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0章来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破伸了个懒腰天光已经大亮阳光顺着窗棂爬入寝宫之中顺便也送来了些朝气。

  如今已是秋末时节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宫中的树木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抖下了一地的枯枝败叶。

  早上寝宫中多少有点凉只是还没到生起炉火取暖的地步。

  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没了秋雨只剩秋风就很不得力李破心情还不错他正值壮年精力旺盛。

  即便昨晚喝了不少的酒又听到了闹心的消息可隔了一晚之后无论身心却都没受到多少影响。

  当然了这也是有原因的……身旁那温软而又健美的身体睡的正香此时被惊动了一下却只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一种如兰似芝的香气萦绕在寝宫之内即便是在里面浸淫了一晚依旧能闻的出来。

  李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惬意的叹息了一声秉持着极大的意志力才掀开被子下了床于是宫人们从角落里如同幽灵般现了身开始帮着皇帝穿戴衣袍同时又是一番洗漱。

  这才是皇帝该过的日子嘛李破终于感受到了当皇帝的好处与外间皇权在握的感觉又自不同。

  如果说外间是皇帝和门阀贵族共治天下的话那么后宫便是皇帝一个人的了这里才是皇帝的老巢所有人都在围着皇帝转悠。

  至于皇帝睡了谁可不止后宫的女人们关心外朝也有人在关注着皇帝家事就是天下事嘛。

  而李破和阿史那天香睡在了一处也就意味着和突厥王庭有了关联生下的儿女甚至属于突厥王庭的继承人名单之内还是很靠前的那种。

  如果有一天大唐的手足够粗壮可以深入到突厥王庭之内那么他和阿史那天香的血脉就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成为突厥王庭的主人。

  那样一来大唐和突厥可不就成了世代交好的邻居?甚至是一家人?

  当然了李破想的可不是这个而是如果现在派人去突厥王庭求亲的话会不会成了示弱之举?

  若是突厥王庭中还有些人觉着跟他交战得不偿失的话在西方汗阿史那求罗蠢蠢欲动的当口他派人去王庭求娶阿史那天香是不是很多人就会觉得他在向突厥求饶?

  几乎不用想一旦有人这么想了就一定会得寸进尺即便阿史那求罗如今只是虚张声势不久之后可能也变成真的想要到南边来走一趟了。

  所以说还是得先瞧瞧这位西方汗意欲何为然后再与突厥王庭说话为好与突厥纠缠多年几次派人北上突厥王庭。

  他不但与突厥人往来厮杀弄了个天神之鞭的绰号回来而且在突厥汗王阿史那杨环登上汗位的过程中出过大力气。

  再有他还派人出榆林与突厥人一道斩杀了降唐的郭子和之外还曾派宇文歆去参加了草原盟会也就是阿史那杨环登上汗位的那次。

  可以说整个隋末群雄能如他一般与突厥这么打交道的人是一个也没有那也就无人能比他更了解突厥内情。

  突厥汗帐中的一些消息总会不断的传入他的耳朵比如说这次阿史那求罗召集人马声势不小可突厥王庭却没什么动静。

  于是他便能猜测出这可能是阿史那求罗的自主行为突厥的东西两个汗王有很大的自主权往往还会威胁突厥可汗的权力。

  所以又可以猜测这是阿史那杨环对突厥权臣做出的又一次政治举措?

  阿史那求罗不管带兵去向何方又是胜是败都将再次削弱西方汗的实力?

  遥遥交往了这么多年李破从不会小看这位前隋义成公主的政治手腕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传奇以女子之身成为了突厥可汗。

  相比之下凡天下男儿尽可掩面而去矣。

  ………………………………

  八月中长安的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刺骨的北风渐渐肆虐眼见冬天里第一场雪即将来临。

  张士贵尉迟偕等已然回军准备在京兆过冬。

  薛万彻接到军令之后也率军从弘农过潼关驻军于万年县从晋地到长安粮草被不断的运送过来供大军过冬所用。

  大军在京兆北部渐渐聚集在一起既要在此迎接风雪也在等着北边的探报传回来。

  而尉迟恭和李年所率的一万五千骑并未回到京兆而是按照兵部的方略进入到弘化郡驻于弘化郡郡城合水等待着战机的出现。

  一场大战许就要在冬初上演对于新生的大唐而言这同样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事。

  新生的政权总是充满朝气和活力可它也很脆弱……换句话说家底太薄经不起太大的挫折。

  一旦突厥汗国大举南下每战必胜就是大唐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一旦战败让突厥进入到关西腹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只是和今年经历的其他战事相比此战在结果出来之前并不会被轻易提起所有的消息都被其他事情所掩盖以免引起长安乃至于关西诸郡人们的恐慌。

  ……………………………………

  就在这样一个外松内紧的时刻一支长长的队伍赶在天气变坏之前缓缓进入了长安城。

  队伍之中张公瑾抬头打量着长安城的城门没有东都洛阳的气派……张公瑾暗自道了一声。

  这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身体强壮精力旺盛和这年月很多男人一样留着短须一身的官场气息。

  张公瑾是魏州人家中世代官宦只是没出过什么高官。

  他在王世充部下曾任颍川郡长史一年多以前王世充碰死在了潼关之下河南各郡的人们都开始自寻出路。

  很多人跟着段达降了窦建德其余的其实也撑不下去了没有粮食大家也不种粮食的河南终于渐渐绝了生机侥幸还活着的河南人纷纷逃难而去。

  河南的贵族和官僚们走的更早一些。

  比如说颍川郡太守崔枢就是积极谋求生路的一个他和襄城郡太守郑达一道率领属下亲信前来投靠汉王。

  这都是汉人中的大姓豪门子弟可在王世充治下过的也是艰难无比王世充一死顿时作鸟兽散。

  他们本来是想投靠李渊的汉王对他们并无多少吸引力可惜汉王派兵封住去往潼关的道路两个崔郑子孙便勉为其难的向汉王投了诚。

  郑达胆子比较大觉着接待他们的汉王部属并不尊重他们于是趁夜想跑去潼关。

  当晚这些人就都被抓了回来差点掉了脑袋。

  而张公瑾当时就跟随在崔枢身边一道降了汉王。

  其实也不怪郑达不满和他们之前料想的差了太多就在河边的汉王根本没见他们便命人将他们送回了晋阳安置。

  这是个名门子弟到哪里都会受到热情接待的年头他们也自觉有才能来回报别人所以受此冷落崔枢和郑达都是意气难平颇觉汉王有眼无珠。

  张公瑾倒没什么毕竟只是旁人下属没那么感同身受再说了从河南到晋地已是换了天地。

  王世充待他们也不见得有多好何必再埋怨旁人的刻薄呢?

  其实在晋地他们还是享受到了名门子弟的一些待遇比如说绛郡太守赵嬴与裴氏阀主裴世清就亲自接待了他们。

  而到了晋阳晋阳王氏对他们也很热情毕竟他们都是同属当世四大汉姓望族相互之间交往起来并不费力。

  所以很快崔枢和郑达就有了新的职位虽然他们对汉王颇为不满可并不妨碍他们在汉王治下为官。

  张公瑾也很容易的谋了个职缺自然和那两位没法比因为是河南人所以在兵部任职兵部职方令史。

  官职上和以前肯定没法相比了职责上也很令张公瑾哭笑不得往洛阳运粮然后再从洛阳换一些人回来这种勾当做起来和人牙差不多。

  干了一年多张公瑾自忖再这么下去他许就沉于下僚没什么大出息了可他自认无论才能还是其他什么并不比旁人差了怎能这么得过且过?

  正巧去年冬天的时候中书有人指名道姓的要洛阳城中的著作郎于是张公瑾寻到旧主面前求了些财货。

  带着所有的家底冒着严寒押送粮食再次去到了洛阳贿赂了两个人便轻松的把王世充的著作郎给弄回了晋阳。

  其实洛阳城中的人们当时饿的眼睛都开始红了起来局面正在失控的边缘左右摇摆也许上个冬天就是最后的一点平静时光了。

  张公瑾不管这些河南在李密和王世充两个魔王的祸害之下早已变成了人间地狱各郡人烟渐绝也不差个洛阳城。

  换回来的这位叫薛德音是个晋人一路上张公瑾好生相待薛德音见这人无论举止还言谈皆是不俗加之是张公瑾把他从洛阳城中救了出来所以与之相交甚欢。

  不久之后张公瑾的努力也就得到了回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