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狼来了
希望大家都能去多支持随风轻去,多点击,多收藏,多投推荐票!
事情完毕,陈情表文被交付与急递铺军士,此后人群渐渐散去,李知府也退回了后堂。
有幕僚刘师爷迎上来,面带忧色的建言道:“前两年在下一直在京师游历,这钦差方大人时任京县正堂。听闻方大人虽然年纪很轻,但做事谋定后动,善于出其不意,委实老练得很。
由此而想,今次之事只怕没这么简单,方大人处置公事不应当是这种浮躁骄横的粗莽做派。”
李知府对刘师爷的建言不以为意,笑道:“打了几次交道,实在没看出方钦差行事哪里老练了?
但想来你也不会虚言妄语。大概因为此地是苏州府,不是京师,地方不一样便水土不服了。亦或是他的助力都在千里之外,独自在苏州府便不灵了。”
那刘师爷当年在京师时,亲自耳闻目睹过方应物的事迹,此刻仍然感觉不太对头。
他还想说什么,却听到东主又道:“你大可将心胸放开一些,即便你言之有理,方应物确实暗藏了手段,我又能有什么损失?
即便弹劾不成功,那也就是不成功而已,方应物这钦差不可能一直驻在苏州府。更退一步,难道本官还能比致仕更差。”
刘先生仔细想了想,几乎将所有假设都用上了,但确实也想不出方钦差还能有什么手段。
最终只能自我安慰道,大概是自己多虑了罢。可能是因为方应物此人过去做事太成功,一帆风顺太久导致心气就浮了,来到新地方也沉不下心,于是变得骄矜起来。
其实也不怪李知府大意,此时连蔡孔目这个深知内情的当事人都迷茫万分,更别说李知府了。
不过话虽如此说,李知府该小心还是非常小心的。这边联名上疏的事情肯定瞒不住人,天知道方钦差知道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方大人毕竟是钦差大人,若打着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心思,那还真是不好应付。
所以在朝廷表态之前,李知府格外注意提防,非常密集的派人打听一切与钦差公馆有关的消息。
几天过去了,可是钦差公馆那边没有任何动静,钦差大人也没有任何指令,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
事有反常即为妖,抱着这种心思,李知府的神经更加紧绷起来,进一步加大了对公馆的监视力度。
但是最新的消息是,钦差方大人离开了苏州城,去了西边太湖上游玩。而且方大人似乎乐不思蜀,完全忘记了公事,短期内不大想回苏州城的样子….
听到这个消息,李知府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方钦差究竟是怎么了?与蔡孔目一样,李知府也感到万分迷茫了。
正当李知府对方应物的举止感到无所适从时,刘师爷从负责公文运转的承发房出来,匆匆来到李知府面前,将手里公文递给东主。
李知府看到刘师爷的神色,便知道这肯定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公文。他打开看去,原来这公文是从南京发来的。
再细看内容是通知苏州府,有中官王敬奉旨前往江南,为宫中采办药材、书籍。
李知府顿时感到头大,刚迎来一个钦差没多久,怎么又来一个奉旨采办的太监?
有点官场经验的都知道,这样的太监极难侍候,而且都是天子亲信,远比什么钦差令人腻歪多了!
公文里说是奉旨采办药材和书籍,但谁也不会以为只有药材和书籍。天子是个什么德行,官场中人谁不明白?各种珍宝古玩字画或者就是银子,全都少不了的!
这才是真正的狼来了!如果要有什么句子形容李知府现在的心情,那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是前门进狼后门进虎。
李知府拿着公文,暂时忘了方应物,愁眉不展的思量如何应对采办太监。却又见有杂役站在门边上,高声禀报道:“老爷!前面来了几个官爷,说是采办太监的前导!”
来得好快!李知府万般无奈,只得将人请进来。这前导一共有三人,当先一个人身穿五品武官便服,生得颇为清秀阴柔,但行走之间举止昂扬跋扈,不似善茬。
却说此人迈进了门槛,未曾行礼便道:“本官乃锦衣卫千户王臣,奉旨采办太监王公之命,先行到苏州府打前站!”
李知府点点头,“本官知道了,不知王十户眼下有何计较?”
王臣从怀中掏出一叠纸张,放在了公案上。李知府低头瞧了瞧,原来是大明朝廷发行的宝钞,就是当钱用的纸币。
王臣按着这叠宝钞,语气轻飘飘的说:“此乃五百贯宝钞,请府衙兑成银两。”
李知府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五百贯宝钞兑成银两,这是说笑么….
宝钞是由太祖皇帝时候定制并开始发行的,按照太祖定下的官价,一贯宝钞相当于一千文铜钱,或者一两白银。
但宝钞终究是纸币,不是真金白银,多年来因为朝廷滥印滥发,宝钞贬值极其迅速。在当前,一贯宝钞在市面上只能兑换一两文钱,也就是说,五百贯宝钞只相当与几百文铜板,连一两银子都兑换不到。
所以拿着五百贯宝钞想兑换银子,有点像是笑话一般,但王臣王千户显然不是为了闹笑话来的。
李知府按住怒气,出声询问道:“王千户欲用宝钞兑出多少银两?”
王臣嘴边挂着几丝微笑,轻松的说:“按照官价,一贯宝钞等于一两银子,五百贯宝钞自然要兑出五百两银子。这点银子,苏州府不会拿不出来罢?”
官价?宝钞早就暴跌到官价的百分之一二,现在市面上谁还认这个官价?李知府看着宝钞沉默不语,不知再想什么。
王臣拍了拍宝钞,冷笑一声,出言威逼道:“王公奉旨到江南采办,天子赐下了若干盐引、宝钞为本钱,在下兑换银两,也是为了王公采办所需。怎么,苏州府不想收?”
挣扎片刻,李知府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本府便兑给你!”
当今天子不算明君,对太监的亲近更甚于大臣,时不时听到地方官因为得罪办事太监,被告了一状后倒霉的事情。李知府想来想去,还是不愿为五百两库银冒着得罪王敬的风险。
王臣转而哈哈一笑,趾高气扬的说:“算李大人识相!”
李知府眉头皱得更紧,只怕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替天子采办的太监,胃口怎么可能只有五百两?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区区府库?
何况这五百两可能是王臣自作主张,只能算这帮人来稍微试试水而已。这些太监和爪牙走狗的秉性,可不像是方应物这种束手束脚的文官钦差。(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