种很划算的生产舰种。法国大西洋船厂要是想指着航母订单吃饭,就法方的装备更新速度,连五年都坚持不下来。以民用船厂积累技术,在需要的时候再大肆建造,差不多是现代国家的通用手段。
否则,遇到长时间的和平期,专营军火的公司都是要倒闭的。这年月,地区冲突连坦克用到的都少,航空母舰或者驱逐舰一类的产品,还真是不如去卖茶叶蛋。
lng船就幸福的多了。
90年代可以说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发育期,大家都在拼命的建设相关的产业,积累相关的技术。但是,世界能源需求实在是太庞大了,别说是十多年的功夫了,就是再过20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也没有完全释放。
在所谓的绿色经济的导向下,液化天然气至少会在工业能源领域,取代燃油的地位。
这意味着如今一半以上的油轮,都会变成液化天然气船。
大华船业的lng订单也是越积越多。
尤其是在苏城满载回国以后,各地的船东心里都清楚,大华船业至少是有钱赔付违约金的,于是纷纷投给船业集团lng船的订单。
总则大华船业的闫学灿,也干劲十足,立刻向苏城递交报告,要求购进大量的机器。
像是lng船这种庞然大物,就造难度上。只把它看成是横着的变形金刚就对了,尤其是工作量最大的焊接,总长度130多公里,就是用乡镇小厂的民工操作法,130公里的焊接长度也能累死一个厂子的人。而在要求严格的lng船上,好焊接的地方通常都用焊接机器人来焊接,剩下焊接机器人不好上场的地方,才由数百名g证焊工去做。就是这样,还得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工作时间之长。要求之多,能写一柜子的说明书。
至于精细到丝的5万多个规格不同的木制绝缘箱,更是能让普通的工厂绝望。
没有极高的产品控制能力,光是一个木箱子,就能耗费一个普通船厂几年的时间。
不似散装货船这种大而粗糙的玩意,lng船上装的都是液化天然气。始终保持着零下160度的低温,稍有不慎造成泄漏,那都是要命的事。
而为了提高lng船的建造效率,每年都有大量的专业机械被发明和制造出来。它们并非是一定要用的,但你用了,速度就能提高,船的质量就更能得到保障。相应的。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以前的时候,闫学灿手上尽管积累了数艘总值20亿美元的lng船订单,可他还是不敢花费巨资去采购数量繁多的机械。因为订单的履行和付款都是分阶段的,而提前采购的成本却不然。
等苏城从伦敦带了大笔的资金回来,闫学灿却是再也忍不住了,几乎是天天蹲守在集团总部。
他的资历较浅,不能像是济柴的高管那样,直接找到苏城插科打诨的要经费。
闫学灿绕了个圈子,找到了中船重工的总经理荣尚国。
如今的中船重工,因为被大华实业持股四分之一。所以属于大华实业的关联公司之一。总经理荣尚国也是经常到大华实业总部来的。
又因为他的国企身份,苏城对荣尚国向来都很客气。
有了荣尚国的出面,闫学灿的报告就能以比较好的姿势送到苏城面前,没过几天,就有采购委员会的人与闫学灿接洽。
这时候。苏城还在京城忙的飞起,却是将这种事儿都交给了下面去办。
直到一个月后,苏城才有时间,逐个去各工厂考察。
而他第一站的目标,就是大华船业。
作为曾经合资,继而又私有化独资,进而收购了外国企业的船业公司,,大华船业还残留着一些西方企业的文化,在大华实业的数个分公司里,颇为特殊。
这与大华船业的许多员工接受过西方企业的培训也有关系,尤其是普通工人,都因为严格的操作要求,不得不到国外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训,所以,站到厂区内,立刻就能感觉到一种与中国国企截然不同的气氛。
行色匆匆的工人,笑容而自信的员工,还有大量的机械化操作,都让没见过这一幕的供应商们应接不暇。
就是荣尚国,其实也很少有机会到大华船业来。
这一次,趁着苏城检查工作的当口,荣尚国干脆拉着中船重工的一票高层,美其名曰陪同,实际也是观察和对比。
中船重工终究是不会满足于做分段工厂或总段工厂的,他们也想做最终的组装,从而吃到最大的蛋糕。
特别是看到闫学灿还能挑拣订单,这就更刺激他们了。
闫学灿兴奋的等在船厂门口,身边拉着新近决定全职加入大华实业的船业专家李沧。
而在他的身后,秘书抱着厚厚的船只资料。
大华实业的第一批lng船已交工,由大华海上运输公司承运,效果不错,他们现在建造的lng船,则是苏城在法国工业设备展上获得的订单而在这中间,大华船业还有完成数十艘普通船舶的订单,其中包括与中船重工一起参与竞标的新加坡航运集团订单。
不过,闫学灿并没有将普通船舶的建造拿出做介绍。苏城的时间有限,闫学灿可不想用这些没意思的项目,削弱了大华船业的发展重点。
因为参与了相关项目,中船重工的人却竖着耳朵等着听介绍,颇感疑惑。
毕竟,在他们看来,万吨以上的货轮已经可以用来讲一讲了,这些数万吨乃至十数万吨的货轮,又怎么可能不做介绍。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idian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